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1)
她顿了顿,饶有深意地凝视着我:“六比一,长方形,你有没有想到什么?”见我依旧没反应,又继续提示:“根据《旧约》《古兰经》等宗教经典记载,为了躲避一场淹没整个世界的大洪水,诺亚一家按照上帝的指示,建造了一艘长宽比为六比一的方形大船……”
“诺亚方舟?”我愣了好一会儿,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你是说……河北地底这片巨大区域就是羽山?就是诺亚方舟?”
Selina举起酒杯,叹了口气:“终于猜对了,Cheers!”所有人都笑着举起酒杯,一饮而尽。
苏晴接着又说:“‘羽山’只是一个含蓄的代称,意思是‘可以飞的山’。我们所看见的远古世界,其实并不是一个真正的‘世界’,而是4000年前为了躲避史前大洪水而造的方形大船。诺亚带着他的家人,以及当时世界上的各种远古生物藏入大船。这艘大船里万物生长,应有尽有,虽然与世隔绝了几千年,却保留了远古时代整个世界的原貌。”
我从没听说过这么异想天开的震撼假设,目瞪口呆。
照这么一说,我从司马台山腹突然掉入那个恐龙遍地的史前世界,倒有了足够合理的解释。也明白国安局和IMU为什么会突然从天而降,宣称羽山是中美的联合基地了。但还有一些问题我不明白,比如,既然这个世界存于地底,为什么又能看见太阳星辰与月亮?
“你在羽山所看到的星星和月亮就是这些。”苏晴的手指在iPad轻轻拨划,调出了一系列照片,这些照片和我在医院中所画的那幅画极为相似,蔚蓝的天穹悬浮着数以万计的巨大品石,“这些不是真的星星,而是人造的陨石拟星体,可以折sheqiáng光,形成星星与月亮的视觉错感。”
她又放大了另外一张照片,照片里,一个太阳似的巨大火球在空中熊熊燃烧,“1985年,为了解决未来地球的能源问题,美国前苏联欧盟日本率先发起了一个国际热孩聚变实验堆(ITER)让划,俗称‘人造太阳’。这是目前全球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的国际科研合作项目之一。
“ITER装置能产生大规模核聚变反应,生成一些大原子,同时发出光和热。假如这个计划成功,未来人类就能造出另外一个太阳,悬在外太空,为地球的所有生命提供。
“而你所看到的这张照片里的火球,是我们离开羽山时,从鱼骨山飞船里拍摄到的。它就是类似于ITER的‘羽山人造太阳’,是‘羽山’所有生物的能源之泉。但比起目前的ITER装置,却要先进得多了。”
她顿了顿,接着说:“因此准确地说,诺亚方舟并不是一艘船,而是一艘史前的巨型宇宙飞船。它的内部模拟了整个地球的原始生态,除了顶壁上有人造太阳月亮和星星,根据设定的时间严密运行,还有大海陆地山川等各种地貌,甚至连飞船底部也完全按照地球的地壳设计,不时会有火山地震爆发……确保移居到飞船内的所有生物都能正常生长。”
我难以置信地看着那一张张放大的照片,天空海洋雪山原野……如果当时视野所能达到的世界,全是这艘“诺亚方舟”的内部,那么这当是何等浩瀚而恐怖的规模!
远古时代,究竟哪一种超自然的力量才能建造出这么大的巨舰?难道真的有上帝?
苏晴说:“牛顿破译出的‘圣经密码’,表明4000年前的那场大洪水是一颗彗星擦着地球飞过所造成的。他说上帝为了让地球上的生灵躲过这场浩劫,才指引人类建造了这艘巨型的宇宙飞船,如果地球毁灭,人类可以乘坐这艘飞船到太空寻找可以殖民的星球。这些也可以在各国的神话传说里得到印证。
“比如庄子的《逍遥游》里就明确地提到,远古有一条巨大得难以想象的鱼,它沉在北方的水里,名字叫做‘鲲’,至少有几千里长:当它升到空中时,名字叫做‘鹏’,可以遮蔽住几千里的天空。他说的这个‘鲲鹏’不是真的动物,而是在暗示这艘海空两栖大得难以形容的‘诺亚方舟’。”
我越听越觉得不可思议,但这些看似荒谬离奇的结论,经她层层解析后,却又仿佛丝丝入扣,合情合理。
按照她的说法,羽山就是传说中的“鲲鹏”,也就是史前的宇宙飞船“诺亚方舟”,而鱼骨山就是“诺亚方舟”的核心驾驶舱,水晶头骨就是驾驶舱的信息处理中心和动力系统。只有拥有水晶头骨的人,才能驾驶整艘飞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