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银矿-(2)
“往日里这些旷工你都是何如管制的?”李瑁盯着董承宴问道。
董承宴不知李瑁为何会有如此反应,但还是如实回道:“这些人大多是南诏之战的俘虏,下官自然是以重典严加管制了。”
“荒唐!”李瑁听了董承宴的回道,一拍桌案道。
方才李瑁看着矿上的场景便觉得有些不对,原来李瑁觉得不对的原因竟出在这里。
天宝年间大唐强盛,万国来朝,唐人以天下中心自居,将异族之人多视为荒蛮之人,更有甚者将他们看作与豚犬无异,又岂会将他们的死活看在心上。
但南诏是防卫吐蕃的前沿,李瑁是出了心要同化南诏的,对待南诏人自然应该采取怀柔之策,董承宴的行为与李瑁的意思正恰恰相反。
董承宴不知道李瑁因何动怒,忙起身拜道:“下官何错之有,还望殿下明示。”
李瑁看着董承宴慌张的样子,心中也知此事并非尽是董承宴之过,有这种高下观念的绝不在少数。
李瑁抬手示意他起身,耐心道:“这些南诏人非但是俘虏,更是士卒,稍加刮练后便可作做战场,这些本王以后或有另用,你当以郡县府兵相待,不得太过苛责。”
董承宴曾任维州别驾,维州乃是军州,董承宴自然也懂些治军之道,李瑁方一说完,董承宴便反应了过来。
董承宴应了声诺,小声地问道:“殿下这是欲行魏武屯田故事?”
东汉末年,魏武帝曹操曾纳黄巾降卒三十万,于青州屯田,战时为兵,农时为民,开此制先河,大唐的府兵制也和屯田制多有相像,不过如今李瑁要屯的不是田,而是银矿罢了。
南诏还在云南,距离长安千里,李隆基日渐昏庸,在此耳目更是不明,李瑁以矿工为名头藏兵于此,当可瞒天过海。
其实大唐兵员超额早已不是个例,李隆基重边功,但中央财力有有限,于是着各节镇以地方税负养兵。地方兵制与朝廷分割,给予了节度使极大的空间和权力,大唐十节度,无论节度使是否有野心,都没有一个节镇兵员不是超制的,只是李瑁仗着天时地利做的过了一些罢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继续阅读!
喜欢长安风请大家收藏:(wwwkxsme)长安风快选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