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添加书签(永久书签)
听书 - 如果这是明史
00:00 / 00:00

+

-

语速: 慢速 默认 快速
- 9 +
自动播放×

成熟大叔

温柔淑女

甜美少女

清亮青叔

呆萌萝莉

靓丽御姐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A-
默认
A+
默认
绿色
蓝色
日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如果这是明史》 1/1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第一百四十三章:朱高炽在日夜勤政中崩逝-(1)

   1425年的正月,京城被一层薄薄的积雪覆盖,银装素裹,宛如一幅宁静的画卷。皇宫内,红墙黄瓦在白雪的映衬下显得更加庄重肃穆。

   清晨的阳光透过云层洒在奉天殿的琉璃瓦上,泛起一片金色的光芒。皇帝朱高炽身着明黄色龙袍,在太监和宫女的簇拥下,缓缓走向奉天殿。他的面容略显疲惫,但眼神中却透露出坚定与睿智。

   朱高炽登上皇位不久,心中始终牵挂着国家和百姓。他深知自己肩负着重大的责任,因此在处理朝政时格外谨慎。今日,他要在奉天殿朝见群臣,心中却有着别样的思绪。

   奉天殿内,群臣早已等候多时。他们身着朝服,整齐地排列在殿内,气氛庄严肃穆。礼部尚书吕震站在群臣前列,心中充满了期待。他认为新皇帝登基,应该接受朝贺,一如平时朝贺仪礼,可以奏乐,以彰显国家的繁荣和皇帝的威严。

   当朱高炽走进奉天殿时,群臣纷纷跪地行礼,高呼万岁。朱高炽微微抬手,示意群臣平身。他看着群臣,心中感慨万千。这些臣子们将是他治理国家的重要力量,他必须与他们共同努力,才能让国家繁荣昌盛,百姓安居乐业。

   此时,吕震上前一步,恭敬地说道:“陛下,新皇登基,四方万国人士都从很远的地方来朝见。臣以为,应该接受朝贺,一如平时朝贺仪礼,可以奏乐,以彰显陛下的威严和国家的繁荣。”

   朱高炽微微皱眉,说道:“朕以为,此时不宜奏乐。朕刚刚登基,当以孝为先。先帝刚刚驾崩,朕心中悲痛,此时奏乐,不合礼制。”

   吕震却坚决请准这件事情,他说道:“陛下,朝贺之礼乃是国家大事,不可废弛。奏乐可以增添喜庆气氛,让四方万国人士感受到陛下的威严和国家的繁荣。”

   朱高炽听了吕震的话,心中有些不悦。他觉得吕震过于注重形式,而忽略了他的心意。他转头看向大学士杨士奇杨荣黄淮金幼孜等人,问道:“你们以为如何?”

   杨士奇等人对视一眼,杨士奇上前一步,恭敬地说道:“陛下,臣等以为陛下的意见是对的。先帝刚刚驾崩,陛下纯孝之至,此时不宜奏乐。朝贺之礼可以从简,以表达陛下的哀思和对先帝的敬意。”

   杨荣也说道:“陛下,吕尚书所言虽有一定道理,但此时奏乐确实不合时宜。陛下当以孝为先,以礼治国,不可因一时之虚荣而坏了礼制。”

   黄淮和金幼孜也纷纷点头,表示赞同杨士奇和杨荣的意见。

   吕震听了杨士奇等人的话,心中十分不满。他觉得杨士奇等人是在故意与他作对,他忿忿不平地说道:“陛下,杨大人等人所言差矣。朝贺之礼乃是国家大事,不可废弛。奏乐可以增添喜庆气氛,让四方万国人士感受到陛下的威严和国家的繁荣。如果不奏乐,会让四方万国人士认为陛下不重视朝贺之礼,从而影响国家的声誉。”

   朱高炽听了吕震的话,心中更加不悦。他觉得吕震过于固执己见,不懂得体谅他的心意。他说道:“吕尚书,你的心意朕明白。但朕以为,此时奏乐确实不合时宜。朕当以孝为先,以礼治国,不可因一时之虚荣而坏了礼制。”

   吕震还想再说什么,但看到朱高炽坚定的眼神,他只好无奈地退下。

   朱高炽看着吕震退下,心中有些感慨。吕震是为了国家的繁荣和皇帝的威严着想,但他的方法却有些不妥。他转头看向杨士奇等人,说道:“礼节是否太过分了?”

   杨士奇等人回答说:“陛下,实在应该按陛下所告谕的那样去办。一定要体谅下情的话,也不应备礼过甚。”

   朱高炽微微点头,说道:“你们说得对。朕当以孝为先,以礼治国,不可因一时之虚荣而坏了礼制。”

   朝会结束后,朱高炽回到寝宫,心中思绪万千。自己刚刚登基,还有很多事情需要处理。他必须谨慎地处理每一件事情,才能让国家繁荣昌盛,百姓安居乐业。

   第二天,朱高炽召见杨士奇等人。他看着杨士奇等人,说道:“作为君主,以能接受直言极谏,方为明主;作为臣子,以能直言极谏,方为忠臣。如果昨天朝会时听从吕震之言,今将悔之不及。自今以后,朕的行为有不妥当之处,尽管直言相告,不要以朕不肯听从为虑。”

   杨士奇等人听了朱高炽的话,心中十分感动。他们知道,朱高炽是一位开明的皇帝,他愿意听取臣子的意见,这对国家的发展是非常有利的。他们纷纷跪地,高呼万岁。

   朱高炽当即对杨士奇等人赏赐钱钞文币,以表彰他们的忠诚和直言。他说道:“你们都是朕的忠臣,朕希望你们能继续为国家和百姓尽心尽力。”

   杨士奇等人再次跪地,感谢朱高炽的赏赐。他们表示,一定会竭尽全力,辅佐朱高炽治理国家,让国家繁荣昌盛,百姓安居乐业。

   几天后,朱高炽在宫殿中踱步,自登基以来,他一直致力于推行仁政,为百姓谋福祉,为国家求稳定。如今,他心中又有了新的谋划。

   在思普门,一片繁忙的景象。工匠们正忙碌地施工,兴建着弘文阁。这里将成为一个重要的文化中心,为国家培养人才,传承文化。朱高炽亲自来到施工现场,视察工程进展。

   他看着忙碌的工匠们,心中充满了期待。他深知文化对于一个国家的重要性,弘文阁的兴建将为国家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朱高炽微微抬起头,望着即将建成的弘文阁,心中感慨万千。

   “朕要让弘文阁成为天下学子向往之地,为国家培养出更多的贤才。”朱高炽自言自语道。

   这时,翰林学士杨溥匆匆赶来。杨溥身着官服,面容沉稳,眼神中透露出睿智与忠诚。他恭敬地向朱高炽行礼道:“陛下,臣杨溥拜见。”

   朱高炽微微抬手,示意杨溥平身。他看着杨溥,说道:“杨爱卿,朕决定命你主掌弘文阁事宜。弘文阁乃国家之重器,朕希望你能尽心尽力,为国家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

   杨溥心中一震,连忙跪下道:“陛下如此信任臣,臣定当竭尽全力,不负陛下重托。”

   朱高炽亲自将大印递给杨溥,说道:“朕任命卿等在身边左右,不只是在学问上对朕有所帮助,也想通过你们能够广泛了解民间的一些事情。卿若有什么建议需要告诉朕,密封进呈即可。”

   杨溥双手接过大印,感受到了这份沉甸甸的责任。他心中暗暗发誓,一定要将弘文阁办好,为陛下分忧,为百姓谋福。

   随着时间的推移,弘文阁逐渐建成。它气势恢宏,充满了文化气息。朱高炽再次来到弘文阁,看着这座崭新的建筑,心中充满了喜悦。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里,朱高炽在南郊举行祭祀天地的大礼。天空湛蓝如宝石,阳光洒在大地上,泛起一层温暖的光晕。祭祀现场庄严肃穆,朱高炽身着礼服,率领群臣,向天地表达着敬畏与感恩之情。

   祭祀完毕后,朱高炽颁发诏书,布告天下。诏书中宣布罢止官营山场园林湖池开矿冶炼,由民人开采取用,均照洪武年间的成例办理纳税。这一举措得到了百姓的热烈欢迎,他们感受到了皇帝的仁政与关爱。

   过了几天,朱高炽在御书房专注地看着手中的奏折,心中思索着国家大事和百姓的福祉。

   御书房内,宁静而肃穆。阳光透过窗户洒在书桌上,照亮了堆积如山的奏折和书籍。朱高炽微微皱着眉头,手中的毛笔不时地在奏折上批注着。他深知自己肩负着国家的重任,每一个决策都关系着百姓的命运。

   这时,兵部尚书李庆匆匆走进御书房,恭敬地行礼道:“陛下,臣有一事启奏。民间牧养的马匹繁衍很多,已经分给军用以后,还剩有数千匹。请令朝觐官员认领,可以在太仆寺的养马场繁殖牧养,每年征课利息。如有亏损,赔罚数额与民人牧养赔罚数额一样。”

   朱高炽听后,微微点头,说道:“此事可行,可令朝觐官员认领马匹,为国家增添财富。”

   然而,李庆的提议却遭到了杨士奇的反对。杨士奇身着官服,面容沉稳,走进御书房后恭敬地行礼道:“陛下,臣认为此事不可行。朝廷是求取贤能的人而任其官职的,现今却让他们去养马而且征课利息,责罚又与民人相同。况且所剩马匹不超过三千,而使朝廷背上一个朝官养马的不美之名,使天下人都知道这回事,这哪里是尊贤而贱畜的意思呢?”

   李庆听后,忿忿不平,说道:“杨大人,你这是妇人之仁。朝觐官员认领马匹,既能为国家增添财富,又能让马匹得到更好的饲养。你为何要反对?”

   杨士奇坚定地说道:“李大人,你只看到了眼前的利益,却没有考虑到长远的影响。朝官养马,会让天下人认为朝廷不重视人才,只看重财富。这对朝廷的声誉是极大的损害。”

   朱高炽听了两人的争论,陷入了沉思。他深知杨士奇的话有道理,但又觉得李庆的提议也有一定的可行性。他左右为难,不知该如何决策。

   杨士奇见朱高炽犹豫不决,又说道:“陛下,尊贤重才是朝廷的根本。如果让朝官养马,会让天下贤能之士寒心。他们会认为朝廷不重视他们的才能,只把他们当作养马的工具。这样一来,朝廷就难以吸引更多的人才为国家效力。”

   李庆则反驳道:“杨大人,你这是危言耸听。朝官养马只是一时之计,等马匹繁殖足够多后,就可以停止。这对朝廷和百姓都有好处。”

   两人争论不休,朱高炽心中更加烦恼。他决定先搁置此事,等以后再做决定。于是,他对杨士奇和李庆说道:“此事暂且搁置,容朕再考虑考虑。”

   杨士奇无奈,只好退下。他心中忧虑,担心朱高炽会采纳李庆的提议。他深知,如果朝官养马,将会给朝廷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

   几天后,朱高炽来到思善阁,召见杨士奇。他看着杨士奇,说道:“杨爱卿,朕一直在思考你和李庆的争论。朕觉得你说得有道理,朝官养马确实不妥。”

   杨士奇心中一喜,连忙说道:“陛下圣明。朝官养马不仅有损朝廷声誉,还会让天下贤能之士寒心。陛下能认识到这一点,实乃国家之幸。”

   朱高炽微微点头,说道:“朕当时答应由内廷批旨禁止这件事情,可是过后又不加闻问。朕并非忘记了此事,而是担心你会因此孤立,被众臣伤害。所以,朕不想以你的话来禁止这件事。”

   杨士奇感动地说道:“陛下如此关心臣,臣感激不尽。臣并不怕孤立,只要是为了国家和百姓,臣愿意承担一切风险。”

   朱高炽笑了笑,说道:“朕知道你的心意。现在,朕可以处之有名了。”说着,他拿出一道奏章给杨士奇看,是陕西按察使陈智提出由官员领养马匹有诸多不便。

   朱高炽说道:“陈智的奏章与你的观点一致。朕命你根据这道奏章起草敕令,加以禁止。”

   杨士奇叩头说道:“陛下既然知道臣的心意,那么臣就不孤立了。臣一定尽快起草敕令,禁止朝官养马。”

   朱高炽满意地说道:“从今以后你有什么不便于明说的,只须秘密与朕说就行了。李庆吕震这些人不识大体,不足以同他们去论说。”

   杨士奇再次叩头谢恩,心中充满了对朱高炽的敬佩和感激。

   一个月后,大地渐渐从冬日的沉寂中苏醒过来。春风轻柔地吹拂着,带来了丝丝暖意,然而,舞阳清河睢宁等地却正遭受着饥荒的困扰。

   舞阳,这座古老的县城,街道上弥漫着一股压抑的气氛。百姓们面容憔悴,眼神中透露出饥饿与绝望。一些人家的门口,孩子们饿得啼哭不止,老人则无奈地叹息着。县仓中,为数不多的粟米散发着微弱的希望之光。

   清河,河水缓缓流淌,却无法冲走人们心中的忧愁。田野里荒芜一片,曾经肥沃的土地如今干裂开来。百姓们四处寻找着可以果腹的食物,却常常一无所获。县仓的大门紧闭着,里面的粟米成为了他们生存的最后一丝希望。

网址:www.kxs.me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
next
play
next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