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6章 大军出征 兵发鱼陵-(2)
后来楚国能够重新夺回鲁阳等地,也是趁着三家分晋时期,晋国破灭之时。但之后与其接壤的魏国强大后,又立即伐楚重新抢夺回去了当时晋国控制的地盘。
楚国可谓实惨,两次被晋魏打爆,丢城失地。
而且湛阪之战,还是晋国第三次攻入楚国本土。可以说在两国争霸的战争中,楚国几乎一直落于下风,被晋国压着打。
不过晋楚两国这次大战后,却再次推动了弭兵大会的召开,晋楚两国从此不再交锋,形成了之后几十年的和平。
牛牧野对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并不够了解,其中战国的还算熟悉一些,但知道的也基本都属于是战国后期的一些大事。比如六国伐秦荆轲刺秦王秦赵长平之战等等。
甚至所谓的战国四大名将,也基本都是在战国后期出现与扬名,其中的王翦更是在秦国扫灭六国的战争中扬名。秦国灭六国中,他一个人就主导攻灭了五国,可谓功勋卓著。
对于战国前期的事件,牛牧野了解的便不多了,比如导致魏家败落的魏国伐楚之战,牛牧野就毫无所知,前世从未听闻过。
而对战国之前的春秋历史,牛牧野就更加了解不多了。所知道的是基本便是春秋五霸,诸子百家,以及吴越争霸等事件。
其中的吴越争霸还是因为其中掺杂了关于四大美人之一西施的故事,所以他才更加熟知,了解的更多。
虽然吴王夫差与越王勾践乃是这段吴越争霸历史中的主角,而且关于勾践的“卧薪尝胆”也是一大典故,更是后世用滥的励志故事。但如果不是这个历史事件中有关于四大美人之一的西施,相信对这段历史了解的人肯定会少很多,其中也包括牛牧野。
没办法,大部分人其实对历史都没太大兴趣,尤其是正史。而能够让人对正史生出兴趣的,往往都是流传附带的野史传闻。而在这其中,关于美人的传说,更是能引起广大普通人的兴趣。
所以对于鱼陵山附近所发生的这两次大战,牛牧野都是通过鲁阳城隍魏寿的讲述方才知道与了解。
而这两次大战,便是导致鱼陵山及其附近更加成为极阴之地的人为加剧因素。
这两次大战中,都少不了死人,而且是大量死人。而在两军交战中,一旦双方打出了火,死后的士兵与将领往往也都含有极大怨气,极易成鬼。
就像樊江等人生前谋刺天子刘恒,与护卫刘恒的禁军交手,双方死后几乎都变成了鬼。
而他们之间还只是小规模的战事,甚至都算不上,毕竟樊江这边连他在内只有七人。
就这双方在死后都变成了鬼,而且变成鬼后仍然互相仇杀不断,维持着生前的怨气与仇恨。
以此推之,就可以想见两国交战的大规模战争中,士兵大量死亡后是个什么局面了。
别说鱼陵山附近还有地利形势的加成了,就算是没有这些天然的地形因素,发生过大规模战争的地方,都很容易因为双方士兵的大量死亡与化鬼,而形成阴气汇聚的阴地。
鱼陵山附近因为天然的地形困素,本就已是阴气汇聚,再加上前后又发生了两次大规模战争,有大量士兵死在这片地域,也就更加剧了此地化为极阴之地。
而在阴间世界内,这里又处于两不管的地带,两边的城隍谁都不愿花大力气去剿灭,以免折损自身,便宜了对方,也就导致这里常年鬼物聚集,更加阴气难散。
所以历来鱼陵山附近,都是两边城隍府阴兵重点防守的地方。
而这里的鬼物一旦聚集过多,也很容易出外惹事,所以也更需要长期驻防。
在那头尸妖出世之前,这里也确实是鲁阳城隍府阴兵的长期驻防点,也是最主要的驻防点。
但后来那头尸妖出世,却是杀灭吞噬了鱼陵山附近的大量鬼物,等于是替两边城隍清剿了一波。
尽管这是那头尸妖为了加速自己的成长,助其修炼,但事实上却也是间接帮了两边城隍的忙,尤其是鲁阳城隍。因为那头尸妖最初出世的地点,就是在鲁阳神域这边的鱼陵山。
没错,这里也正是那头尸妖最初出世的地方。
同时这里也是沙河的流经区域,春秋时晋国攻楚以及战国时魏国伐楚之所以都会选择同样的路线,也是因为沙河的原因,可以利用水路运粮。在节省人力的同时,也能缩减军粮运输途中的消耗。
魏晴生前是死于楚地,而这条沙河则是发源于位于鲁阳县内的尧山,看起来并无连通。
但实际上魏晴生前投河而亡的那条楚地河流,却是有某段地下暗河流通汇入了沙河之中。
然后魏晴的尸身便由此进入沙河,最后流落至鱼陵山这处阳间阴气汇聚的极阴之地,并且在此地完成了整个尸变的过程。
尸妖也属于阴鬼之流,同样需要吸收阴气成长。所以那尸妖死后觉醒了应龙血脉是一方面,但单纯的觉醒血脉,却并不能让其便立即成长,期间同样少不了大量吸收与吞噬阴气成长。
不过关于魏晴尸身的死后经历与漂流路线,却是魏寿魏晴等人在发现那头尸妖的真面目后,方才复盘查探得知的结论。
在此之前,他们没有找到魏晴尸身的下落,便也没太当回事,还以为真的是葬身鱼腹,被水中的鱼虾等给分食了。
而且魏晴生前投河死亡的地方,毕竟不是魏寿的鲁阳神域,他也不方便直接插手去查。
所以在当年请托当地城隍,接到魏晴的阴魂后,魏寿过问了一回魏晴的尸身下落,没有查到后,便也没有过于纠结此事。认为魏晴的魂魄更重要,生前的尸身既然已死,找不到也没关系。
却没想到,他们当年没当回事的这具尸身,竟然还有这番更离奇的遭遇与变化,成了他们今日的大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