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七章 走尸(2)-(1)
于是,我们不得不惶惑不安地再一次把洞填好。
随后几天里,这种情况时有发生。事情传开后,村里开始人心惶惶,天不黑,就开始关门闭户。
另外,村里人见了我们顾家人,也跟见了鬼似的,都躲着走。我们有事儿去邻居家,人家直接就躲起来,干脆不给开门。
有时候,晚上,我想去墓地盯着,看看父亲到底出墓去干啥。
但是我大伯和我娘坚决不让我去。
因为这一带都知道这是一种很危险的做法,当地有句话叫:‘跟着走尸走,小鬼来招手;跟着走尸跳,阎王准来叫!’我大伯见事情闹的不可收拾了,于是就询问了村里的几个上了年纪的人。
村里的长者听后,也是惊惶不已,他们说,这种情况叫“走尸”。必须找个懂行的人来看看,是不是墓地出了啥子问题。
2003年11月,云南省,永平县,有个叫顾强人打电话,说他家里出了点儿,让我们去一趟。
到了顾强的家里后,喝茶的功夫,顾强向我们讲述上面的这件事。
听完他的讲述,我立刻意识到,他所遇到的这种情况,可能真的是:“走尸!”
走尸这种现象的发生,是与墓地有着很大关系的。
《淘鬼笔记》中说:“葬地藏尸,归尘乘气为吉。若尸不腐,为小邪;尸成僵,为中邪;尸行走,为大邪!”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墓地作为藏尸之所,骨肉化为尘土,尸气化为风云地气,就实现了埋葬的目的。如果尸体不腐,或者变为僵尸,或者行尸,那墓地就有问题了。
古人有言:“僵而不化非善地,死而不腐非善类!”也说明,尸体不腐烂有可能是葬地有问题,也有可能葬者与葬地都有问题。
在中国古代,人死后,大都修建好的墓穴,采用好的棺椁,以及香料等进行防腐,其实这是一种违反自然规律,破坏阴阳平衡的做法。
尸体不腐烂,死气聚集,转化成的生气,阳气就少,所以对于后世子孙的影响,还是很大的。最严重的,有可能造成子嗣绝断!
在此,我给大家举一个例子。在古代的墓葬中,曾经出土过多件金缕玉衣。有人说,这是为了防止尸体腐烂,才给尸体穿上的。
其实,恰恰相反,金缕玉衣,主要由金线和玉片穿成的。金是阳刚之气很重的东西,玉石是一种带着灵性的,能够调节阴阳平衡的,中性的东西;而尸体为阴性的。这样以来,阴阳之气,就实现了更充分的调和,尸体就会腐烂的更快。
所以,尸体不腐,并不见得是一件好事。
谈到尸体不腐烂的原因,其实有很多种。比如,家人做过特殊的处理。比如,葬地为阴沉之地,阴气过剩,阳气不足,墓中死气聚集缠尸,造成尸体不腐。比如,死者的怨气极大,死亡之后,藏于尸内,不得散发,造成阴气过重,尸体不腐。
除了这三大原因之外,还有一些比较特殊的因素,在此就不再多赘述。
走尸,是因尸体不腐,而发生的一种非常邪异的事情。在这里,我想说明的是,走尸和僵尸,其实是不同的。僵尸,是一种阴尸,一般不会离开阴沉的墓地。
而走尸,则属于阳尸,一般都会逃离墓地,夜间会到地面上行走。真说不定,还会去逛个街,到店里去买件衣服,喝杯咖啡。
据说,僵尸袭人,一般都是用锋利的牙齿咬人的脖子,而走尸则靠锋利的指甲,抓开人的肚皮!
关于走尸,在古代书籍中,也多有记载,在此不妨给大家列举几个例子。
《东汉杂异志》载:“东汉末年,河内郡,三尸并走,伤人十余数,郡民惶惶。”
《唐冥录》载:“贞观三年,宣州,乌坟岗走尸,州民惶惧不已,官府遣兵千余,三日寻得,纵火焚化之,方才安平。”
《怀县志》中载:“明,洪武七年,十二月,怀县朱家八口被强人灭门,十日无人觉察。一夜走尸,更夫见之大骇,遂报官,至此案发。”
《民国异闻》载:“民国二十五年,四川南允古墓被盗,墓中古尸走,伤人百余,官兵追查月余,尸踪杳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