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章-(1)
“娘知道了。”感觉到儿子的不快,祝氏止住话头,不敢多言。
见祝氏无话,叶瑾行方坐着牛车离开了家,考中秀才之后,就有了很多应酬。同一个县城的秀才,时常要聚在一起,举办文会。
叶瑾行到了茶馆之后,看见自己坐的牛车停在别人的马车和骡车旁边,心里很不是滋味。
其实他家境也算不错了,可在全县城之下,就丝毫不出彩了。
等他进了包间,就见一个平日里眼高于顶的富家子,突然热情地冲他打了个招呼。
”瑾行今日可来得晚了。”
叶瑾行不禁受宠若惊:“子岳兄!”
不料钱子岳下一句话,却说得叶瑾行愣在原地。
“瑾行,你所住的上清村,是不是和大兴村相邻,大兴村顾家的顾惠文先生,你可是认识?”
第九十七章
顾惠文?
顾惠文他当然认识,这三个字最近在他们附近几个村子可谓是如雷贯耳, 他疑惑的是, 住在县城里的钱子岳, 怎么知晓了顾惠文的名讳,还尊称他为先生呢?
先生二字, 除了自己的师父, 其他人并不是谁都能担得起的。
“我所在的村落确实和大兴村相邻,”叶瑾行道:“顾惠文此人我也听说过, 但却无缘得见。”
“那瑾行以前可是错过了结交一位大才子的机会了!”钱子岳既赞叹又遗憾地说道,很明显, 遗憾是对叶瑾行的, 赞叹是对顾惠文的。
叶瑾行更加疑惑不解,顾惠文算什么才子,难不成钱子岳也听说了乡下的流言,以为这个顾惠文真的写出了一本能刊印的诗集来?
那就真是太可笑了!
“子岳兄为何这么推崇这个顾惠文?若我没有记错, 顾惠文只在乡下念了几年书, 识得几个字罢了, 身无任何功名, 怎能当得起才子二字?”
钱子岳听叶瑾行话里话外对他的新任偶像不太尊重,心里泛起不悦,他以前就觉得这个叶瑾行为人虚伪,今日起了兴致和他一聊,果然不是个心胸开阔的。
“瑾行有所不知,”钱子岳耐着性子解释:“我家里和崇德书铺有些关系, 书铺里刊印完的新书,如果有质量不错的,掌柜的会提前送一本过来,前日,我得了他们新印的《惠文诗选》,才看了一首就如醉如痴,惊为天人。”
“后来才知晓,这诗集竟然是咱们清平县大兴村的顾惠文先生所书,所以才问问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