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1)
□□和太宗皇帝时期不是没想过兵改,只是架不住边境总断断续续有战事,一旦改革,等于重新洗牌,将士磨合需要时间。
只能等。
直到本朝,国力日增,番邦臣服,四海前所未有的安宁,皇帝终于才能腾出手,改革真正被提上日程。
刘孚那帮人虽然整天扯后腿,但大家心里都清楚,改革肯定是要改的,只是怎么改法的问题,他们把反对喊得很大声,无非是还没得到满意的jiāo易价。
兵改成了殷莫愁和刘孚的较量场,如果把两派的斗争形容成一场风bào,那兵改决对就是风bào眼。无论bào风卷向何处,风bào眼中的这些年轻人都将得到极大成长。
所有人心知肚明,他们中间将会诞生一个人选,成为下一任兵部尚书。兵部尚书不仅意味从二品,它还有更大的意义本朝没有一个寒门拥有这么高的文官职位,那个人将是第一个,跨时代的突破,也必将成为寒门的领袖。
吴敬获得了这个机会,而秦广没有。
李非想起吴夫人在兵部门前大闹时,也曾鄙视过秦广没进兵改署,因此瞧不上他的话。
“我嫉妒过,我嫉妒得快发疯。”
过了缅怀的伤感,秦广的语调已经变得很坦然:“我和吴敬是同一批,而且我们的出身很像,都是最底层的人。我们都曾苦读书,一样地熬夜办公,为了一份奏折挑灯夜战字斟句酌,一样都是不计辛劳地跑腿办差,他进了兵改署,我却还在原位置上,只gāngān收发文书的活儿。他呢,所结jiāo的都是世家豪门。所以总有人拿我和他比较,说他出入总能呼朋引伴,而我却埋首纸堆,和他比加起来像个废物。我听了就受不了。”
“可你又还算拿他当好朋友,和他钓鱼?”李非问。
“我又想通了。”秦广耸耸肩,“我们虽然都是外地人,又是寒门,按理说肯定要被排斥。”他说到这里,不由看了黎原一眼。
黎原愣了愣,刚才还跟人一唱一和对对子,差点就jiāo上朋友,这时却默不作声。欺负寒门在世家子弟里根本不算什么。黎大少以前也是这么认为。
“但吴敬人缘极佳。我认为他卑躬屈膝曲意奉承,失去读书人的气节,才能在短短几年结识那么多豪门世家。我太天真了。”
秦广摇头自嘲。
“后来我多次遭世家施压,是他给我解围。我还能指摘他什么,如果不是他左右逢源,不是靠酒桌上结识的在我眼里是狐朋狗友的那些人,我怎能度过难关。他才是真正懂得隐忍的人。”
回忆起昔日优胜者,眼神仍是带着欣赏。
“那你们为何决裂?”余启江忽然回到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