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添加书签(永久书签)
听书 - 春秋:风起洛阳,重铸春秋
00:00 / 00:00

+

-

语速: 慢速 默认 快速
- 9 +
自动播放×

成熟大叔

温柔淑女

甜美少女

清亮青叔

呆萌萝莉

靓丽御姐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A-
默认
A+
默认
绿色
蓝色
日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春秋:风起洛阳,重铸春秋》 1/1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第四十二章:借兵之策(大大们,求追读)-(1)

   “伊川戎狄吗?”姬晋听着大司寇的奏报,沉思了起来。

   伊川之戎陆浑之戎阴戎一直是周王室的心头之患。

   自平王东迁,犬戎踏破镐京占据丰京后,秦襄公鞍前马后帮助平王东迁洛阳,到了洛阳后,看着王室安家落户后,秦襄公便打算辞别回国。

   平王见秦襄公来辞行便说:如今岐山丰京一带,一半都让西戎侵占。

   你这一去,要是能把西戎统统赶出去,我就把这些地方,全都赏赐给你,以作为你鞍前马后,替我操劳效力的封赏。

   况且,秦能永坐西部属国的君主,不也是一件美事吗?”

   秦襄公赶紧跪地隆谢,兴高采烈的接受了平王的封赏,回国后立即厉兵秣马,开始攻打西戎。

   不到三年,就把西戎杀得七零八落,大将孛丁满也速等,都战死在了战场上。

   西戎部族的首领也远远地逃去西部荒漠之中。

   而岐山丰京一带,也都归了秦国,秦国一跃间,拥有了争霸的基础,毕竟凭空多出了上千里的土地,战略纵深一下拉满。

   后来在秦国和晋国的不断扩张压迫下,几个戎族被迫迁居伊川地带。

   戎狄往中原迁徙?没错,正因为边疆地区的诸侯国军事强盛,而中原空虚。

   所以秦晋两国便将戎狄迁徙过来,并放到中原地带,让戎狄去中原扩张,然后秦晋两国借机再打击戎狄。

   如此一来,城邑也有了,时不时还能从王室嘴里搞点封赏,何乐而不为。

   据史料记载陆浑之戎来自瓜州,后迁于伊川,阴戎来自河南山北部(北为阴南为阳)所以叫阴戎。

   而阴戎的主要来源,是允姓之戎,而允姓之戎迁居伊川之前,老家也是在瓜州。

   提起“瓜州”两个字,不由得就让人想起了河西走廊上那颗璀璨的明星瓜州。

   突然,姬晋又想起后世好多学者也说,两个戎狄部族来自于河西走廊的瓜州。

   那这两只戎狄部族到底是不是来自河西走廊的瓜州,是郢书燕说的传讹之言呢?还是确来自河西走廊的瓜州,我们后面揭晓。

   就在姬晋沉思之际,周灵王发话了。

   “这伊川之戎多次犯我疆界,众卿可有良策?”

   一众百工与卿大夫停止了交头接耳,却开始默不作声。

   王座上的周天子,看见朝堂上的一群废物,就火大的不行。

   目光横移,看向了太子姬晋。

   “太子有何良策否?”

   姬晋虽然在沉思,可心中却早已有应对之策:“回父王,伊川河谷伊阙宜阳两城为王畿之地南部咽喉之城。”

   “尤其宜阳,不仅战略地位极为重要,还有一座宜阳铁山可以开发,因临近洛邑近郊,若被诸侯占据,大有挟天子以令诸侯之势,所以此二城王室必下。”

   其实姬晋还有很多话不方便说出来,因为那是“三家分晋”后的故事了,韩国据宜阳将其发展为军事重镇,从而封锁秦东进的大门,而韩国闻名天下的强弓劲驽更离不开宜阳铁山。

   而伊阙之城较宜阳相比,也不落下风,公元前293年,韩魏周为遏制秦军东进的攻势,派韩将公孙喜率领三国联军向秦军发起反攻。

   双方展开了激烈战斗,结果联军惨败,主帅公孙喜被俘身亡,魏将犀武当场被杀,24万参战士卒也全被秦军斩杀,此战被称为伊阙之战。

   一场伊阙之战就死了24万军士,伊阙之战略地位可想而知。

   这两座城,姬晋朝思暮想都想拿下,收归王室。

   “儿臣愿请命,拿下宜阳伊阙两城,以解大周之危。”

网址:www.kxs.me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
next
play
next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