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唯愿君安(11)-(2)
“这百花阁向来收集奇花异草,他们的花千金难求,也难怪会受到如此追捧。”李莲花为长离解释。
“这位公子说的不错,我见两位也是读书人,若是有兴趣也可以去试一试。到了晚上还有百花阁的昙花盛宴。凡是参加了诗词大会的不论胜负都可以去吃席。还能观赏昙花绽放的瞬间。”
“多谢小兄弟提醒了”李莲花给了点赏钱,小二说了吉祥话便退下了。
“阿离想去吗?”
“去叭我倒是想去看看有没有什么我没见过的花草还有那晚上的昙花盛宴。昙花绽放确实是值得欣赏的。”
“走吧”
二人来到百花阁,里头却满是墨香。
“两位可是来参加诗词大会的?”一位侍者走上前来招呼他们二人。
“是我们二人初次参加诗词大会,您可否为我们说说这儿的规矩,免得我们二人犯了忌讳!”李莲花下意识的成保护姿态。
“诗词大会百无禁忌,所写诗词不设范围。只是不可抄袭,盗用他人的诗词。当然啦,若是能写符合这百花大会的诗,那就更好了。写完诗以后便可去后院赏花,所有花草皆在后院。”
“这样啊”病长离思索一阵“可我想代替别人在这儿留一首诗,不知可否?”
“这位姑娘这不就是剽窃嘛!”一位老人打断她的话。
“这位老先生此言差矣留下此诗的先生已经离世,我在此留下诗作也没有想过要吞没逝者的名声若是为了这些担忧,便埋没佳作,岂不实在可惜?”
“说的好”一位老者在众人的簇拥下走了出来“我百花阁借此机会举办诗词大会,本就是因为我老汤是个喜文弄墨之人。只是这样一来,你写出了再好的诗,都不可在我这百花阁带走任何花草。”
“自然”长离微笑行礼“我参加诗词大会本就不是为了带走那些奇花异草。可若是老先生也觉得这诗好,可否以那位诗人的名义在百花阁养下一花?”
汤阁主爽朗一笑“若是写的好,自是可以的!”
“多谢老先生。”孟长离行礼,谢过这位汤老阁主。
一旁的侍者已经准备好了笔墨纸砚。
“花花”长离一声呼唤,李莲花便知道了她的意思。跪坐至案旁,长离也跪在他身边为他磨墨。
孟长离凑到他耳边,告诉他诗人的名字,确认好是那几个字了,李莲花便点头示意她可以开始了。
“爱莲说”孟长离说出这诗名的时候,李莲花顿了顿,下意识的看了她一眼,然后无奈一笑,认真的把诗写下。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孟长离声音落下,李莲花的笔也放下了。
“好诗好诗只是这诗中的陶渊明为何人?”
“陶渊明同周敦颐一样,皆为故土的诗人。陶先生名潜,字元亮,自称五柳先生。是故土非常出名的诗人,也是一位著名的隐士。陶先生独爱菊花,常在诗里咏菊,如《饮酒》里的就提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向来称为名句。”
“饮酒?何不把此诗也写出来?”汤老似是极有兴趣的样子,长离便不好推辞。李莲花再次持笔。
“饮酒,其五”
“等等其五?”
“是的,饮酒二十首为陶先生创作的一组五言诗。刚才提到的便是其中的第五首。”
“为何不全写下来?”
“老先生”孟长离做哭笑不得样“陶先生一生所做诗歌甚多。若要都写下来,您不心疼我的嘴,我可心疼我夫君的手啊”
汤老只好作罢。
“饮酒(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