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2)
中专生的调转不需经过常委会研究,只要原单位和用人单位同意就可以了,所以从难度上说,谭小艳的调转没有黎威调转难,只要教育局放他了,她的调转基本就成功了,当时各单位都需要有学历的人,哪怕是中专毕业也是大受欢迎的,所以当时有很多小学老师都调转成功了,而高中老师出口的很少,这也是后来为什么有很多乡镇的党委书记都是小学老师出身的原因,很多大学毕业的人回家乡当了一辈子老师,很多中专毕业的人后来都在机关混了一官半职,就是因为中专毕业容易跳槽,而对于一个县城来说,大中专毕业生主要是师范院校的,这一方面是因为大中专师范院校比较多,毕业生比较多,另一方面也因为,县城的主要用人单位也是学校,一个白水县有七千名老师,按理说都是应该大中专院校毕业的,供销社系统也有七千名职工,但很多岗位不需要大中专毕业,县乡两级机关干部也就四千人,但恐怕连一百个大中专毕业的都没有,所以大学生就显得非常的吃香,本来就是一个县委的小干事,几年就当上了党委书记,然后就是县长副县长县委副书记书记,连他们自己都没想到一个大学毕业管这么大的事,当然,这种情况只是在八十年代,九十年代以后,大学生就不那么吃香了。
县城文化是师范文化,机关文化是从学校文化蔓延过来的,很多机关干部都是师范出身,或是大学,或是中专,黎威和谭小艳也算是这蔓延大潮中的一滴水了,他俩都做了半年的老师,又都成了机关干部,所不同的是,很多人出口就是为了当官来的,或是为了躲避当老师的辛苦,而黎威谭小艳呢?有所不同,黎威是一气之下,是不得已而为之,谭小艳纯粹是受了黎威的影响,她愿意和他在一起工作,愿意欣赏他的才华。
在学生开学的前一天,谭小艳正式地和老师们告别了,她很自豪的和大家说,她要到文明办了,是和黎威在一起,也是黎威推荐她去的,她想向反对黎威的那些人宣示,你们不是不同意黎威的观点吗。但我同意,黎威走了,我也走了。良禽择木而栖,我们为什么要和你们工作在一起呢?我们一定要干出成绩来,我们要叫你们看看究竟谁是正确的。
没成想她又和黎威会合了,时间还不到两个月,她当初只是有一个梦想,梦想她还能和黎威在一起工作,她想这个愿望如果真的要实现了,也得在几年或十几年以后,等黎威站稳了脚跟或者说是有了一定的权利以后才能把她也调出去,但世事的变化就是这么快,快得你几乎反应不过来,幸福其实就隐藏在你的身边,当你发现它的时候它已经早就伴随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