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一将功成万骨枯-(2)
“不如由太子殿下率军进攻郑邑,晋国进攻骊山,如何?”
“待拿下郑邑骊山,两军会于蓝田。”
想来想去,赵武决定还是由晋国拿下骊山。
至于郑邑,就算大周占领了,也需要派兵驻守,否则秦国必定派兵从栎阳偷袭。
让大周军抵挡秦国的反攻,如此当为上策。
“如此也好。”姬晋故作不满欲发的姿态回应道。
他那能不知赵武所想,但是大周还没到挑肥拣瘦的时候,如今能夺下一城一地,都要格外珍惜。
何况郑邑之地乃四通八达之地,虽有弊害,但利可是大于弊的。
周晋分军后,姬晋带领大军向郑邑杀去。
“太子殿下,这赵武之谋,是为阳谋,相必您心中已有决策。”
斗成武驾服着车驾,竟然干着车右的工作。
“无妨,郑邑的得失本就不在我的计划当中,晋秦相争,将郑邑拱手让人,也无不可。”
斗成武先是一愣,随后也就释然了,他明白太子晋想两权相害取其轻。
“不过,大周若能守住郑邑,倒也不失为一个好的桥头堡,日后争夺两京之地,反而有利处。”
他本就是反其道而行之,他要是直接明说攻打郑邑,赵武这个老狐狸定然会以为他有其他的谋划。
所以他便故意说了要攻打骊山,果然,正中下怀。
郑邑原为郑桓公的封地,他也是郑国的建立者。
周幽王八年(前774年)任命叔父郑桓公担任周王室的司徒,掌管全国土地和户籍。
当时周幽王宠幸妃子褒姒,每天沉湎酒色,不理朝政,并重用奸臣虢石父,加重对百姓的剥削,因此百姓怨愤,诸侯们亦有叛离之心。
见周幽王一意孤行,料到国家终将再起祸患,自己只好另作打算,早思退路。
周幽王九年(前773年)请求周幽王,向东迁移他的百姓到雒邑(今河南洛阳)以东。
得到周幽王同意后,便派长子掘突带上丰厚的礼物向虢郐二君借地。
虢郐二君因是当朝司徒天子叔父,位高权重,贪图郑桓公送来的礼品丰厚,于是各自献出了五座城邑。
自此,郑桓公便有了立国的基础。不久下令原封地上的居民东迁。
根据太史伯的建议,把家属和重要财产安置在虢郐之间的京城(今河南荥阳京襄城),史称桓公寄孥。
周幽王十一年(前771年)申国国君申侯因周幽王废黜自己的女儿王后申后外孙太子姬宜臼,而立褒姒母子为王后和太子之事,大为恼怒,于是联合缯国西夷犬戎攻打周幽王。
不久犬戎攻陷镐京,在骊山之下杀死周幽王,并同时杀害郑桓公。死后,郑国人共同拥立他的儿子掘突为国君,是为郑武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