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添加书签(永久书签)
听书 - 二拴的一九七八
00:00 / 00:00

+

-

语速: 慢速 默认 快速
- 9 +
自动播放×

成熟大叔

温柔淑女

甜美少女

清亮青叔

呆萌萝莉

靓丽御姐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A-
默认
A+
默认
绿色
蓝色
日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二拴的一九七八》 1/1
上一页 设置 下一章

  第四十七章 李子恒和他的大学-(2)

   这个年代没有收费一说,从属义务帮忙。

   帮忙是义务的,自己不有所表示有些人情欠缺。

   聪明好学的李子恒慢慢领悟了兄弟的一些套路,关键是有钱了。

   每次上门拿一把香蕉或几个苹果,要不几块奶糖。

   大人小孩都慢慢喜欢上了这个淳朴的农村孩子。

   有几次非要拉着李子恒一起吃饭,不过都被李子恒拒绝了。

   现在城市也不富裕,好点的吃食都要凭票购买,大家也是周末才会改善一顿。

   李子恒由于是应届生,在班里是最小的。

   还有一个山东姑娘和他同龄比他大几天。

   肤白貌美,体态丰腴,性格开朗活泼。

   以前对他不假言辞,最近好像老是对他笑眯眯的。

   不知是错觉还是自以为是的结果,这让李子恒有些心乱。

   又不知道和谁来说说,学校里是禁止谈恋爱的。

   不过这种懵懂的情愫可谓禁而不绝。

   要不下次写信问问老二,现在的兄弟是他平等交流的对象。

   可这个话题他能懂吗。

   李子恒有些踌躇,再说了,人家也没和他怎么地。

   李子恒周末去了一趟nmg大学,和他的八叔吃了一顿饭。

   担心八叔有啥想法,也没说李德章去世的事儿,毕竟离的太远了。

   饭钱是李子恒掏的,尽管八叔不让但还是李子恒出了。

   因为饭菜的标准远大于李德斌的消费能力了。

   李德斌现在每月可以领取八元的助学金和三十斤粮票,粗粮多细粮少。

   为了吃饱他把细粮票全部和家境好的女生换成了粗粮。

   每月还要省下两到三元寄回去,已是三个孩子的父亲不由他不考虑家里的生活了。

   侄儿的到来让他很为难。

   吃顿好的实在是吃不起,窝头土豆汤又觉的太不上道了。

   虽然知道他三哥(李子恒的父亲)光景过得比他好,但也不想委屈了侄儿。

   没想到原来看起来有些怯懦的侄儿,居然请他吃了一顿好的。

   走的时候还给他留下五元钱,那是硬留下的。

   他知道侄儿助学金比他高(师范院校助学金每月十五元),但也不能成为他接受的理由。

   等到侄儿说到发表文章领了稿费后,只知道关注课业的他才知道侄儿出了名发了财。

   后世的八叔也发表过文章,是评副教授的论文,写得是博弈论,讲的是农村的押宝。

   文章通俗易懂且论据充分,刊登在国内顶尖数学期刊上。

   天凉了,母亲马玉仁的棉袄棉裤没有及时捎来,来的是兄弟的一封信。

   让他自己购买,打趣他说可以请一位貌美如花的学姐帮忙参谋。

   衣服以稳重耐用为标准。

   不过这个年代的产品也难突破这个标准范畴。

   这个建议让李子恒有所心动。

   生长在大城市的同班同龄小学姐,不是兄弟讲得最好的参谋吗,这得好好琢磨一下。

   李子恒把兄弟的四篇文章都推荐到了《少年文艺》,这是包老师的建议。

   李子恒让包老师看了兄弟的作品后,大赞兄弟俩有文学天赋。

   只是这四篇小文章投到《儿童文学》有些不妥。

   按照年龄组更适合《少年文艺》,于是就有了李子恒的四稿一投的做法。

   《少年文艺》编辑表示都可以录用,需要分批次发表。

   第一篇《捞鱼》发表在了《少年文艺》的第十一期。

   稿酬四块三毛六分,也算是李之重入行了。

   母亲得知二儿子也写东西挣了钱,没事就催促他去写写,这钱来的太容易了。

网址:www.kxs.me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
next
play
next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