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1)
向英国人求救,实在不是明智之举,但这茫茫大海,难不成真要葬身海底?
众人奋力划着“捉鳖号”向大船靠近,绕行端详半晌,才真正确定:这艘昨夜还风光无限争来抢去的大船竟然真熄火了,好像是发生了什么事故,可看起来似乎也并没有交战过的痕迹。
就好像上面的人突然消失了似的。
陈竟凝思不语,但刘大副忽然道:“陈长官!你看东边,那是什么?”
陈竟立即转头,却只远远地又看见一粒芝麻粒似的什么东西,远在数里之外,早已经不能看清。“捉鳖号”没有望远镜,众人各自翘首看去,王胜仗先怪道:“俺的娘嘞!那不会也是艘船吧?怎么看着好像也不动弹了?”
另说天气,急雨是已经变小了许多,可阴云却一时半会不能散去,阴沉沉地笼罩住这片本该风平浪静的海域,没有日头,连海面也变得黑沉沉的,令人生惧。
众人要么顺声遥望那远处的小小芝麻粒,要么是狂喜地看着这艘寂静的大船没人?没人岂不是更好?如果英国佬还在船上,他们身无分文,难道会搭救他们吗?管他娘的那帮英国佬是上哪去了,只要上船,他们便真正得救了!
“捉鳖号”众人一个个好像重活过来,开始计议怎么上船。
“捉鳖号”上是什么都没有的,英国佬的钢铁船舷太高,非得找个什么绳索似的东西攀爬上去才行船锚,就是船锚了!
但陈竟却因为这寂静的船舶,联想到了同样的寂静的“伊万·帕帕宁号”。
返祖祭祀……他又想起了才听说过的返祖祭祀。
因为双耳中塞着布条,“捉鳖号”上众人的计议声减弱了,可随着靠近那艘寂静的船舶,那鸣钟般的“嗒嗒嗒”声又重新响起了,猎网似的向陈竟围拢过来。
同时,右耳中又听见了张向阳和王秀枝在“伊万·帕帕宁号”上断断续续的议论声。张向阳道:“真是难得的际遇,我国还没有科学工作者观察记录过极地地区原住民的祭祀活动。没想到这次让我们碰上了!”
王秀枝道:“可惜我们没有带什么拍摄设备。老张,你带纸笔了吗?我们书面记录下来。”
“好,我记录下来。”张向阳道:“小陈,你要不要笔?”但紧接着,他便低声记述道:“一九八九年九月二十三日,下午一点三十四分,我们乘苏联的‘伊万·帕帕宁号’于法兰士约瑟夫地群岛北部的冰盖地区观察到了某北极地区原住民的祭祀活动:
“参与者可达上百人,笔者猜测是以部落作为祭祀活动的参与单位,男女比例各半,以青年群体为主,儿童次之,老年人较少……”
王秀枝表达不同意见道:“有老年人吗?我怎么没有看到?”然后又道:“这些人数呀,年龄分布呀,等会等我们数完了再记录,这个先放一放。老张,小陈,我们要不要先记录下他们的长相特征和穿着?”
但张向阳为难道:“没有拍摄设备,果然是不好记录。你们觉得他们具有什么样的长相特征?按照地理条件来说,这些原住民应该和斯拉夫人较为接近,如果祖辈有过迁移的历史,也可能发源于美洲的印第安人但依我来看,他们既不像斯拉夫人,也不像印第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