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七章 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2/5)-(2)
“官家关中河东路等地的粮草,数量不是很足。如果要动,就只能动和籴常平仓了。”陆宰非常为难的说道。
和籴常平仓那是什么?
【历史翻译机:和籴法。是历史上对粮食供应进行国有管理的一种方法。在丰收的年份或者粮食盛产地区,政府用低价收购粮食,来避免粮食歉收的时候出现饥荒。】
【常平仓,源自战国,李悝在魏所行的平籴,即于丰年购进粮食储存,以免谷贱伤农,歉年卖出所储粮食以稳定粮价。丰年则籴,岁俭则粜。】
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赵桓再次信了这句话。
陆宰自然看到了官家的疑惑,说道:“官家有所不知,熙宁二年,王安石,王文公推行青苗法,常平仓法遂为青苗法取代。”
“其所积钱谷一千五百万贯石,包括广惠仓所积在内,充作青苗钱本,每岁夏秋未熟前贷放,收成后随两税偿还。”
“青苗法的营收,乃是朝堂的一项重要的收入,动了河东路常平仓的钱谷,青苗法在河东路就会荡然无存。还请官家周知。”
“现在正是河东路春耕的季节,若是动了这常平仓的钱谷,后患无穷。”
赵桓听明白了,青苗法他了解过一些,类似于国家向贫下中农发往小额农业贷款,贷款周期为春天到秋天这半年。
王安石,王文公的本意是好的,就是被蔡京等人,肆意拉动杠杆,推高利息。
好好的青苗法,变成了毁家灭户的高利贷。
“废黜青苗法的影响,或者说,动了常平仓的后果。河东路的春耕会耽误吗?”赵桓问道。
这才是关键,河东路的均田已经开始风风火火的搞起来,要是常平仓动了自己的根基,那才是石乐志。
陆宰点头,的确如此。这钱谷拉去前线打仗,那些贫下中农哪里来钱购买粮食种子?哪里有粮食撑到新粮成熟?
河东路分田受益者,热情最高的都是无产阶级,没有一点积蓄。
“那以前是怎么办的,在不动用常平仓的时候,粮草短缺如何做?”赵桓好奇的问道。
“靠回易。用钱卖粮。”
“江南缺钱多粮,私铸又是死罪。汴京铸钱换粮。紧缺的时候,就得靠大商贾买粮。官家命令锁关,如果不锁关,从商贾那里回易些粮草也还能周转。”
赵桓摇头,这哪里是自己锁关,分明是八门造反,把自己锁在了河东路而已。
“难办呀!”赵桓怅然。
“官家,汴京来信。是李太宰的。”沈从从外面跑了进来,递给了赵英一封信。
这次,这封信封了一次。
支持(快选书)把本站分享那些需要的小伙伴!找不到书请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