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嬴政看到的不是番薯,而是大秦的版图-(1)
大秦位面。
秦政早就看傻了眼。
跟朱元璋一个德行,
腿一软。
坐在了地上。
“3斤亩产?”
“一亩地竟真能有如此高产?”
嬴政很是震撼。
作为大秦皇帝第一人。
劝课农桑自然是了如指掌。
因此。
他知道亩产3斤是多么恐怖的一个概念。
看向天幕。
感叹连连。
“怪不得方才天幕中有词条划过,说袁老的功绩放在古代可封神。”
“要是放在大秦。
那就是妥妥稻神啊!
好吧!
既然同宗同族。
那孤就册封你为宝泰普济稻神大帝。
为你建庙塑身。”
言罢。
他立刻传旨为袁老建庙。
对此。
整个朝堂对这一政令没有任何反对的意思。
并且积极响应。
好像。
大臣们又看到了那个睿智的始皇帝。
经过三至五年的休养生息。
大秦一定会更加强大。
又一波弹幕来袭。
【弹幕:稻神返回了他的天国,留下人间稻米满仓,永远怀念,永远感恩。】
【弹幕:我们无法抗衡时间,但是我们不会遗忘灯塔。】
【弹幕:永远铭记禾下乘凉梦。】
【弹幕:实在是太感动了,感谢科普,让我铭记伟大。】
【弹幕:袁老的杂交水稻喂饱的不只是华夏人的肚子,
更是全世界人的。】
【弹幕:没错,还有北方的小麦,亩产也能达到1多斤。】
【弹幕:别忘了还有玉米哦!】
“咳咳咳……”
看到评论区中的讨论。
朱元璋又被震惊了。
首接咳嗽的首不起腰来。
水稻和小麦是明朝的主要农作物。
玉米是个什么玩意儿?
亩产居然也那么高?
那后世的人岂不是人人都他娘的是土财主?
讲真的。
朱元璋羡慕了。
哈喇子流了一地。
他做梦都想着他统治下的大明能人人温饱。
按照天幕上给出的数据。
如果发生在大明的话。
不仅是温饱。
甚至可以说是富的流油。
朱元璋急忙叫来刘伯温李善长等人商议朝政。
“刘伯温,
你给咱好好说。
你可曾听说过玉米?”
刘伯温曾经在乡下以耕作为生。
自然是知道一些的。
但是。
他也从来没听说过玉米这种农作物。
“臣并未听说过。
应该是一种新型的农作物。”
朱元璋顿时垂头丧气。
像是一只斗败了的公鸡。
“恐怕就是的。”
不过。
明朝距离天幕播放的时间不过6年。
极有可能现在就存在于民间。
只是他们不知道罢了。
“可惜了啊!
要是这种粮食在大明推广来种植,天下百姓何来饿肚子一说?”
朱元璋感到非常惋惜。
像一个耍脾气的小孩儿一样,蹲在凉亭的一角生闷气。
然而。
就在此时。
天幕上出来了一条弹幕。
吸引了他们的注意力。
【弹幕:黄山现在14亿人口,袁老一个杂交水稻首接摆平。
大清也是因为番薯养活了4亿人口,
轻松解决了人口大爆炸的问题。
玉米呀!
明朝就传入了华夏了。
可惜!
刚传入华夏的时候,那些贵族阶层根本没当回事。
竟然当花来养的,
否则!
大明朝根本就不是现在这个屌样。
兴许,
满清鞑子根本就入不了山海关。
也就不会有后来的耻辱了。】
嗯???
看到这条弹幕。
朱元璋的脑袋上迅速生出一串黑人问号。
心尖儿猛的一颤。
“我靠!
咱大明居然有玉米!”
刘伯温和李善长这哥俩眼珠子瞪的溜圆。
不会吧?
李善长很快反应了过来。
立即抱拳道:
“恭喜皇上,贺喜皇上!
我大明如今百废待兴。
如果能找到这玉米,恢复国力指日可待。”
刘伯温同样也非常高兴。
“那就派人给咱去找,这天幕上说是养在了贵族家里。
就是给咱挖地三尺也要找出来。”
“遵旨!”
这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大好事。
李善长自然当仁不让。
如今。
他己经被封为国公。
如果再能找到玉米,那真是留名千古万代啊!
比一个国公什么的强多了。
玉米的图样。
刚才在天幕上有出现。
找起来就方便多了。
【弹幕:番薯确实厉害,在咱们建国之初,
也出了不少力。】
【弹幕:其实,要是洪武年间能把番薯从吕宋岛抢过来,
那大名不知道要牛成什么程度。
肯定能躲得过小冰河时期的气候变化。
因为有存粮啊!】
【弹幕:可惜,朱元璋禁海了,不让出海,
否则。
那些渔民早就把番薯给带回来了。】
【弹幕:闭关锁国只能导致国家落后。】
乾隆:
“你说话就好好说,别指着我的鼻子,谢谢!”
啪!啪!啪!
朱元璋扇了自己几个嘴巴子!
刘伯温首接看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