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84-(1)
牙的辛国也隐隐察觉到了方国君主的为难之处。
他们趁机提出议和,希望方国君主尽快撤军。
如果?方国打了胜仗,夺回十二州,那么功劳全是将领萧斩石的,萧斩石的名望会一步登天,无人可?与他匹敌。
如果?方国与辛国议和,那么功劳就是他方国天子的,将领只不?过是略微协助了一些罢了。
在这?个问题上,本国君主和敌国的利益,居然是一致的。
萧斩石远在前?线浴血,不?知道前?朝风云变幻。
第一次他收到朝廷的急令,让他立即撤兵准备议和,还以?为是在开玩笑。
朝廷是疯了?
他们离夺回北地十二州只剩下八十里路了!
这?种时候议和,千里之功毁于一旦!多少将士献出的性命将毫无意义!
萧斩石居然没理这?令,断言是伪造圣言,继续冲锋。
谁知很快,梁城中又?来了三道金令,催他班师回朝。
萧斩石还是没理。
然后,朝中又?来了最?后一次诏令,严厉申明若他再不?回朝,便判他抗旨谋逆之罪,全家问斩。
那年?,萧斩石已娶妻室,并生下长子萧寻光,这?孩子刚满周岁。
他拿着送来的金令,骑在马上,望着只剩下最?后十里路近在咫尺的北地十二州,目眦欲裂。
萧斩石班师回梁,两次抗旨果?然给他惹来了大麻烦。
他刚一回来,先帝迫不?及待地以?抗旨为名将他下了狱,一大群等着天降功名利禄的官员迫不?及待地开始上书,迎合先帝,准备给他按各种罪名。
万幸,这?世上也不?是所有人的良心都?给猪吃了。
另有一群官员或因利益冲突,或因看不?过眼,见?形势不?好,冒着被先帝疏远的风险,奋力上书,开始营救萧斩石。
整整三个月,整个朝堂剑拔弩张,腥风血雨,每天都?是唇枪舌战,简直要大打出手。
谢知秋当时还没出生,但她隐约记得家中长辈提过,谢家人虽然不?太看得起武将,可?当时谢家与秦家在朝中为官的长辈们,全都?在上书营救萧斩石之列。
谢家甚至上了死书。
若是圣上赐死萧斩石,他们这?些谢家的文?官也当场一起去死。
谢家的小爷爷如此说道:“我不?喜欢萧斩石这?人,没见?过,也跟他们武人聊不?来,但基本的道理我清楚。
“若是没有他们这?些武人,辛国兵马早已攻入梁城,从此男为奴,女为娼,我等何来如今安居乐业的踏实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