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添加书签(永久书签)
听书 - 三国之重振北疆
00:00 / 00:00

+

-

语速: 慢速 默认 快速
- 9 +
自动播放×

成熟大叔

温柔淑女

甜美少女

清亮青叔

呆萌萝莉

靓丽御姐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A-
默认
A+
默认
绿色
蓝色
日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三国之重振北疆》 1/1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第429章李儒在徐州布局-(1)

   童远介绍计划中的官立书馆高等学堂和军事学堂,然后由渭阳君与他带着两郡官吏主导一系列文化活动。

   另一方面,可以让屯田建设一批初等学堂和唱戏剧院,为内部表现优异者服务,对其他自己人可以收取些许费用,而对非屯民则用来盈利。

   卫觊觉得这些办法都很不错,正好建立在之前一些尝试基础之上,操作起来成本不算太高。

   他心中暗暗称奇,觉得童远确实是天下奇人也。

   童远从卫觊惊讶的表情看出来什么,略微随口地说道:“这不是我想出来的。”

   卫觊问道:“哦?那是何人,这些想法远胜过我许多啊。”

   童远笑道:“哈哈,这是众人之力的结果。官立书馆方面马老与蔡琰早有畅想。”

   “而高等学堂则是在蔡琰和身边谢昭等人在军中屡受好评,我也想正规一些的方式促进学习教化才想出来的。”

   卫觊细细品味着新西凉军的整个体系,感觉很多精妙有意义的事务正在出现。确实是众人之力,但还是童远搭建的啊。

   童远继续道:“这学堂部分收费,以及开设唱戏的剧院,也是屯民本身的意愿,我加以支持罢了。”

   “妙哉!接触并热爱百姓,又对他们一些好的办法给予支持。主公坚持下去,定能成为世代传诵的佳话。”

   童远听了卫觊的有感而发有些脸红,心想这么多好办法的初衷竟然是对抗士族文化垄断,实在不知会遇到多少阻力。

   不知以后再推出文科举农科举匠科举商科举武科举等等,又会掀起怎样的风波。

   做好了发展计划,又重新安排司隶等地的人员。

   理论上讲,河东与冯翊都是郡,应当分别安排太守。

   卫觊之前就是太守,又不可能取代董白成为显赫的司隶校尉。直接升职调动都不能让他灵活统辖这两郡。

   有些时候这种问题就要被突破和改变。

   既然大汉朝廷可以让杂号将军提升,各种县候遍地走。那他也可以取消两郡太守,直接变为新西凉军直辖。

   他认命卫觊为中州司马。

   这个中州目前对外只是一个称呼,实际上属于司隶核心区域,专管河东冯翊两郡,而这两郡暂时不设置太守的职位。

   辅助官员方面,选择小事慵懒,大事不含糊的杜畿,为河东长史。

   任命马日磾的助手,颇有谋略和文采的广陵人陈端,为冯翊长史。

   冯翊河东两郡听从卫觊的调度。

   其余太原西河京兆扶风等郡还保持原有状态,暂时不归属所谓的中州。

   这不是不相信卫觊的能力和忠心,而是司隶各郡已经重新发展起来,事务的量和管理的难度胜过并州雍州。

   在卫觊还兼顾河东上党防务的情况下,不应该让他承担太多,免得东奔西走,最后连考虑律法的时间都没有了。

   童远又慰问了黄於及第十三旅的将士们,正式下令扩编为经远卫。

   这支兵马虽然在曹操面前吃了亏,但表现顽强,屡次以少胜多,一点也没给无畏军丢脸。

   黄於在那以后不再大大咧咧,整日说什么“想当年”。

   他在卫觊的劝说下,继续努力读书识字,甚至在军中也搞起了识字比赛。

   童远觉得可以稍微推广这种读书识字比赛的方法,不过为了避免攀比,只是略加宣传,对于有积极性者推动,无兴趣者不强制。

   在看兵马的状态,多是身强体壮,冬季日常拉练和披甲行军都搞得有声有色。

   过去,他们即使下地倒斗或者聚啸山林,也多是面黄肌瘦。平时走山路还可以,可一旦负重就累得气喘吁吁。

   现在他们真的成为一支强军,从体魄到精神,从装备到训练,全都是这个时代的翘楚。

网址:www.kxs.me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
next
play
next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