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 抽丝剥茧-(1)
吴钦提到了古代印度与西藏的关系,引起了拉尔森的极大好奇。
“这里我们不得不讲一讲印度的历史。”吴钦说,“印度这个国家很悲催。几千年来,总是被外来侵略者打败并统治,古印度文明早已消失在历史的尘埃中。
公元前六世纪,波斯帝国大流士皇帝征服印度。后来,摩揭陀王国摆脱波斯人统治,先后建立起难陀王朝。
公元前三世纪,马其顿的亚历山大帝灭了波斯帝国,随后率领大军进入印度。
不过,亚历山大大帝似乎并没有多少兴趣在这印度,征服印度之后,大帝保留了难陀王朝这个傀儡政权,只是在印度北部留下一支帝国的军队,并设立了旁遮普省,任命了总督,大军就撤离了。”
“亚历山大撤军是因为希腊城邦有人造反。”罗杰斯说。
“不管怎么说,马其顿并未对印度进行有效统治。”吴钦说,“后来印度西北的摩揭陀国青年旃陀罗笈多率众揭竿而起,击败了马其顿军队,推翻了难陀王朝,建立起孔雀王朝,旃陀罗笈多被称为月护王。这个月护王出身于一个养孔雀的家族,所以他们建立的王朝就叫孔雀王朝。”
“孔雀王朝与象雄王朝有关系吗?”拉尔森说。
“孔雀王朝的第三代国王便是大名鼎鼎的阿育王。”吴钦说,“阿育王早年脾气暴躁,杀罚无度,是一个暴君,他靠武力取得了印度半岛除南端极少土地之外统治权,整个印度成为统一的国家。
为了维护统治,阿育王宣布佛教为印度国教,下令在王宫和印度各地树立石柱,开凿石壁,将他的诏令刊刻在上面。
他还召集大批佛教高僧,编纂整理佛教经典,修建寺院和佛塔。同时,派出包括王子公主在内的大批使者僧侣,到邻近的国家和地区去传教。”
罗杰斯对吴钦所说的总是有怀疑。“这些历史是怎么流传下来的,我印象中,印度是一个不太重视历史的国家。”
“印度这个国家确实不重视历史。”吴钦说,“但是,关于孔雀王朝这段历史,一个重要人物所著的《印度记》可以参考。
这个人叫麦加斯蒂尼,他是孔雀王国的邻国塞留古帝国派驻孔雀王国的使节,塞留古帝国也就是阿富汗。《印度记》这本书虽然已失传,但从后来希腊学者如希罗多德的引述中可以看出端倪。
另外,孔雀王朝后期成书的印度两部史诗《摩诃婆罗多》《罗摩衍那》也对这一时期的历史做了大致记载。”
罗杰斯对眼前这个大学生已经另眼相看了。“吴先生想说明什么呢?”
“根据这些记载,阿育王为了宣传佛教,向其邻国象雄王国派出了使者和僧侣,希望加强两国的关系,并且希望将佛教传播到象雄。但是,象雄国原有的古老宗教苯教早已根深地固,佛教信仰难以传播。传教不成,阿育王提出与象雄王国做贸易。”吴钦说。
“阿育王是一个英明的君主。”拉尔森说。
“阿育王还是一个开拓进取的国王。”吴钦接着拉尔森的话说,“印度半岛平原居多,以农耕为主。但是印度的耕牛较少,所以在印度法律中,杀牛是犯罪,而且印度的牛体型较小,耐力不足。
阿育王听说象雄王国的一种牛体格威猛,耐寒耐劳,希望从象雄王国进口一批牦牛,通过品种改良使印度的耕牛变得结实一些。”
“后来呢,生意做成了吗?”拉尔森问。
“生意嘛,就是互相交换。”吴钦说,“当时象雄王国虽然也有马匹,但是藏区的马个头小,耐力有余而暴发力不足,象雄国希望从孔雀王国引进育种的马匹。
于是,两个国家一拍即合。孔雀王国给象雄王国送去良马,还有数百名养马人。象雄王国给孔雀王国送去牦牛,也有数百人养牛人。
象雄国为了显示实力,除了送去驯养的牦牛,还捕捉了一些野牦牛装在笼子里送给孔雀王国。孔雀王国选好了良马,却没有人愿意到象雄王国来,因为他们知道象雄王国是在大雪山下,那里天寒地冻,生存困难。”
“那怎么办?”拉尔森问。
“孔雀王答应别人的事,也得落实啊。这时候,有一批孔雀王国的臣动站出来,请求带着马匹去象雄王国。”吴钦说。
“那是些什么人?”拉尔森说。
“像你们一样的人。”吴钦说,“还记得当年亚历山大大帝留下的军队吗?那支军队被月护王打败之后,就投降了,归化成为孔雀王国的子民,但由于种族差异,他们常常被欺侮,早就想想离开孔雀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