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六五 酒鬼平安1-(1)
“鬼差大人,您可一定要为我做主啊!我死的,真的好冤啊!”
今天刚吃完晚饭,王大就带来了一个浑身酒气的男人。
他说他叫周平安,是去年年底才死的,说起他的死因,这个大男人,在我家里又是哭,又是闹的,再加上他这舌头也不是老利索的,我听了好半天,才算是弄明白了整件事情。
周平安是一个货车司机,早几年,家里买了一辆货车,他每天,就把车停到郑州南郊的几个大型批发市场附近。不管是汽车配件,还是家具建材,市内的,省内的,甚至是外省的活儿,他都管拉。
买车的头两年,因为他踏实肯干,家里的环境确实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他家里有个老婆,还有个不到才八九岁的儿子。他老婆的名字叫苏芸,以前和周平安一块儿,在市里的一家建材厂里上班。后来厂子倒闭了,刚好那会儿他们的儿子周心心该上小学。周平安就一个人抗起了家庭的重担,让苏芸专职在家负责接送孩子,和照看他的学习。
厂子倒闭后的头一年,周平安在离家不远的地方租了个很小的门脸儿,开了一个修自行车的修车铺。因为当年他在厂里就是负责机械维修的,所以修车对于他来说,确实不在话下。
开始的几个月,这小铺的生意还算是不错。可惜这个小铺才开了不到一年,这大街小巷就都跑上了电动车,骑自行车的人也变的越来越少了,而这电动车对于周平安来说,就真的有些陌生了。一碰到什么电机或者电池出问题的,他就更是头大了,所以他平时也只管给人家补个胎或者修点儿小毛病,碰上大问题,他也只能让人家去别的店里看看了。
周平安后来也想着学习一下相关方面的知识,可是没过多久,就出了个事儿,有一回,他给一个客人修新买来的电动车,补完车胎之后,在安装后轮的时候,居然没把螺丝帽儿上紧。
要换成是自行车,以他当时上螺丝的力度,也不至于出什么问题。可是这电动车的车速,比自行车快了许多,再加上车身自重也比自行车大的多,所以人家把车骑走的第二天,就因为车速过快,那螺丝突然掉了下来,把人家车主给摔伤了。
因为这件事,两家人大打出手,最后还闹上了法院,最终的判决,他承担了大部分的责任,把这两年的积蓄全都赔给了人家。
这件事过后,周平安的小铺也就开不下去了,可这一家三口,还靠着他吃饭呢。没办法,他只好找到了一个当年的老同事求助。
他的这个老同事,和他一样,厂子倒闭后,便想办法自谋出路,因为他家住的离南三环比较近。那附近当年有几个汽车配件市场,有很多开货车的,平时就在他家小区附近等活儿,他观察了一阵子后,就拿出家里的积蓄,也买了辆二手的货车。
开始,他这个同事也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没想到,那几年,这附近几个市场上的生意特别好,再加上他同事又能说会道的,干活儿也很老实勤快。所以才一年多的时间,他就把手里的那辆二手货车卖了,直接全款提了一辆新车。
周平安和他这个同事本来关系就不错,这回找着他,又把自己前一段碰着的事儿跟他同事说了一遍。他这个同事也很同情他,于是就劝周平安,也买辆二手车,跟着他一块儿在这附近拉货。
周平安回来和苏芸商量之后,苏芸也挺支持他的。于是他们两口子找了几个亲戚,借了些钱,也买了一辆二手的货车。之后,周平安就跟着他的那个同事,来到了汽配市场。
他的同事很热心,把他以前的老客户,都介绍给了周平安,有钱大家一起赚。
周平安平时虽然话不多,可是为人却也老实,再加上他这个同事的帮忙,所以他拉货的生意,还真的挺不错的。
周平安没日没夜的奔,两三年之后,终于也像他这个同事一样,买了一辆新车。而且也把家里欠下的钱,全都还上了。
那几年,是周平安一家,过的最快乐的日子。他每天在外面埋头苦干,晚上一进家门儿,儿子周心心就会给他端来洗脚水,让他好好泡泡脚,解解乏。
苏芸呢,则会过来给他按摩按摩肩膀,等他收拾好了,苏芸就会把几道他最喜欢吃的菜端上饭桌。饭桌之上,老婆儿子总是想尽办法的逗他笑,因为苏芸说,笑一笑,他身上的疲惫就能缓解许多。
其实他和苏芸结婚十来年,在干这行之前,两个人总是一起去上班,晚上又一起下班回家,也许是因为每天的朝夕相处,这俩人平时也没少拌嘴,哪个月都得吵上了三两回的。可自从他在外面跑车以来,这夫妻俩白天见面的时间虽然少了,可这感情,却越来越好了。
闲下来的时候,周平安就跟苏芸商量着,趁着周心心还小,不如再给他要个妹妹吧!
有时候,这运气来了,真是挡也挡不住,就在周平安跑车的第四个年初,苏芸真的给他添了个大闺女。这下,可把周平安真的高兴坏了,特意给女儿取名“周尖尖”,他遇人便说,儿子的闺女就是他的“心尖儿”,都是他的宝贝。正当他们夫妻为了多了个闺女而高兴的时候,苏芸的娘家,又传来了另一个好消息。
苏芸家里是郑州郊区的,早些年,那真是穷的叮当乱响,老两口身边儿也是一个闺女一个儿子,家里最穷的那会儿,这一家四口,真的是连口饱饭都吃不上。
结果近些年,随着郑州市区的不断扩大,苏芸的娘家也从郊区,变成了新区。改造后,村子的附近多了很多的写字楼,随着打工的人越来越多,苏芸娘家的小院儿,也盖起了四层的小楼。老两口还有她那个小了十几岁的弟弟,也从农民,变成了“房东”,每天坐在家里,就有人交房租。
后来,他家的小楼越盖越高,一直盖到了六层,这家里的日子也算是真正好了起来。
前两年,村里通知,市里可能要把他们的村子拆迁改造。这消息一出,这村子里,家家户户都是盖房子的,都想着,拆迁的时候,能多得些补偿。
苏芸的父母也跟碰上大家伙,拿出了所有的积蓄,把家里的房子全拆了,又盖了一栋十二层小楼。
房子盖起来的第二年,村子就全部拆掉了。老两口也跟苏芸和周平安说好了,等安置房盖好了,他们就把所有的房子分成两份儿,给他们姐弟俩一人一半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