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铃岛(十四)-(2)
李簌微微颔首,道:“不错,正是伤口引发的炎症,体温升高。”
“那是不是该打针?……呸,是不是有什么紧急措施?”汤杏一焦急,一股脑地便说出了打针二字,尴尬地耳廓微红。
李簌道:“来时我便已吩咐了郭先生去打水,南月回去仙和山采药,该是不久后便会一一归来。”
汤杏松口气,原来李先生早就知道病因了,真不愧是李先生!
“李先生,还有什么是我可以做的吗?”
李簌抬眸,静静望着她几秒,后思忖了下,说道:“汤姑娘自是将自己照顾好便可。”
“……啊?”
“汤姑娘的灵力,似有不稳。”
李先生这都能感觉到?!太敏锐了吧,好说歹说她也是个死神,怎么总能被他观察得如此透彻?
“无碍无碍,我好得很,健壮得很呢。”汤杏抬手弯弯手臂,比了比肌肉。
而李簌又是那种仿佛可以一箭射穿你的眼神,让汤杏心虚地小小后退了步。
“汤姑娘无需逞强,在下如此之言,亦是有自己的私心。”李簌迤迤然道,“汤姑娘的身份,对三日后的抵御外敌之策,乃是重中之重。”
汤杏稍顿,忙道:“李先生,您是有对策了?”
李簌坦然点头。
“我可以帮上忙?那真是太好了,只是……我虽然有这样的身份,可我也只是……徒有其表罢了,可能也不能真的帮上什么至关重要的。”
“汤姑娘多虑,这一役,姑娘只需用些皮毛,威震前来之人便可。”
汤杏:“……”
所以,她是用来……吓唬人的?
“汤姑娘无需多想,在下无那般意思,不过是汤姑娘终究是阴间的鬼差,不可过多插足人间事。”
汤杏:“……”
他连这都知道!李先生还有什么是不知道的?
李簌一番劝说,汤杏到底还是老实回屋去休息了。虽然汤杏很清楚自己的情况,如今的她……
怎么修养,都不可能恢复先前的状态的,可为了不打草惊蛇,她能提高一分便是一分吧。
那厢,昏迷的谷梁君昱似乎并未真的睡着。汤杏前脚刚走,他后一刻便毫无征兆地睁开了眼。
“师傅……”
李簌转过头来,好不惊讶,道:“现下身子感到如何?”
“……还行。”
李簌一点他眉心红杏,惹得谷梁君昱浑身一震激灵。
“师傅……”
李簌道:“逞能。”
谷梁君昱抿抿嘴,其实他前不久意识稍稍恢复后,他已自行疗伤,可终究还是伤得太重,引起炎症,仍旧是浑身痛苦得紧。可他堂堂一七尺男儿,怎可露出如此脆弱的一面。更何况,他已是如此残缺之躯,半个废人,他又怎能允许自己再丢弃最后一丝顽固的自尊心。
“师傅……徒儿总是给您添麻烦。”
李簌道:“也是难为你如此高热的体温在这儿说那么多话了,少说些话,好好养身,这便是给我少了麻烦。”
谷梁君昱道:“师傅,您知道,君昱所言并非……咳咳咳……”
李簌道:“事已发生,皆已成过往,便莫要再放心上。”
“师傅……我……”
“钟山烛阴派,永远是你的家,无论发生何事。”李簌道,“只要我李簌是掌门一日,此事绝无变故之疑。”
谷梁君昱瞳孔微缩,如画眉眼蒙上一层淡淡水雾。
“师傅,君昱当真罪该万死,也理应受到因果报应。可是……”
“可是,舍不得汤姑娘。”
“师傅……”谷梁君昱内心踌躇,提及汤杏,他便暗了明眸,感到陷入了一道漩涡。这般进退两难的境地已经让他无所适从,“师傅……我不知道该怎么面对杏儿……”
李簌安静了半晌,道:
“人一辈子,飐飐如云,飘忽不定。徒走人世这一遭,也不过是……雁过不留痕,影落不留水。”李簌缓缓道,“更何况是这恩怨情仇呢?”
雁不留痕,影不留水。
“纵使,你砍下自己得双臂,可心里是否有好受?”
“刀光剑影,解不尽淋漓凡尘忧愁。狂风骤雨,卷不散爱恨辛辣纠葛。”
谷梁君昱:“师傅,正是如此……我才彷徨,等我死亡的那一天,便是雁不留痕,影不留水。杏儿……会将我忘得干干净净。”
他与杏儿,相识相逢又相依不到一年,这么一点点的时间,在死神的生命中不过像是一滴清水,落在冗长的时间长洪中,犹如芥子,无足轻重。
可未来的程君昱,会是她携手到老的那个人,拥有她接下来时间的人。
想想,他就很不甘心啊……
有些话,说的容易,可做到又是何其困难。
他经历那么多天,才搁浅下这一桩烦心事。他不甘,所以他更要珍惜和汤杏所拥有的时间。
可是,又出了这事……
师傅早就将他看透了,自砍双臂,不过是他自欺欺人的泄愤行为。
可他,也不后悔。
止异的命,他偿还不了。蓝姬的幸福,他挽回不了。他的死,已是定局。他与杏儿,亦是无法相伴一生。
那便让他,也跟着毁灭吧。
海对岸,荒草依山傍水,迎风昭昭,一片与世无争的芬芳,被一脉人群踏破碾碎。
马蹄繁杂,人迹泉涌,先先后后来了好几波人。
有的人手里举着好似要出城征战的战旗,;有的人身骑烈马身披铠甲;有的人衣袂生烟,腰鞍三尺长剑。
他们无一不高视睨步,红光焕发,像是要去屠龙的战士。
虽然此处郊外海岸边人烟稀少,可仍旧会有不少旅人出海经过,故而有人会出现的地方,便会有酒棚小馆。附近的旅人见其仗势,都不由分说的偷偷议论起来,更是自觉的让出了桌台。
这可谓奇景了。
毕竟,这朝廷的一支军队与各大仙门道家集结,都是多少年前的是了。上一次,还是颠覆北元,开国立明时。
而此次出现的朝廷这边的人,竟然还是两年前北征大获全胜的征虏大将军蓝玉。
这等功臣出动,恐怕是非小可,普通旅人百姓哪敢叨扰,自是不驱而散。
可蓝玉亲自前来,并非是此次之行异常重大,更多的,也是私人上的事。尤其,这件事,还是他有参与一并主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