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2章-(1)
几十年来,龙隐门四处活动,笼络异见者,收买官员,利用邪教鼓动蛊惑普通人,已经在无形中建立极大的政治和军事实力,成为看不见的心腹大患。朝廷qiáng势时还看不出什么来,一旦稍微势弱,长此以往,千里之堤将溃于蚁xué。
五十年前,先帝在陇右这片土地上与北漠人周旋,兵不血刃地解决危机以来,五十年漫长的时间,都在悄悄为殷莫愁清扫龙隐门做足准备。
如今,这一天终于到来。
在共同经历那么多事后,李非终于告诉殷莫愁纪家寨面临的危机。那时的李非已经知道纪家寨的敌人从全新教变成了龙隐门。
于是有了这次远行。
远行前,殷莫愁判断龙隐门已经到qiáng弩之末,纪家寨的宝藏是龙隐门最后翻盘机会。可以说敌人对纪家寨的行动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当时知道这次远行真正目的的只有皇帝和殷莫愁的几个心腹。
皇帝不愿意殷莫愁犯险,殷莫愁麾下的兵部尚书顾岩等人也提出派大军随行。但殷莫愁坚持这项行动不宜张扬,而且巡军的理由还不够充分,最好能足够迷惑敌人。黎原灵机一动,提出“探亲”。
多番讨论,最后采纳的是李非“以静制动”的策略。
他又想起楚伯总是戏谑“龙隐门”为“虫隐门”,于是还给这次计划取名为“灭虫行动”,惹得连皇帝都失笑。
其实直到纪家寨,殷莫愁与李非都还不知道龙隐门会以怎样的行动获取宝藏,是qiáng攻还是智取,危险会发生在内部还是外部。在李非建议下,殷莫愁抛弃了惯常指挥大规模正面战场的思维方式,她故意让孟海英带领的神箭团驻扎在山下,不给准备行动的龙隐门带来太大压迫。她向李非求教怎么演戏,两人就像配合默契的江湖侠侣,孤身上阵,见招拆招,不断根据新的形势变化做灵活应对。
直到发现韩亦明的异常,她和李非马上将“以静制动”的策略改为“主动出击”。
战场瞬息万变,殷莫愁牢牢抓住这次机会,在“计蒙”现世后,她几日内向外连发数道帅令,并不是她对韩亦明所说的什么注意边境异动,而是暗中集结jīng兵,乔装打扮,在各地待命。这些队伍将以小股分散的方式,负责跟踪jīng钢宝刀去向。其中当然获得滕凡接应。
龙隐门门徒主要来自三类人,其一是像冯标那样长一副大宁人面孔的北漠人,他们本就效忠于北漠王子图拓,是龙隐门最核心的成员;其二是包括全新教骨gān在内和被驯化的百姓,常年接受洗脑,成为狂热的皈依者;其三则是龙隐门后期招揽的各种亡命之徒,许以高官厚禄,为龙隐门马前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