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章 朕要在燕京修行宫-(2)
“第三个好处,就是转运江南,江南地区地区富有,是不折不扣的钱粮首付之区,一条截弯取直后的大运河,有助保持对我大宋对财源与粮库的掌握,进而时刻保持对任何地区拥有实力优势。”
“可惜了,不能步子迈得太大。这都不知道多少年后才会启动的事了。现在谈什么意义。”赵桓再次强调了不管是迁都也好,还是修截弯取直的京杭大运河,都是很久以后的事了。
一个赵构,现在的自己都收拾不了。
谈图谋金国,为时尚早。
这条京杭大运河如同中原王朝的任通二脉一样,一旦打通,意味着对整个东部地区的掌控彻底成型。
可以保证中原王朝保持,在整个东亚世界的实力优势。
打通南北,打通交易的屏障和运输的束缚至关重要。
赵构这种没卵的家伙,敢在江南联袂地主,意图建立小朝廷的想法,如果现在有这条运河,北地兵卒乘舟南下,他赵构就是有千万个胆子,也不敢做这种事。
北方兵卒走海路?现在的海运更像是在玩命。
不能用自己的依仗去冒险。
沟通南北很重要,即使到了后世交通网四通八达,京杭大运河也一直承担着他的历史使命。
以京杭大运河建立起来的南北交通主干道,更是命脉中的命脉。
李纲点头,如果官家好高骛远,丝毫不考虑现在的国情,肆意大兴土木,开垦运河,那和隋炀帝有什么区别?
到时候弄得民不聊生,遍地都是起事,就麻烦了。
不过李纲听到官家只是修建行宫,而且用的材料都是就地取材,甚至连大殿的柱子,都不用名贵的木材,也就随官家建吧。
有这么寒酸的皇宫吗?连根金丝楠木都不舍得用。这才能花多少钱?
“一饱之需,何必八珍九鼎七尺之躯,安用千门万户?就随便建就是了。不用规格多高,按年修补就是。”赵桓对于行宫的要求蛮低的,能住人就行。
吃的再美味还不是填饱肚子,就这一米八的身子,能用的了千门万户?赵桓不这么以为。
可惜他是皇帝,他需要面子,所以才高那么大的皇宫而已。
“李太宰,太上皇到什么地方了?”赵桓忽然问道。
这赵佶跑的时候挺快的,一个月连滚带爬就到了临安。
回来的时候,这都快两个月了,还没走到地方,实在是太慢了些。
磨蹭的准备干什么?
“太上皇最近有些痢疾,就走得慢了些,倒是实时通报在哪里,沿途也有察子不断的军报,应该是不会错了,太上皇,应该是到了应龙府了。”李纲将一个札子递给了赵英。
李纲欲言又止的说道:“官家,臣有一言,不知当讲不当讲。”
“不当讲就别讲。”赵桓摇头,不愿听李纲的话,因为他知道李纲要说什么。
他不爱听。
支持(快选书)把本站分享那些需要的小伙伴!找不到书请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