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风起云涌(求个首订)-(1)
晋国固宫内的博弈言辞,是游说之士们必要博弈的手段。
然,自古以来,死于两国博弈的纵横之士,亦不知繁几。
但是,斗成武属于成功的那一坨。
以弱周而强取晋国四邑之地,只怕这个时期都无人敢如此做。
况且,大周典型的是拿空头支票换人家实际已经拥有的条件。
回想起与太子晋的对话,坐在国府馆的斗成武露出了比哭还难看的笑容。
姬晋:“子旗兄,此去晋国,定不能以身涉险,绳池上阳虽重,然,子旗兄之安危更重。”
“子旗兄此去,能与晋结盟,避免周晋之大战,便算马到功成矣。”
姬晋对斗成武出使晋国,抱的阙值很低。
因为,大周目下的处境很尴尬,自身实力很弱,像晋国这样的大国,骨子里已经高于王室,大周于他们而言,只是摆设。
但是,诸侯国们又不敢直接灭了大周,真的就是用到时,便是香饽饽,用不到时,便是茅坑里的臭石头。
三日后,洛邑。
随着姬晋凯旋而归,整个洛邑再次热闹了起来。
冬日的严寒也无法阻挡,国人们对太子晋的敬佩与崇拜。
一日之间连夺三城而灭陆浑戎狄,此举是多少国人心中的念想。
每年秋收之时,戎狄大肆掠夺,让他们苦不堪言。
如今大周最大的祸害,就这样被解决,看着那个威武的少年,他们不由的热泪盈眶。
并非因为战争的胜利,也并非因为日后不受戎狄侵扰,而是因为一种爱国情节。
国人也好,野人也罢,他们很清楚,只有自己所在的大周强大了,他们的生活才会更加有保障。
若大周堙灭于历史长河,他们也将变为流民,野人,从而无家可归,无地而耕,他们只会如无根浮萍,游离飘荡。
那个纵马而行的少年,高大的身影深深的烙印在他们心中。
南征的胜利并不代表大周国力的崛起。
相反,与晋国的交战,让整个王城内的权贵卿族们,愁云密布。
晋国的强大是深入人心的,毕竟一百多年的征伐拓地,毁宗灭国之事,晋国可是熟练的很。
姬晋虽然在外征战,但朝堂的举动,他亦清楚,毕竟八大氏族中,有两家已经与太子晋坚定的站在了一起。
自与晋军交战的消息传来后,下卿佞夫一派,每日在朝堂之上危言耸听,鞭策太子晋。
姬晋不用想,自己的君父必然心有余怒。
毕竟如此大事,姬晋作为一军之主将,反而独断专行,置天子于何地?
姬晋一身戎装,步履坚定的穿过九鼎大道,来到了周灵王冬日理政的暖房。
“太子殿下,陛下正在房内,殿下可直入。”守候在殿外的寺人恭敬的对姬晋说道。
姬晋点了点头,走了进去,相比较殿外凛冽的寒冷,殿内气温犹如春季,热气扑来,不由的让人心中一暖。
“儿臣见过君父。”
拜见周天子,即使他位居太子,也依然要跪地行礼。
但与往日不同之处,便是久久未能听到周灵王经常说的“免礼”二字。
坐在席案前的周灵王不停地在翻阅着简牍,仿佛没听见姬晋的声音。
姬晋心中不由想着,看来君父又想敲打自己。
不过想来也是,就大周这个体量,将晋军打败不说,还将人家的下军佐给俘获,这件事,怎么看,都不是一件好事。
一个不好,周灵王就成为大周末代天子了。
而周灵王还不知的便是,斗成武出使晋国,会给他来上一记猛的,成,则大周中兴之局再进一步,败,则大周便要承受晋国的怒火,有可能面临亡国之危。
不过一切都还没到最坏的时候,他为何要选择先拿下陆浑后,再派斗成武去游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