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添加书签(永久书签)
听书 - 革宋
00:00 / 00:00

+

-

语速: 慢速 默认 快速
- 9 +
自动播放×

成熟大叔

温柔淑女

甜美少女

清亮青叔

呆萌萝莉

靓丽御姐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A-
默认
A+
默认
绿色
蓝色
日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革宋》 1/1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第369章 赵太尉开始折腾临安(下)-(1)

   日子过得飞快,元旦七天假很快就到了最后一日。大宋共和四年正月初七,在南昌(隆兴府)城内,明教教主杜可用接见了来自临安的使者。使者带来了赵太尉的书信,杜可用认识字,然而他却没有直接,而是要求使者直接讲述此行目的。

   使者名叫温涛,与别的文官不同,他并没有能够享受到元旦假期。而是在假期之前就出发,赶往南昌(隆兴府)。在假期的最后一天,终于见到此时大宋境内第三类武装力量的首领。

   杜可用提出要求,温涛倒也招办,他讲述着自己此行的目的,“杜教主。赵太尉认为杜教主打的是蒙古人,现在蒙古人已经被打跑,而那些宋奸们也差不多被官军歼灭。你在隆兴府这么久,应该很清楚隆兴府周边各地驻扎的都是官军。宋奸和蒙古军都被打没了。所以太尉请杜教主交出隆兴府,作为义军,赵太尉自然会给义军赏赐。”

   杜可用脸色比较阴沉,看得出他没有立刻对赵太尉的建议表示赞赏的意思。温涛也没有再紧逼,而是等着杜可用自己思忖。作为被赵太尉选中的人,温涛其实不太理解赵太尉的心思。大宋对于各路造反的人虽然也有安抚,却还是以歼灭为主。安抚那是实在剿灭不了之后才会做的选择。

   这个明教教主杜可用以大宋的传统判断里面,就是个必须剿灭不可的存在。然而赵太尉却对这帮家伙起了怜悯之心,觉得他们起兵的原因是为了反抗蒙古。既然当时大宋没有能进军江西,自然就不能说这帮人是叛逆。

   看着杜可用的表情,进士出身的温涛觉得杜可用大概是不会答应的。而温涛本人其实挺希望杜可用不答应朝廷的招安。不过温涛也知道,不答应的话也会有事,那就是杜可用也许会杀了温涛,向朝廷表达他的态度。

   “此事我等需要商议,过几日再告诉你。”杜可用答道。

   温涛绝无勉强杜可用的意思。他就表示会等着杜可用派人前来,接着就告辞了。等确定杜可用没有派人追杀他,温涛才觉得一颗心完全放到了肚子里。他手抚胸口,忍不住长长的舒了口气。此时湖面上风很疾,寒风拂面,才觉得脸上火烫,才感受到自己激烈的心跳。

   他家也是大宋的进士门第,与这大宋时代的进士门第一样,温涛的爷爷和姥爷都是进士。从家里长辈那里听说的情况里面,这帮造反的人有两难。一是让他们造反难。若不是逼到走投无路的地步,普通百姓谁肯提着脑袋造反。二是让他们收手难。既然都已经抱着必死的决心起来造反啦,他们觉得一定要拿到个令他们满意的结果才能收手。

   回想当年接受爷爷教诲的时候,被教育的并不是温涛,而是温涛的二叔。温涛在书房外面玩耍的时候,听爷爷在书房里面教训二叔。讲完了有关人造反的事情后,温涛的爷爷语气严厉的说道:“若是开始之时就瞻前顾后,那事情不成之时就必然难以决断。办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这乃是人之常情,你现在就是如此……”

   虽然只是‘旁听’,然而温涛却觉得爷爷说的非常有道理。他也发现自己面对所求的事情之时总是不肯断然决定,而办事遇到困难之际反倒千方百计的尝试挽救。所以在大宋危难之际,温涛果断的决定继续追随大宋。

   对于之后的事情,温涛本来以为那必然是九死一生的未来,却全然没想到这帮被灭国危机折磨了好几年的人们从临安出发花了一个多月抵达福州,然后就结束了苦难征程。

网址:www.kxs.me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
next
play
next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