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2章-(1)
“西岭霍氏有祖传探矿的本领,霍氏老族长发现了铁矿矿脉。
徐易一生著书立作,好纸上谈兵,先帝在宣布远征的意义时,引用了他写的一篇《平边论》,这是满朝文武都知道的。
至于柳氏有个叫茂诚的,他曾在工部任职,不过是一个小小的司曹,却借着督矿,与当地官员勾结,私自加码,克扣工钱,把矿工当作奴隶压榨。
据说最后练出来的十斤jīng铁,有三斤进了他和他同党的口袋,成为销金案里的第一大污吏。虽然最后被判了死罪,但造成的民怨已经无法挽回。因他只是柳氏的上门女婿,柳氏一族才免于受到牵连。”
“而上官博是第一个写奏折支持先帝远征高丽。”皇帝说道。
“所以这一切都对得上。养蜂人甚至是按仇恨大小多少的顺序来下毒。他认为上官是这场悲剧的始作俑者,所以在研制出蜂巢后第一时间下手即使他的手艺并不成熟。接着是发现了铁矿的霍氏,排第三位是被引用了文章的徐氏。最后是柳氏。”
“因为茂诚已死,他也只是柳氏的上门女婿,柳家的罪在养蜂人心里最轻。”皇帝说道这里,思索半晌,忽然又问,“按理说他想报复的都报复完了,为什么还折腾?”
“不,养蜂人的仇恨名单里还有一个人排在最末。”殷莫愁顿了顿。
“谁?”
“我。”
空气陷入短暂的安静。
殷莫愁父亲殷怀奉旨平叛,但在当年可能年少的养蜂人眼里,殷氏和刽子手没什么区别。后来殷怀早逝,这份仇恨自然就延续到殷莫愁身上。
“莫愁啊,你”皇帝想说“不要害怕”“不要担心”,但又觉得说这些如同废话,一时不知如何劝慰,便从龙椅下来,慈祥地摸了摸殷莫愁的头。
就像她小时候。
“抓到养蜂人,我的心才安。”殷莫愁低头说。
“进展怎么样了?”
“还差一点。当年我和崔纯排查全京城养蜂场时,其实找到了养蜂人的老巢,在城外一处农场。这两年在护城河改造时被征用,拆掉了。”
“既然拆掉,还有什么线索。”
“我们曾联系京兆府尹核实,租赁那块地的登记人姓郑,但因其登记的户籍地在兰州,又派人去兰州核查,几经周折,查出来的结果是有这么一个人,但不知去向,后来就不了了之。而且龙隐门擅乔装,如果是龙隐门冒用他人姓名也说不定。
此番重启调查,我的人查到这个姓郑的离开兰州后投靠了亲戚家,在一次事故中撞坏头,成了痴傻儿,所以他自己也不知道买了一块地。现如今已六十多岁,他寄居的亲戚就在今年搬来京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