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添加书签(永久书签)
听书 - 二拴的一九七八
00:00 / 00:00

+

-

语速: 慢速 默认 快速
- 9 +
自动播放×

成熟大叔

温柔淑女

甜美少女

清亮青叔

呆萌萝莉

靓丽御姐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A-
默认
A+
默认
绿色
蓝色
日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二拴的一九七八》 1/1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第二十九章 捞鱼 三-(1)

   风干鱼其实很简单,首先去鳞去腮去内脏,清洗后纵向劈开,成片状。

   盐均匀的抹在鱼身上了,一百斤鱼大概需要三斤盐。

   腌制好的鱼挂在户外风干,太阳好的话,四五天就风干好了,然后密封储藏。

   天彻底放晴了,两点多的太阳也不觉得有多热。

   分鱼开始了,鱼的种类有五种,大点的是草鱼鲢鱼和鲤鱼,最小的是鲫鱼和餐条鱼。

   拿两个大小相等的编织袋先分大的,每袋大概六七十斤。

   每次装的量都差不多,各个品种搭配开。

   五户人家先分几轮,边分边观察剩下的量。

   还要考虑每家人数,五户家人最少也六口,。

   李之重家最多,加李二凤八口人,最后每人分鱼连大带小估计百斤左右。

   总数四千斤左右李拉住估的很准。

   李之重和三宝多拿了泥鳅和虾米,这点东西现在大家都看不上眼了。

   家家户户老小齐上阵,往自家搬运。

   接下来的工作量会更大,而且还需要赶时间,那就是风干。

   去鳞去腮去内脏是个繁复的工作,冰冷的水里一泡半天,那酸爽想想都心悸。

   不过不管了,这么好的东西要是坏了那就太可惜了,刮鱼的时候,奶奶都上场了。

   李德财安顿好家里,赶着马车装了二百多斤,直接去了公社。

   现任书记姓刘,河北老家,和李德财很熟悉。

   到了后说明来意,李书记很高兴,书记家也缺动物蛋白呀。

   就算公社这十几个人分,领导肯定要多分些。

   关于鱼的来路,他也问了一下,不过没当回事儿。

   现在口肯板升和西海子管理站还在纠缠所有权,公社当然向着村里。

   村委会李德财没去,安顿李二凤送的,那是给二闺女长脸的。

   李二凤推着加重永久,驮了一百多斤送了过去。

   七八个村干部一人也能分个十来斤,要领情的。

   另外给她婆家拿了三十多斤,让马玉仁有些不爽。

   李德财给二小舅子(马耀祖)送去一麻袋,让他自己去走礼。

   二小舅子和他也是守望相助。

   捕鱼没邀请他是因为一来走不开,夫妇都在工厂上班,二来对他影响不好。

   合作社,这里盐分两种。

   一种是粒状的大青盐,一毛八一斤,属于粗盐,有些发黑发苦,腌菜或讲究实惠的人家购买。

   一种细面盐,色白味道纯正,二毛五一斤。

   李德财花了五块钱买了二十斤,还送了一个装盐的编织袋,算是意外之喜。

   回头拿两条鱼过来,一个售货员一条,再给合作社主任送两条,人情礼往少不了。

   大姐放学就回来加入了队伍,还有两个邻居主动过来帮忙。

   晚饭都没顾上做,大人小孩都是开水月饼加咸菜,收拾和腌制工作一直持续到晚上八点多。

   一斤以上的全部腌制挂了起来,连大带小二百多条。

   除了原来院内晾衣服的铁丝挂满,又拉了一根也挂的差不多了。

   铁丝是打顶棚剩下的八号铁丝,一直留存到现在。

   另外还买了三十米十号铁丝,专门用来做s形钩子,十公分一个,是挂鱼用的。

   六点左右,李凤凤挑了十几斤准备拿回去做饭,奶奶又给加了两条大的。

   最后剩下的六七十斤鲫鱼和餐条,除了自己家留下十来斤。

   附近挨好的一家一脸盆杂鱼外加两碗鱼米。

   鱼米居然掏下四五十斤,大家好好吃一顿。

   鱼内脏也不浪费,喂猪,猪吃不完可以沤肥。

   到十点左右总算是弄完了,大人小孩都歇了一口气。

   整个院子里充满了浓烈的鱼腥味儿,腌鱼在月光下闪着银光。

   二百多元的东西放在院子里,在物资紧张的年代,如果不加看护,那是故意引人犯罪。

   同时防备猫狗及黄鼠狼,下夜是必须的。

   父亲前半夜到两点,毕竟明天还要出工,奶奶后半夜,老太太天亮了可以补觉。

   老天觉得大家活着不易,这几天太阳特别好。

网址:www.kxs.me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
next
play
next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