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伐秦前夕-(1)
自周公摄政,一年救乱,二年克殷,三年践奄,四年建侯卫,五年营成周,六年制礼作乐后,历经五百年的岁月。
依然没有磨灭春秋时期尚礼的思想,礼与德的兼并融合,成为了整个诸夏的主旋律。
而诗经作为礼与德的文字载体,更是成为了一种推崇。
天下诸侯国的国礼祭祀外交征伐宴会时都会吟诵《诗经》来表达自己的想法。
时光如梭,眨眼间,已过秋收。
战争的车轮开始滚动,一应军需开始征收。
整个大周,田间地头,乡间小路到处是运送粮草辎重的队伍。
洛邑王宫,明堂大殿。
周灵王居坐高位,神情威严的说道:“晋国遣使,起兵伐秦。”
“众卿以为以何名义征讨?”
一众朝臣们,左顾而右盼,并未出声。
毕竟都是老人精,若伐功成,自然是大功一件,可若失败,免不得就成为了替罪的羔羊。
“怎么,堂堂大周,全是酒囊饭袋吗?”周灵王严肃的神情中,带着怒色道。
朝臣们将头埋到了胸前,很怕被天子点了名。
“启奏君父,秦伯多次遣使入周,字里行间皆是不尊王道之意。”
“不若便以“不服王化之名”向天下传诏,如此一来,胜之,还可一举多得。”
姬晋恭敬有度的向周灵王说着,周灵王闻听,也是脸色舒缓了下来。
“不服王化吗?”
此策倒是甚好,王室为天下之主,秦伯不服王化之事,也是众人周知之事,若以此名义伐秦,倒也是师出有名。
“好,代天征伐,出师有名,此战吾大周必胜。”
“即如此,此次西征,便由太子统军,以扬大周之威。”
“唯!”
朝会散去,姬晋留了下来,此次西征,路途遥远,自洛邑出发,需要行军两旬之日才可抵达秦之边境。
若大战开始,一去一回,少不得月余时间,而计划中的伐郑之事可不能继续等下去。
繻葛与长葛虽然紧临楚国蚩阳邑,但姬晋并不惧怕,因为楚国现在正与吴国交兵,根本无分身之力,掺和到中原列国之间的战争中。
这种天赐良机,开疆拓土才是上策,而拓土的根本还是在于人口。
只有掠夺足够的人口,才能在后续的争霸中,保证大周的疆域不被侵吞。
若是能将郑国打服,让其重新成为王室附庸,称其臣,纳其贡,那便再好不过。
“太子是有何事要说吗?”
偏殿中,周灵王看着行礼的姬晋说道。
“儿臣此为伐郑之事,此番伐秦之机,亦是伐郑之机。”
“固,儿臣提议,大军自洛邑离开,前往函谷与会晋国时,君父可遣派佞夫统兵,攻伐郑之繻葛。”
“同时征伐两国,此法不甚妥当,何不伐秦功成后,在伐郑呢?”
周灵王很是疑惑的看向姬晋,两线对战,于目下的大周而言,无异于痴傻行为,所以他很不理解姬晋的想法。
姬晋也不卖关子,直言道:“若是伐秦后,继而伐郑,晋侯定会插手此战,王室若向得郑之繻葛,绝无可能。”
“而伐秦之时,伐郑,晋面对秦,必然不敢分兵而行,插手此战,固,此为伐郑之良机。”
周灵王陷入了沉思,太子晋所说,他心中也知。
但是站在一般人角度来看待这件事,定然会以稳妥为主,凡事必然会徐徐图之。
可姬晋很清楚历史发展的大势,如今各国都有了罢兵议和的征兆,若王室不能尽快获得足够的战略纵深,等五霸之势成为定局,王室将再无中兴之机。
留给周王室的机会不多了,他如今必须要想尽一切办法,成为春秋时期的第六霸。
如此,方才能在即将到来的战国时期,雄据中原,延续周王朝的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