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添加书签(永久书签)
听书 - 二战的细节
00:00 / 00:00

+

-

语速: 慢速 默认 快速
- 9 +
自动播放×

成熟大叔

温柔淑女

甜美少女

清亮青叔

呆萌萝莉

靓丽御姐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A-
默认
A+
默认
绿色
蓝色
日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二战的细节》 1/1
上一页 设置 下一章

  四、法国会战-(2)

  这一决定经过了很长时间的激烈斗争。6月初,雷诺总理就确信早晚要作出这一决定才能结束战争。因为他亲眼目睹了人民的苦难:不仅战场上惨败,几十万老百姓也跟着遭殃,他们有的步行,有的乘坐各种交通工具,逃离作战区域,逃往法国南部各地,这给溃退的法军后方造成了更大的混乱。但军事顾问和部分内阁成员给他施加了巨大压力,而且丘吉尔每天都会发来大批电报,每时每刻,他的内心都处于矛盾和痛苦之中。他面临着两难的政治问题,那就是法国是否应该中断与英国的联系?在道义上,他是否有这么做的权力?他曾给美国总统致电,向他求援,同时积极寻找反对停战的根据。虽然丘吉尔也参与了这一政治性会谈,并向美国表明了援助法国的必要性,但罗斯福并未作出任何承诺。国会约束了他的行动,因为此时的国会对于武装干涉表示强烈反对。

  6月15日晚,魏刚将军要求停战。第二天,毫无意义的辩论又持续了一整天。丘吉尔试图说服身处困境的法国总理坚持作战,他建议将英法两国合并为一个统一的国家,也就是建立统一的政府国家和国会。英国将承担法国继续作战所需要的一切物资。如果法国不接受这一建议,希望法国能把自己的舰队交给英国。

  雷诺认为合并国家这一解救办法可行,并向自己的内阁作了报告。然而,他的建议被一致否决了。法国部长们既不愿合并,也不愿交出舰队。他们都觉得被英国人出卖了。这个打破国家界限的建议

  突如其来,究竟暗示着什么呢?英国是否想借此插足法国的?如果战败,法国是否会成为牺牲品?经过激烈的争论,人们达成一致:“与其成为大不列颠帝国的自治领地,不如成为纳粹德国的一个省,因为你至少可以预期是什么在等着你。”而且,法国人也拒绝将舰队交给英国人。由此可见,英国在法国人心中的威望有多低。

  雷诺彻底失败,但他不愿停战,于是请求辞职。6月16日夜,贝当元帅组成了新政府,第一个决定就是缔结停战协议。只有戴高乐将军立刻与新政府断绝了关系。6月14至16日,受雷诺政府之托,他在伦敦筹备了军舰,将大批兵力从法国运往北非,以便继续战斗。这次访问期间,他频繁与丘吉尔接触,并且对于两国合并的建议展现了极大兴趣。6月17日,他在波尔多了解到,这里的求和情绪高昂,他无力抗拒,甚至很可能被逮捕。于是,他乘坐英国飞机悄悄离开了自己的祖国。当晚,戴高乐向法国人民发表了自己的第一份告,号召人们参与法英同盟,继续作战。

  早在5月20日时,就曾放话说,法国只有将400年前从德国夺走的领土和其他财富归还,才能签订和约。但是等到6月18日接到停战请求时,意识到必须迁就法国人。于是,他开始谨慎行事。首先,他在慕尼黑与墨索里尼会晤,要求他谨慎行动。墨索里尼提出让法国交出舰队,被他拒绝了,因为这可能会让舰队落到英国人手中。对于意大利人希望参与谈判的愿望,完全不予理会,因为意大利在最后关头才参战。这些措施都是为了防止意大利人可能的干扰。

  除此之外,还规定法国停战委员会必须于6月20日17时抵达达图尔,在这里,已经划定了20公里宽的临时停火线。然后再随机被送往巴黎。谈判地点在贡比涅。有两个因素对这次谈判有决定性影响:一则,德国人想一雪1918年11月谈判的耻辱,但希望能采取克制而恰当的方式;二则,德国人以继续对英作战为出发点,向法国提出条件。停战条款的序言里也体现了这两个因素。在和德政都在场的情况下,凯特尔上将宣读了这一序言,序言表示:之所以指定贡比涅森林作为这些条款的接受地点,是为了通过这一举动彰显正义,让人们对法国历史上并不光彩的一页永不忘却,而那些往事也被德国人民视为有史以来最大的耻辱。在许许多多的流血战斗中,法国经过英勇抵抗,最终战败,因此,德国并不打算用这些停战条款或停战谈判来侮辱如此勇敢的敌人。德国提出要求的目的有三个:第一,杜绝再次发生军事行动;第二,确保德国的安全(因为它将被迫与英国继续作战);第三,创造建立新的和平的前提(这种和平主要是纠正在反德意志帝国势力的帮助下所制造的不公正行为)。

  之后的条款中,德国要求法国在本土和海外领地上停止一切军事行动。为保障德国的利益,德国将在法国三分之二的领土上建立了占领区,只把东南部留给法国人。允许法国本土保留一支小型陆军,与当年《凡尔赛和约》允许德国保留的那支军队类似。任何超出该范围的武器装备和军用物资都要移交给德国。鉴于此,法国政府不再需要海军来捍卫在的利益,所以全部海军都接收拘留。德国政府发表了庄严声明,在战争中,德国无意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而使用被拘的舰队,在签订和约时,也不会针对舰队提出任何要求。法国政府应承担义务,不使用任何仍在其管辖下的武装力量对付德国,军人禁止出国,军用物资也禁止输出国外。应立即释放所有德国战俘,所有出生于德国,而居住在法国及其领地的人员,一经传唤即可引渡。为了监督停战条款的执行情况,应成立专门的委员会,法国人可在委员会内自由表达愿望。在法国与意大利签署相应的协定后,该协定生效。

  法国人几乎没有对这些条款提出任何原则性的反对意见,只是强烈反对其中几点。他们认为,无法接受移交飞机,因为这有损于飞行员的名誉。法国人提出,对飞机实行拘留,德国人同意了。失去首都对法国人而言是一个沉重的打击,但他们被告知,将来法国政府也许能返回巴黎。法

  国人认为,引渡德国侨民的要求破坏了者传统的国际避难权,不能容忍,但在这一点上坚决不让步。但在波尔多的贝当元帅认为,这样的停战条款不会玷污法国武装力量的荣誉,于是批准了。

  谈判期间,德军各集团并未停止作战。他们向西南和南方突击,攻占了从瑟堡一直延伸至波尔多的整个大西洋沿岸,还占领了里昂。接着,德军继续朝南面和东南面进军,前去支援意大利人。

  守卫马其诺防线的军队的命运很悲惨,要塞工事还未受到猛烈攻击,他们就只能从里面撤出来。6月12日下达的撤退命令,造成了一片混乱。军官们强烈抗议,但命令并未撤销。6月14日,防守马其诺防线的法国各集团军主力开始撤退,只在防御工事留下了守备部队,目的是为了尽量拖延敌人。

  然而,撤退的决定下得太晚了,辖第2第3第5第8集团军的第2集团军群已难以避免被歼的命运。最初,这些集团军试图击退西部的猛攻,以便有组织地将所属兵团撤走,再向西南撤退。在萨尔河以东,法军守备部队守卫着筑垒线,却最终被德军突破,而德军第7集团军在孚日山脉发动猛攻,牵制了法军各撤退集团军的北翼和东翼。各兵团十分混乱,补给已停止,本来应以突围告终的向南反突击未曾实施。贝尔福以北,古德里安率领的各坦克师继续推进,封锁了孚日山脉西斜面直到斯特拉斯堡以西地区的山垭口,并从埃皮纳勒经摩泽尔河两侧,继续进攻。法国政府求和的消息传来,法军丧失了继续抵抗的斗志。8个军的残部混乱不堪,共50万人在数处陷入围攻,于6月22日在南锡贝尔福多农投降。另有12000名法国人和16000名波兰人被围困在贝尔福以东,然后被拘留。

  其他地段,从6月18日起,没有再进行激烈的战斗。双方士兵都认为,继续流血是徒劳的。如果法国人自动放下武器,就俘虏他们;如果还不愿投降,双方就像演习一般撤退若干距离,然后寄希望于毫无悬念的未来。

  6月23日,法国停战委员会从巴黎飞抵罗马。意大利未提出任何不能接受的条件,意军在国境线上已攻克的地区停留,不再前进。在毗邻意大利边界的法国境内和利比亚边界附近建立了非军事区。法国港口土伦科西嘉岛的阿雅克肖的比塞大阿尔及利亚的奥兰,在对英作战期间都是非军事化的。然而,意大利停战委员会认为,应该在法属北非和叙利亚保留一定兵力,以维持秩序。之后的几次谈判中,法国人为北非保住了庞大的武装力量。意大利的停战协定方案在其他方面几乎对德国方案的条款进行了完全的重复。

  6月24日,签订停战条款,6月25日0时35分,停战协定在各条战线上生效。对于这一史无前例的战局,德国武装力量应该为之自豪。由于战果辉煌,德国人的损失并不惨重,甚至是完全可以接受的共27074人死亡,18384人失踪,其中只有一部分战死,111043人受伤。

  从最初几天起,统帅部和军队就尽可能减轻占领给法国居民带来的负担。百万计的法国人躲避着给他们带来灾难的德国人,但他们惊讶地发现,德国士兵在异国他乡是如此纪律严明,又是如此彬彬有礼。德国迅速取胜,战争也很快结束,这使法国免遭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所经历的那种惨重的损失和牺牲,这让大部分法国人都身心愉快。典型的例子是,过去的侮辱性称呼“德国佬”已不再适用,在许多场合被“德国兵先生”所替代。为了让德国居民顺利地重返家园,德军还成立了由许多传送站和加油站组成的机构,短短几个星期就解决了混乱的现象。但也有一些出人意料的事情发生,比如,下令,在索姆河以北建立法国难民不得入内的区域。至于命令的目的则暂时严格保密。在这方面,有着秘而不宣的企图,那就是他想建立一直延伸至索姆河的“大弗兰德”。于是,整个法国北部和比利时被合并为“比利时和法国北部军管区”。当然,他还计划在未来建立一个“大勃艮第”,其中包括南锡和贝尔福,并由德国控制布里采矿场。这一切对于鼓吹并为之奋斗的目标建立自由而统一的欧洲而言,是不祥之兆。

网址:www.kxs.me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
next
play
next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