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添加书签(永久书签)
听书 - 邓华兰馨
00:00 / 00:00

+

-

语速: 慢速 默认 快速
- 9 +
自动播放×

成熟大叔

温柔淑女

甜美少女

清亮青叔

呆萌萝莉

靓丽御姐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A-
默认
A+
默认
绿色
蓝色
日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邓华兰馨》 1/1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第一卷 蝇头小吏邓华 第116章 大学生村官-(1)

   赵彤忍不住问:“邓华同志是不是有什么好点子?说出来嘛,不要敝帚自珍!”

   “呃,是!”这位差点成为岳母的主任,邓华一直怀着深深的愧疚和敬意,任凭赵主任如何对待,他都是执子侄礼,“我在教委知道,今年毕业季古城县有众多应届大学生毕业回乡,这些人的安置很成问题,我想是不是可以选派一批优秀大学生,到村上任职?”

   “什么?让大学生当村官?胡闹!这不是变相把大学生发配到农村去吗?你当这还是红色年代吗?”

   赵彤脸色一沉,说话极不客气,对于她们这些曾经在乡村的女人来说,那段日子远没有文学作品中那么美好!很多人在那个年代,深受其害,很多女孩子在乡间不得不嫁人,每一个城乡结合的婚姻,都有背后的故事。

   因为当年下乡的学生,大多数都是十六七的学生,很多在家里娇生惯养的,来到农村诸多水土不服,尤其难以承受所谓的再教育。

   于是当年酿成诸多人间悲剧,在那个年代,不能和老百姓打成一片,那是很大的罪过,甚至会被扣上追求资产阶级情调,向往中产阶级生活方式的大帽子!

   那个年代,小资绝对不是中性词,小资意味着脱离群众,意味着不能吃苦,意味着有着这样或者那样的毛病。

   那个时代,哪一个城里年轻人的行为,能让乡下人认同?多多少少都有那么一点小资,最起码在乡下人眼中,就是封资修的东西。

   因此提起扎根农村,赵彤才会深恶痛绝,恨不得当场把邓华赶出去!黄玉英轻咳一声:“赵主任,你让邓华同志把话说完,不要急着扣帽子!”

   “大学生村官和当初的政策,完全不是同一个概念!”邓华小心翼翼的解释,这位孙倩的母亲,当初视他如婿,比亲生儿子还好,眼下却如同仇敌,造化弄人!

   “当前农村治理主要依靠家长制,宗族制和人情关系,这与现代社会的民/主法制要求形成鲜明对比。社会利益格局分化,村级领导综合素质参差不齐,导致基层治理危机频发。

   新农村建设需要大批有科学思想知识和眼光的新农村建设骨干力量,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去,是成长成才的一种正确选择。当代大学生思维活跃视野开阔知识面宽富有创造热情,农村既是施展才华的舞台,又是砺练人生的学校。”

   大学生村官计划,的确是昨天在酒席上受到的刺激,除了韩卫东那个高中生,在场的各位村官,很难理解邓华所说的话。这种沟通困难,势必会影响此后诸多政策的实行和推广。

   对于古城县这样的农业大县来说,想要摆脱贫困面貌,只有从根子上入手,那就是改变老百姓的生活环境。想要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最起码需要有人理解上面的政策,做好上传下达。

   那种党校的短期培训,根本不可能让村官们一夜间发生巨大变化,那是天方夜谭!说起来大学生村官政策,最初发起应该是在95年毕业季,当时云梦省面临第一批扩招毕业生的就业压力,同时乡村需要一批有知识的带头人,这才促生出这项政策。

   一直到2000年以后,渐渐在全国推广开来,事实证明,这项政策还是很有现实意义,有相当程度的先进性。如果不是和村官们一席谈,不是急于改变乡村落后面貌,邓华绝对想不起来这项政策,农村生活对于他来说有点远。

网址:www.kxs.me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
next
play
next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