第二百四十二章 多难的童年-(2)
王老师点了点头,他还想说什么,但是话还没出口,自己就已经断了气。王老师用手抛了一个坑将他埋了,磕了几个头,他正发愁的时候,恰好路过一群人要进城,得知他的情况,那些人也很同情,就答应带上他。
就这样,王老师进了城。刚进城的时候,什么都干不动,只好到一家饭馆里当了伙计,但只让吃饱,不给工钱,他知道生活不容易,能有一口饭吃已经是天大的满足,他心里一直牢记着勤劳和忠心四个字,慢慢地,这家人都很喜欢他,出于同情,也出于想把王老师长久留下来,这家人主动给他给工钱。可王老师不要,他觉得这家人能在他最难的时候收留他,对他就是再造之恩,他做什么都是应该的。为此,别人都说他傻,可他还是很坚持自己,这家人会给他买一些衣服和生活用品。他就这样继续过期了小工的日子。
可正应了老子无为而为的那句古话了,他的名气开始快速传播,大家都觉得这个小伙子人品好,肯吃苦,能干,都想把他拉过去,可他还是不肯走,觉得就这样走了,对不起这家人。
见他如此坚持,最后有一家公司的老总亲自出面,他愿意给这家人一些钱,然后把他带走。这家人不想收钱,觉得他做的已经够多了,他们也想老总把他带走,因为一直这样下去会耽误他的前程。
最终他答应,跟着这个老总干,可一问老总企业是干外贸的,他当即又决定不跟他去了,因为他干不了,他什么都不懂。老总安慰王老师,说他什么都不用懂,他看上的是他的人,不是他的技能,技能可以培养,人不好培养。
在老总苦口婆心的劝说下,王老师最终同意了到这家企业上班。
这家企业,就是现在的华林集团。
一切不出老总的所料,他很快学会了技术,成为了老总对得力的助手,他做什么都很踏实,从来不说一句抱怨的话。
就这样,他干了十几年。靠着自己的努力当了企业的培训讲师,然后当了主管,助理,他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付出,直到今天。
工作中也发生过很多曲折,可是他想起了“爸”在临死时说的那些话,他就咬咬牙坚持了下来。他也不责怪自己的亲生父母,他很理解他们,知道他们有太多无奈,要是有可能,谁愿意遗弃自己的亲骨肉啊?
他的父母无颜见他,但他主动去找他们,经常照顾他们,他打开了父母的心结。做会了父母的儿子。
直到现在,这四个字还一直萦绕在王老师的心间。
王如如听了王老师的遭遇后,对王老师更加佩服,相比之下,她则幸福很多,没有委屈的童年,没有坎坷的工作遭遇,很多人对她只是羡慕和敬仰,可王如如心里明白,她跟王老师还有很大的差距。
王如如半天的功夫,就将王老师的衣服整理地差不多了,王老师还是很认真地给她说了声“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