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新中国大典大阅兵-(1)
第三天李云龙和李云烨就跟老两口请假了,李云龙的第一兵团参加这次阅兵,据说这次检阅的主要是四野部队,李云龙当仁不让。
李云烨的坦克部队,火箭炮部队,特战队方队也要参加。
李云烨必须亲自训练,他以前可是在电视中看见过阅兵式,必须要做到整齐划一,不好好操练根本达不到标准。
老两口尽管十分不舍,也非常理解和支持,孩子们争气,受部队领导的重视,再说了为国出力是大事,尤其是新中国大典阅兵式,对全军全党全国太重要了。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就到了1947年10月1日。
新中国费尽千辛万苦,历经波澜曲折,在多少有志之士的血泪凝筑之下才得以成立。
在这个举世瞩目,振奋人心的时刻,中华儿女们终于能爆发出压抑许久的呐喊,欢庆这来之不易的和平与民主解放。
1947年10月1日,这一天的国庆广场热闹非凡,汹涌的人群汇聚成海洋,飞扬的红旗翻涌成波浪。
在这举国欢庆激动人心的时刻,所有人都沉浸在美好幸福之中,喜不自胜,脸上洋溢着久违的笑容。
广场上响起一片雷声般的掌声,接着升国旗奏国歌。
整个阅兵仪式,最让人们振奋的是这些受阅武器装备,有100毫米自行火炮、122毫米榴弹炮、122毫米加农炮、130毫米加农炮、152毫米榴弹炮、152毫米加农榴弹炮、152毫米自行火炮、 100毫米高射炮等共144门,
中型坦克、重型坦克99辆,还有雷达探照灯和155架轰炸机、歼击机等。
更让人兴奋的是,这次阅兵的武器装备基本上都是由东北兵工厂新近制造出来的。
因为东北抗日先遣军当时完整的保护了日军的兵工厂,并且在李云烨和赵刚的努力下,当时在东北留下了五万多名日本的技术人员。
说到这些日本技术人员留在我国还有一件趣事。
其实不光山西王阎锡山把自己战区内的日本战俘混编进了山西的地方部队,东北抗日先遣军也这么做了,不过东北抗日先遣军录用的是非武装人员。
东北抗日先遣军打下东北三省后,除了精锐部队外,我党还随同出关的还有抗日军政大学和炮兵学校的师生。
这些炮兵学校的师生就成了东北抗日先遣军的炮兵力量的主力,他们在1945年组建了炮兵司令部和政治部。
此外还成立了专门的工兵、炮兵、测绘学校来教授学生满足快速增加的炮兵需求,不能有炮没人啊。
但我军炮兵学校出来的师生对这些琳琅满目的大炮很多都束手无策,因为他们之前连见都没见过,更别说快速培养能熟练操作它们的学员了。
东北当时是中国最大的工业基地,有最庞大的工厂和完善的机器设备,虽然战后被日军和一些人偷盗破坏,但残留的数量还是很庞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