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添加书签(永久书签)
听书 - 二拴的一九七八
00:00 / 00:00

+

-

语速: 慢速 默认 快速
- 9 +
自动播放×

成熟大叔

温柔淑女

甜美少女

清亮青叔

呆萌萝莉

靓丽御姐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A-
默认
A+
默认
绿色
蓝色
日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二拴的一九七八》 1/1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第二十四章 中秋 三-(1)

   李二凤的肉馅剁好了,开始用铁搽搽(做饭工具)搽萝卜丝。

   萝卜丝要过开水的,去除糖分,过完水再剁。

   羊肉和萝卜比例一比二,一比一的人家不多,净肉饺子那是奢侈品,一比三四的也很多。

   洗好的三四棵大葱也剁碎,李之重要自己拌馅儿,二姐不让,说他“会个屁。”

   李之重寻求老娘的帮助,结果碰了一鼻子灰。

   二姐是家里做饭最好的,关键舍得放油和佐料。

   老娘今天比较闲,就和了个饺子面。

   饺子面对筋道要求较高,农村加工白面一般要上磨四次。

   前两次出的面粉麸子含量较少,面白且筋道,可以称之为雪花粉。

   要单独装起来用来包饺子。

   后两次再磨的时候,大量麸皮被打碎和入面粉内,面黑且粘,不过胜在量大,就是富强粉。

   李德财和长子忙完了,洗了洗回到了炕上,准备包饺子。

   二姐擀皮,父母和大哥包,一供三,皮都有富余。

   饺子包了三篇篇,二百个左右,八口人二百饺子真不多。

   放开吃,大哥一个人就能吃四十个,不过这顿饺子有讲究,叫半顿。

   北方农村富裕人家讲究一年吃七顿半饺子。

   正月初一初二初三初五和十五各一顿,二月二龙抬头一顿,七月十五中元节一顿,合计七顿。

   八月十五算半顿,因为有月饼辅助,所以只能饺子吃个半饱。

   现下农村能吃到七顿半都是好人家。

   李之重的猪肉土豆上炕了,饺子也出锅了,饺子是七烧锅里煮的。

   人员就位,父亲主位,奶奶正席,大哥坐父亲右侧,二小挨着大哥。

   母亲靠锅台坐下,李之重挨着奶奶。

   二姐没上炕,挨着李之重坐在炕沿边,她还要负责下第二锅饺子。

   老话讲“头锅饺子二锅面”,意思头锅饺子汤清味美,煮烂得少。

   第二锅面味道最正,因为第一锅的开水把面的原味稀释了。

   第二锅的汤基本饱和了,不再吸面的味道了,这样就保持了原汁原味。

   这是富裕人家的说法。

   穷人家讲“三碗面汤,顶一碗拌汤”,一个讲究色形味,一个仅要求饱腹。

   李之重的父亲很高兴,和大儿子二闺女喝了几盅,酒是村委会自酿的,高粱酒。

   李之重看到酒也想喝点,想想算了,不要说父母不肯,自己这一世最好戒酒,太误事了。

   猪肉土豆吃光了,饺子没剩几个,估计是大家看到不多了互相默默谦让的结果。

   饺子汤居然也喝光了,不得不服当下人的大胃。

   下午四点多,家里只剩下父亲把李之重和李子恒父子三人。

   “拴拴,有个事和你说,不过你知道就行了,千万不敢出去说。”李德财提前安顿道。

   “咋了?”李子恒有些吃惊地问道,以为出啥事了。

   “这事和任何人包括你妈也不要说,否则就害了你兄弟了。”李德财又强调了一次。

   “不说,肯定不说。”李子恒有些紧张。

   “二拴做了一个梦,把学校里的课程忽然都搞明白了。”李德财斟酌再三才开了口。

   李子恒也呆了,不过他有些不相信。

   于是出了一道他上学期刚学的数学题,《线性代数》中的,李之重想了想还是做了出来。

   重生后记忆和读档似的,经历过的学过的一点没忘,甚至更清楚了。

   再说了一个文科生出的数学题能有多难。

   这时该李子恒失措了。

   他学的时候都觉得难,可就这样被一个二年级小学生轻松做了出来,不由他不惊慌。

   接着李之重拿出了准备好的诗稿给李子恒,让他提提意见。

   李子恒是个文学青年,好诗歌散文和小说,也写过诗歌小说。

网址:www.kxs.me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
next
play
next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