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1)
在这场绵延数月的动荡之中,大秦帝国涌现出了很多名垂青史的人物,其中,有个大臣崭露头角。
黄硕。
黄硕本乃韩玲学院的一个闲人,整天整理书籍,一次帝国君主去翰林学院,黄硕大胆谏言,召集流民,开挖运河。这个建议立刻得到了帝国君主的认可,下旨让黄硕亲自督办。
黄硕在帝都召集了五十万民工,开始在帝都开挖运河,运河从帝都到最繁华的扬州,被称为“京扬运河”,京扬运河全程二百三十公里,连通了数十个经济发达的城市。
可以预见,运河一旦开通,将成为为一个经济纽带。
当然,黄硕的功劳并非开挖运河,因为,运河的项目早就策划数十年,只是一直未曾开工而已。黄硕最大的功劳是稳定了帝国的根本。
因为征集了五十万民工,这让暴民数量大大的减少,没有出现以往灾年暴民以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之势。
黄硕的办法,与万家开荒有异曲同工之妙,不仅仅是让大量灾民有了一口饱饭吃,也为帝国节约了大量的资金。在灾年后期,万家的方式开始在大秦帝国流行起来,一些大户人家纷纷出手收留灾民,最终,才化解了越演越烈的暴民事件,化险为夷……
暴民事件虽然结束了,但是,却是让大秦帝国变得满目疮痍。
大秦帝国在风雨中飘摇,而与此同时,开春之后的大秦帝国各大边疆,频频传来打仗的消息。
整个大秦帝国,处于人心惶惶之中。
赵原的《万人敌》修炼也遇到了困境,“战”的修炼一直停滞不前,他每天都要饱受战意的煎熬。
很显然,赵原现在的战斗强度和频率都不够,无法宣泄身体内部那澎湃汹涌的战意。
赵原需要的是酣畅淋漓的战斗,但是,他根本无法选择对手,他只能应付层出不穷的追杀,这种追杀,并不以他的意志力为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