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添加书签(永久书签)
听书 - 三国之重振北疆
00:00 / 00:00

+

-

语速: 慢速 默认 快速
- 9 +
自动播放×

成熟大叔

温柔淑女

甜美少女

清亮青叔

呆萌萝莉

靓丽御姐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A-
默认
A+
默认
绿色
蓝色
日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三国之重振北疆》 1/1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第106章屯田之势-(1)

   皮氏县,就是今天的山西运城河津市。

   此处比邻黄河与汾河,又有河套晋中北地区的商旅往来,本来农业手工业和商业都比较发达。但由于土地兼并环境破坏边事恶化以及白波军作乱多年,目前百废待兴。

   县东南方向汾水以南接近汾阴的耿乡最适合安排大面积屯田,那里土地开阔平整,方便引汾水灌溉。

   耿乡原为商周时期的耿国,后来被晋国灭掉,目前仍然有先秦时期的城池保留下来作为乡里的中心。

   从单独一县情况来看,皮氏可以沿汾水两岸发展农业和商业,北边山区也有大量铁矿和石捏,石捏就是日后山西盛产的煤矿,当时多用这个称呼,不过也有直接叫做炭。

   长远来看,此地与夏阳港隔河相望,南边六十里的汾阴县与夏阳县正好隔河而立,三个地方可以协同发展,以后融为一体。

   他计划以夏阳与皮氏以航运和军政为契机,融为一个整体。

   正好两县之间所在这一段河道比较闻名,被称作龙门或禹门。奔腾汹涌在山谷中平地生雷的黄河水,经过此处进入平原地区,就忽然变得无比宽广平静。

   传说从壶口至龙门这一段,就是大禹和其父亲治水的地方。

   此处河道狭窄,两岸山高岩厚,水流湍急。靠堵绝无可能治好。后来大禹很有可能就在龙门这个地方将河道拓宽疏通,所以龙门也被称作禹门。

   这个时期黄河水量还比较充沛,两岸间隔大约有四里距离,各类大小船只平静的来来往往运送货物和旅人。

   未来做大之后,还可以把南边不远的汾阴县,以及对岸的夏阳县纳入整体一起发展。

   当然,发展的前提是保护好黄土高原,让它不遭受更为剧烈的生态破坏,农业伐木人口都要适度,重点发展手工业和贸易,让这里越来越繁荣。

   目前皮氏这边,由于长期放任土地兼并以及受到白波军破坏较大,仅存的近千户人除了生活在城里的少部分以外,大多逃避到豪强坞堡之处成为佃户。

   这些豪强也是随风倒,董卓军李傕等人来的时候,他们支持李傕。

   后来白波军成为名义上的官军,占据河东大部以后,他们又支持李乐韩暹胡才等人。这回董白刚一渡河,他们就立刻倒戈,成为友军。

   既然他们表示欢迎配合态度,那他也和在夏阳等三县一样,与他们收取税粮开展贸易,战时互相支援。

   安置方面,上次共收拢白波军军卒四万余人,除去已经甄别论罪处理的以外,其中仅有四五千人适合作战,其中最精锐的三百余人,补充进入无畏军第三卫。

   其余对半拆分,一半并家属遣送到郃阳衙县,另一半安置在河东这边的皮氏平阳杨县北屈汾阴这四县,全部加入军屯,发展经济的同时进行军事训练,成为新西凉军的一员。

   其余尚有十余万白波军家属以及被胁迫的民众,其中半数安置进行屯田,主要从事宿麦种植和畜牧,口粮继续按之前分配。

   其余有家可归者,给予些许口粮让他们早日回家团员,当然如果愿意加入屯田也十分欢迎。

   就这样童远辖区一共有郃阳衙县皮氏北屈平阳杨县汾阴共七县实行屯田,共有屯田军两万余,无畏并州军家属八万人,民屯共有十二万人。

网址:www.kxs.me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
next
play
next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