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乌馀事件-(1)
就在各国都紧罗密布的调兵遣将之时,齐国不光陷入了大夫夺权的危机,更是陷入了一个乌龙事件。
乌馀本是齐国的大夫,齐国先君齐后庄公当时支持栾盈起兵造反,并出兵进攻晋国,乌馀便是最先反对的大夫之一。
但齐后庄公根本不听乌馀的意见,一意孤行,誓要报平阴之战的大仇,最后自然是以失败而告终。
乌馀见齐庄公吃瘪,便私底下各种嘲笑讽刺,这往往私底下说坏话的,自然没什么好结局,齐庄公知道后便要整治乌馀。
乌馀见自己的大嘴巴终于惹祸了,索性一不做,二不休,带着自己的封邑与族人投向了晋国。
而晋平公这个晋国国君比较贪得无厌,什么东西都想要,尤其是各国诸侯大夫带着自己的封邑来投晋国。
这乌馀带着封邑来投奔后,晋平公那是大摆酒宴,热烈欢迎,乌馀一看,霍,自己如此受待见,还回什么齐国,索性打定主意,与齐国决裂。
按理说,春秋诸夏时期,大夫带着封邑投靠他国是很严重的违法乱伦行为,因为大周在分封时就规定了“大夫无外交”。
即公族大夫未经过国君的允许,是不能私自出国,与他国的国君与会,更加不能私自结交他国权贵大夫。
为什么呢?是为了防范国内大夫与其私通,带着自己的封邑独立或者是投靠。
但如今春秋诸夏走到了现在,君权旁落,最早规定的礼法制度“大夫无外交”早已成为了一纸空文。
对诸侯大夫来说,什么大夫无外交,那是规定给没有能力之人的,天大地大,权利最大的他们哪里不可去。
于是,带着封邑投奔他国的事件开始层出不穷,更是隐隐成为了一种趋势,只要我的生命受到危及,那你就不要怪我与别人私通。
如杞国国君的弟弟,带着自己的封邑投奔齐国;卫国的大夫孙林父带着自己的封邑投奔晋国等等。
晋平公酒宴招待了一番乌馀后,便大手一挥,任命了乌馀为晋国的廪丘大夫,这么一封后,晋国相当于就是承认了这块地归晋国所有了。
可齐国又不是后娘养的,怎么能容忍这种事发生在自己的身上,只不过眼前权臣夺权,齐国腾不出手来整他这个小跳蚤罢了。
所以乌馀自然不想坐以待毙,静等着齐国来收拾自己。
乌馀坐下来开始分析,廪丘本属于齐国的边境重城,是处在齐国疆域内的,距离晋国可是有上千里之远,齐国要是来收拾他,晋国远水解不了近渴,仅凭他和自己的族人,绝对守不住廪丘之地。
该怎么办呢?
绞尽脑汁的他终于想到了一个方法,那便是“扯虎皮,行征伐之事。”
要不说,能成为一国大夫的,没有一个是简单的,这个乌馀显然是出类拔萃的那一拨。
乌馀的想法便是,如今诸夏,就两个超级强国,一个晋国,一个楚国,自己既然投奔了晋国,那自己就是晋国的人,自己的封邑就是晋国的国土。
既然如此,那就太好办了,自己身先士卒,作为廪丘的大夫当然要做一个守土有责的好大夫。
这想要做到守土之责,当然要壮大廪丘的实力,要壮大实力,自然要扩张,只有把地盘扩张的足够大,自己才有战略纵深可言,届时,就算齐国来攻,自己也可以节节抗击,大不了失去一部分抢占的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