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八章 大旱灾-(2)
“你打算什么时间建立塑料厂?”古耕虞问。
“最好两个月后就成投入生产。”刘涵道。
“好吧,我尽量争取办成这件事,不过我担心会提出一些过分的要求。”古耕虞道。
“工厂建好后,我只派遣几名技术人员前去制导,工人全部雇佣人,设备原料由我提供,用百分之六十的产品抵偿原料成本运输费用,其余产品全部归,他们还有什么不愿意的?!”刘涵道。
“这不等于白送他们一家厂子?”古耕虞道。
“要不是塑料厂污染严重,我也不会这么做。”刘涵道。
“为什么不把工厂建在国内呢?如果你担心塑料厂污染岛上的环境的话,国内有很多地方适合建这样的厂子,比如内蒙甘肃……”古耕虞道。
“会对百姓的健康带来危害。”刘涵道。
“发展工业怎么不会造成污染?就说水泥厂矿山吧,污染不也是很严重吗?可是不是一样得建吗?因为国家建设缺不了这些厂子……”古耕虞道。
这个时代的人看重的是工业发展,对环境不会太重视,刘涵和古耕虞观念不同,这个时候向他灌输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显然是不合时宜的。
刘涵无奈地叹了口气,他完全可以想象出来当古耕虞把这件事向政府提出来的时候,政府一定会说服他将厂子建在大东港。
“算了,那就把这个厂子建在离绸缎岛远一些的地方,最好选择人烟稀少的地方比较好。”刘涵道,“塑料厂的规模会很大,估计要招收一万名工人。我无偿提供设备原料,岛上工厂所需塑料制品,我会以国家急需的物资抵偿工人的付出。”
古耕虞骨子里是一个爱国商人,看见自己说服了刘涵,兴奋地脸色涨红,好像做成了一桩大生意。
这一年一场波及全国二十多个省的特大旱情正在持续,即便他拥有超强的搬运能力,面对如此大的自然灾害也只能徒唤奈何,从主位面向这里搬运灌溉用水显然不会有多大作用,即便他不吃不睡搬运过来的水可以解决一个县当天用水,可是遭灾的地区何止几十上百县,他也不能不眠不休地在一个地方守着。最现实的做法就是不断地向国内输送粮食蔬菜水果……一切可以供人食用的东西都要尽量送过来。
去年冬天刘涵放在东宁虎林日军修建的工事中的大量粮食正在运往东北各个灾区,这些粮食省着点用,估计能够解决东北百姓几个月的粮食问题。小坡孙岳山摄影师等人组织船队向河北山东运送粮食……
程玉明是井陉县的煤矿工人,这天晚上他正搂着老婆睡觉,就听见家属区传来一片嘈杂声,其中有家禽惊慌失措的叫声,还有人的惊呼声,杂乱的脚步声……他不知道外面发生了什么事请,急忙穿上衣裤,拿起手电筒跑出家门。推开院门就惊呆了,黑暗中手电筒的光亮到处乱扫,家属区的泥土路上许多人正在猫着腰抓鸡,抓鸭,到处都是鸡鸭鹅,到处都是人影,家属区的人已经很多了,可是这些人依然像是掉进了鸡鸭鹅汇成的海洋里。
程玉明看见左邻右舍都在抓鸡,抓鸭,赶紧招呼妻子孩子出来,帮助他抓住那些四处乱跑的家禽。周围都是一个矿里的同事或者家属,但没有人顾得上说话,所有的人都在闷头忙乎着,自己家的院子扔满了家禽,弄得都是家禽的粪便掉落的羽毛,可是这些人仍然不满足,还在不停滴往自家院子里扔抓到的家禽。
从午夜一直抓到凌晨,中间没有人停歇过,他们似乎觉得只要抓进自家院子里就是自己的了,没有人想一想这些家禽来自何处,属于何人,反正看见周围的人都在抓,自己不抓就太傻了,毕竟这年头大家都在饿肚子,能吃上肉那可是神仙过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