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章、两虎相争-(2)
说着话,就马上朝李汲深深一揖:“我领兵而回,承诺可期;孤身归去,事必不成。且若我不背盟,李太尉又何必扣押我麾下将兵;我若背盟,唐杀两千人又济得甚事?恳请阁下三思啊!”
“那要我如何信你?”
“愿意指天为誓,若不从今日所言,十年之内,一族俱灭,鸡犬无遗!”
李汲根本不会相信什么毒誓,却也认可马重英的辩解,真要是放他一个人孤身逃回,必定声望大跌,还怎么影响吐蕃的既定国策呢?与其如此,让尚结息杀他,还不如自己一刀割下其人首级,去震恐吐蕃,扬名天下呢。
主要他曾向莽热详细询问过吐蕃的内情,知道马重英和尚结息确乎不和,无论在对外战争,还是对内施政方面,都有种种龃龉,甚至于背道而驰。则哪怕马重英是找借口逃回去,目的只为夺权,能使吐蕃内斗,都比仅仅干掉一个大囊论要对唐有利……
马重英尚结息,从前两人对唐朝而言都是鹰派,但两鹰不能相向而飞,迟早是要撕打起来的;且若马重英今日所言是真,那他就变成了难得的鸽派了,敌国的鸽派必须要扶持啊。
由此李汲在反复思忖权衡之后,最终一带马缰:“也罢,暂且应允你便是。”随即两眼一瞪:“若敢背盟,我先刻好杀马之碑今日能获汝,异日也可获汝!”说着话,拨转马头,扬长而去。
翌日一早,唐军拔营稍退,在敦薨浦东让开一条宽约三里的道路,任凭马重英率领吐蕃军放弃张三城守捉,仓惶南逃。李元忠建议:“太尉既诓出了蕃贼,正可趁势逐杀,必获大胜。”
李汲摆摆手:“不必了,暂放此虎南归,以使蕃中成两虎相争之势。”随即一挑眉毛:“我倒不怕那厮背盟,唯一担心的,他是不是还有命再过大沙海,逃回沙州去……”
吐蕃军既去,李汲李元忠便率兵往张三城守捉来,抬头一看,壁垒上已然竖立起了唐家旗帜想必是安西军赶着拔城而登了。入城之后,才刚下马,就见一员金甲大将疾步而来,到了面前一拱手:“老李啊,不期我二人还能有再见之日!”
这自然就是安西节度副使郭昕了。李元忠笑着向郭昕回礼,随即将身一侧,亮出了背后的李汲:“郭兄且看,我为君带了谁人前来?”
郭昕上下打量李汲,目光中稍露犹疑之色。李汲笑着拱手为礼:“郭帅,十载契阔,难道已然忘记李某了么?”
想当初同在陇右奋战御蕃之时,李汲不过一个弱冠青年,转眼间十来年过去了,他本人的相貌自然也有所变改起码胡子要长得多了郭昕因此不敢贸然而认,直等李汲开口说话,方才两眉一挑:“得非李太尉至此乎?”
随即扬声道:“我等无日不东望王师来援,今日终见太尉之面,太尉拯危救难之恩,没齿难忘!”说着话,左膝一曲,便欲拜倒。
李汲心说你若是先拜再道谢,方见诚意,这先道谢再拜,心里多少还有些不情愿是吧?虽然腹诽,亦不得不双手搀扶,扯住郭昕:“若非郭李二帅率健儿死守两镇,我又岂能安步到此啊?还该李某向二位致谢才是。”
如今品位颠倒,二人与李汲相处,自难再寻往日的亲近,大家伙儿满嘴都是客套话,情感上难免有所疏隔。问了问大致情况之后,郭昕就要摆宴款待李汲和李元忠,李汲笑笑:“军中哪有美酒佳肴啊?便这张三城,区区守捉,也无可食试问,此去焉耆,可还远么?”
在他原本的设想之中,应该在瓜州或者沙州彻底击垮吐蕃主力,迫敌全面撤往祁连山南,然后自己高张大纛,万马千军,浩浩荡荡一路向西开去,先过北庭,再入安西,并且就此留下来不走了。但实际情况却是,河西主力还需要留在瓜州防堵尚结息的反扑,他李太尉只是领了两千骑赶往北庭,继而又留下五百人,仅仅千五百兵抵达张三城守捉……
李汲有信心,将如今的安西北庭残兵聚拢起来,平原布阵,他靠手里这一千多骑精锐,便有望挫败之,问题账不能这么算啊。而今还是主大客小之势,就不方便鸠占鹊巢了。
但即便如此,李汲也希望能够先往安西一行,让汉胡官民都瞻望到他堂堂国朝太尉的尊颜和威势,表面上是要稳定西域人心,实际上他要在当地胡汉军民心中,先期镌刻下自己不灭的身影。
由此对郭昕说,张三城守捉既已规复,希望足下可以领我前往焉耆镇,我等坐定了,才好商议下一步的行动计划。郭昕不敢有违,躬身听命反正焉耆镇距离此地不算遥远,快马一日可至。李元忠则自折返庭州去了。
焉耆本是西域古国,国王姓龙,曾一度从属于突厥,贞观十八年为唐军所败,就此归为臣属。其国号称有九座城池,其实不过是些绿洲中的小堡垒罢了,胜兵不足两千,而唐朝设镇后,仅仅入居其王城的士卒便不下五千之数整个安西四镇,定额是三万兵其后多年生殖繁育,城内外唐人,或者基本上唐化的土著,数量已占居民之半。
由此焉耆王基本上被架空了龟兹疏勒亦然,唯有于阗王还保持着一定的独立性焉耆镇除了虚供着一家所谓王室外,几与中原郡县无异。李汲入于焉耆,还说要不要去拜见其王,郭昕却摇摇头:“他若有心,自当来拜谒太尉,若无心,也不必苛责岂有我唐三公,去拜胡酋的道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