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1)
殷莫愁缓过气来,转身握住崔纯的手臂:“什么时候出发?”
崔纯:“明日。我和余启江先去锦州,那里应该是冯标画舫的发家地,也是最早出现焚尸案的地方。接着再去通州渠州。我们准备把田大河走过的地方重新走一遍。”
殷莫愁声音下沉:“你们要多加小心。冯标那伙人,我总觉得不简单。”
“一群搞官商勾结的草莽而已。”
“不。还记得尹善说冯标看上去没读过什么书,但又时不时会说些玄而又玄的话,像僧人打机锋,但又不是佛家谶语。”
“怎么讲。”
“比如,他曾对被抬出来奄奄一息的女人说,愿她们早日回到神的怀抱,不会有饥饿贫苦和悲伤,不必回望浮云的生命……”
“冯标信奉某个宗教?!”
“不错。”
简单两个字,令崔纯直倒吸凉气。
第20章 葬花案(19) 常言道,皇储未立,国……
崔纯倒吸凉气的原因在于
大理寺,掌刑狱案件审理的最高机构。天下秩序维护倚赖规则众多,有道德礼仪民风习俗固有惯例,但对大理寺最重要的仍是律法例法。对作为大宁律例最坚定的守护者而言,所有施行与大宁律例违背者皆是敌人,所有践踏底线的罪犯都必须伏法。
崔纯:“我和老黑执法多年,达成一个共识,最难搞的并不是穷凶极恶刁钻耍滑之徒,他们根本不算什么,就如尹善,稍施以威压,他就怂了。没人不怕酷刑不怕死的。”
殷莫愁:“但也有例外,是不是。”
崔纯点头。
国有国法,最难审理的,是那些根本不承认“国法”的人,换句话说,他们根本不认为自己在犯罪。更有甚者,还把自己洗脑成为众生“普渡”的“圣人”。
它们不是那些常见的引人向善的已经世俗化的宗教,而是被某些特殊思想影响,经年累月,通过对教徒排他性咒语化重复性的仪式灌输,反复循环论证教规合理性崇高性,或许再许以“赎罪”或“来生”的利益承诺,最终异化的恶教。
“对了,你说冬雪听到冯标的手下喊他卓实?”
“可能是听错了吧,昨晚冬雪也只是远远地听到一声,冯标卓实,不知道哪个才是真名,或许都是行走江湖所用的假名。”
崔纯脑门一线光闪过:“也许,卓实的不是他的名字!就像外人喊我崔寺卿,喊余启江叫余少卿,而外人称呼你,也都是殷帅”
“你是说”殷莫愁恍然,“卓实是谐音,真正的叫法是左使之类冯标不是普通教徒,他有一定地位,左使是他担任的职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