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添加书签(永久书签)
听书 - 智能工厂
00:00 / 00:00

+

-

语速: 慢速 默认 快速
- 9 +
自动播放×

成熟大叔

温柔淑女

甜美少女

清亮青叔

呆萌萝莉

靓丽御姐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A-
默认
A+
默认
绿色
蓝色
日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智能工厂》 1/1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第一百八十七章 驱逐舰计划(二更)-(1)

   之所以愿意把“磺胺”的专利以及生产授权和英国分享,关键因素有两个。其一,以欧洲列强的科研体系以及技术基础,想要研制出磺胺最多也就需要十几二十年的时间。虽然在这段时间,伊忠明和钟泱都能够因此而获得大量的利润。

   但四处得罪人又何必呢?本质上,列强都是小气而市侩的,有好处又不分给他们一点,就相当于结下了。反正都不是什么仙丹灵药,何苦去招惹这些唯利是图的资本家。

   第二点才是关键,钟泱想要发展海军。不是那种铁甲舰结构的破烂战船,而是希望拥有真正意义上的全钢制舰体的战列舰。造舰计划实在不顺利,以天宇集团和古文会下属第七研究所的实力,造铁甲舰还凑合。

   这次的交易,就包括了想要获得英国在舰艇技术上的支持,钟泱和史密斯的交易,也包含了这一方面。对于这个报价,钟泱很有信心,区区的排水量六千吨级别的战列舰技术,想来英国人也不放在眼里。

   自从1892年后,英国人建造出了世界上第一艘采用全钢质舰体的战列舰“君权”号,这种战列舰就成为各国战列舰设计的样板。

   它采用4门双联装主炮,以前后各配置一个炮塔的方式安装在舰身纵轴线上,加强了副炮群的数量及射角分配,能将所有火力集中于侧舷,战列舰的称谓名称又恢复了。

   此后,战列舰普遍采用钢质舰体,满载排水量可达到12000吨,采用螺旋膛线的主炮口径达到300至350毫米,舰体防护装甲的厚度达到230至450毫米,航速为16至18节。此时,舰炮威力装甲防护力航速和排水量等,成为各国公认的建造战列舰的四大要素。

   在那个时候,战列舰的吨位就达到了一万吨以上。和列强的最强的七艘超级战列舰相比,六千吨的“小玩具”简直和没有一样。要知道,海军“七巨头”的吨位普遍在三万二千吨以上。

   因此钟泱丝毫不担心列强对于此事的态度,只要有利益,而又不对对方的利益构成威胁,交易便很有可能达成。史密斯在当时也已经答应了会为此事尽力,反正到时候不行的话,那就去找美国人合作好啦。

   美利坚合众国在当前可是出了名的见钱眼开,什么值钱卖什么,谁出得起价钱它就卖给谁。

   之所以想要获得战列舰技术,并不是想要造那种大而无用的铁疙瘩,反而是想要先做技术积累,为以后的海军发展进行前期准备。钟泱真正的目标,盯在了排水量六千吨的驱逐舰技术上。

   集成电路的生产技术已经有了眉目,导弹的研究早就在智能工厂里完成了技术研发。甚至还花费权限值做出了成品,要不是价格高昂,需要消耗大量的权限值,钟泱早就想要进行大量生产了。

   这导弹驱逐舰以及使用导弹进行攻击的无畏级战列舰,才是钟泱所希望的。还有更后面一些的航空母舰,这些水面舰艇的技术都要得到英国人的支持才好。虽然德国技师也带来了相类似的舰艇技术,但多看看总没有坏处。

   说道造舰技术,钟泱还是更信任英国人多一些,毕竟当了几个世纪的海上霸主,这点底气还是有的。不单只军舰技术,海军的训练也必须找英国人帮忙才行,这一点和德国人合作就有些不怎么靠谱了。

   如今的新四军,也拥有了五艘铁甲舰,排水量三千五百吨左右。只能负责近海作战,担任防御任务,还无法给与敌人足够的威慑。不过目前也还不着急,因为主要的对手只有党罢了。

   相关的设计工作,早在当1922年就开始了,直到两年后的现在,才算是完成了可用的蓝图。而具体的生产工艺,钟泱当然也可以提供,不过建造军舰,和生产小商品完全不同。这可不是搞来生产线和技术就可以的。

   专业的技术工人需要系统的培训,完整的战舰研发团度也需要时间来培养,在一切都准备就绪以前,古文会就切实的需要一批先进的战列舰作为保驾护航的武力基础。

   在海军的建设工作上,英国人能帮上大忙。而钟泱也不希望拜拜错过这个机会,趁着“磺胺”刚刚兴起的风潮,通过史密斯和英国官方进行合作,这一点在具体实行上完全没有问题。

   只要天宇集团不建造超过一万吨以上的大型水面舰艇,就不会引起外国海军列强的敌视。因为在他们眼中,没有超过三万吨以上的超级战列舰,根本就构不成威胁。在导弹没有出现之前,的确也是这么回事。

   并非对方愚蠢,这是技术上的落后而导致认知上的差距。

   参照后世各主要大国的海军发展模式,驱逐舰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是一种多用途的军舰,从19世纪90年代开始,驱逐舰就是海军重要的舰种之一。

   到了日后,更是发展出了以导弹,鱼雷,舰炮等为主要武器,具有多种作战能力的中型军舰。成为海军舰队中突击力较强的舰种之一,用于攻击潜艇和水面舰船,舰队防空,以及护航,侦察巡逻警戒,布雷,袭击岸上目标等,是现代海军舰艇中,用途最广泛数量最多的舰艇。

   虽然在现在,各国的海军都还把主要的目光盯在了超大型战列舰身上,还在想着增加吨位,扩展主炮口径以及加厚装甲强度。

   拥有着不同于这个时代的目光,钟泱已经看到了中型水面舰艇的巨大优势。机动灵活,物美价廉,配合着各种反舰导弹,威力也绝对凌驾于老式的大口径火炮战舰之上。要知道,当距离超过而是海里,用肉眼就难以瞄准目标了。

   即使火炮口径再大,威力再惊人,打不中也没有用。射程无论有多远,始终还得依靠人的视觉和经验来瞄准。凭着这种条件,想要和导弹比拼,那简直就是笑话。

   而驱逐舰作为一种装备有对空对海对潜等多种武器,是具有多种作战能力的中型水面舰艇。它的排水量在200010000吨之间,航速在2838节左右,大概是1852公里每小时这样。

   在钟泱的设想中,他需要驱逐舰能够执行防空反潜反舰对地攻击护航侦察巡逻警戒布雷火力支援以及攻击岸上目标等作战任务。这种“海上多面手”类型的战舰,符合日后的战争需要。

   他可以看不起日本的陆军,但日本的海军实力还是很惊人的,如果不在当前就做好准备,等中日战争全面爆发,可就来不及了。趁着如今与英国人的和谐关系,多少也要搞到一些基础的造舰技术,先把架子搭起来再说。

   说起起源,最早的驱逐舰,其主要功能在于驱逐雷击舰这种依靠发射鱼雷而对水面舰艇进行攻击的军舰。

   19世纪70年代出现一种专门发射鱼雷的可以摧毁大型军舰的鱼雷艇。值得注意的是,这种鱼雷艇不同于以后的鱼雷快艇,舰型相对较大,航速不快,故而翻译为“雷击舰”更为妥当。

   针对这种颇具威力的小型舰艇,英国于1893年建成了哈沃克号一种被称为“鱼雷艇驱逐舰”的军舰,设计航速26节,装有1座76毫米火炮和3座47毫米火炮,能在海上毫无困难地捕捉鱼雷艇,携带3枚450毫米鱼雷,用于攻击敌舰。德国海军发展的同类型的军舰则称为大型鱼雷艇。

   随着更多的驱逐舰进入各国海军服役,驱逐舰开始安装较重型的火炮和更大口径的鱼雷发射管,并采用蒸汽轮机作为动力,英国江河级驱逐舰已发展成伴随主力舰队的护航舰艇。

   1905年,英国部族级驱逐舰开始使用燃油作为燃料。编队使用的驱逐舰已经成为海军舰队的主要突击兵力,打击敌人鱼雷舰艇的同时还要对敌舰队实施鱼雷攻击。

   在这之后,驱逐舰正是出来,成为一个特定的战舰家族。其特征可以概括为:标准排水量10001300吨,航速3037节,多采用燃油的蒸汽涡轮机动力装置,装备88102毫米舰炮以及450533毫米鱼雷发射装置23座。

   事实上,从本质而言,驱逐舰就是一种大型的鱼雷艇,通过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火,驱逐舰取代了鱼雷艇而成为一种海上鱼雷攻击的主力,从存在意义上“驱逐”了鱼雷艇。

   比起孙逸仙正在领导的那几艘破烂铁甲舰,钟泱更欣赏这种有着广阔发展前景的优质水面舰艇。在驱逐舰的建造技术上,英国人可以说很有经验,在海军的培养上就更不用讨论了。德国毕竟只是一个传统的内陆国家,在海军的发展上始终有着欠缺。

   而在太平洋海域上,中国最强劲的对手就是顶级海军强国之一的日本。虽然因为《华盛顿海军条约》的签订,其水面舰艇在数量上受到了严格的限制。但日本海军仍旧没有放弃加强自身力量的举措。

   在政府高层的支持下,日本海军工业高效运转,生产出了日本的特型驱逐舰吹雪级驱逐舰及其改进型号,成为了这一阶段驱逐舰的典型代表。

   1922年,根据条约的规定,日美主力舰的比例是3:5,而此时,日本的假想敌就是美国。如果两国开战,日本海军主力舰数量上的处于劣势是肯定的事实。根据兰切斯特方程,要以战舰数量上6:10取得胜利,首先要在决战之前出动轻型水面舰艇将美国舰队实力大大削弱。

   作战方式上如果是美方处于进攻势态,那么在双方主力舰队交战之前有必要使用小型舰艇对其进行逐次削弱,有较大的航程较好的适航性以及强大的鱼雷攻击能力的舰队驱逐舰很适合担当此任务。

网址:www.kxs.me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
next
play
next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