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三章:李福达案件的发生与初期审理-(2)
左都御史聂贤迈着沉重的步伐,走进了皇宫。他的面容冷峻,眼神中透着坚定与决然。手中紧紧握着那份奏书,奏书上的每一个字都仿佛承载着他对正义的执着追求。他深知此案的严重性,也明白自己肩负的责任重大。“李福达叛逆之罪确凿无疑,绝不能让他逃脱法律的制裁。”聂贤心中暗自想道,脚步更加坚定。
朝堂之上,朱厚熜端坐在龙椅之上,他的眼神中透着威严与冷漠。他静静地听着聂贤的奏报,表情没有丝毫的波动。“李福达叛逆罪行已审得很明白,按法律应该磔死。”聂贤的声音在朝堂上回荡,每一个字都清晰而有力。
朱厚熜微微点了点头,说道:“准奏,押李福达入狱等待处决。”他的声音平淡,仿佛在处理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
然而,此事并未就此平息。朱厚熜随后便诘问郭勋,他的眼神变得犀利起来,紧紧地盯着郭勋,似乎想要看穿他的内心。“郭勋,你可知罪?”朱厚熜的声音低沉而威严,让人不寒而栗。
郭勋心中一惊,他知道自己与李福达的关系已经引起了皇帝的怀疑。他的脸色瞬间变得苍白,额头上冒出了细密的汗珠。他扑通一声跪下,声音颤抖地说道:“陛下,臣知罪。臣请求陛下开恩。”郭勋的身体微微颤抖,他深知自己陷入了巨大的危机之中,必须想办法为自己辩解。
“哼!你自己说说,该如何赎罪?”朱厚熜冷哼一声,语气中充满了不满。
郭勋抬起头,眼中闪过一丝狡黠,他趁机为李福达辩护道:“陛下,臣以为李福达之事或许另有隐情。臣听闻他是被人诬陷的,还请陛下明察。”郭勋的眼神中充满了期待,希望能够打动皇帝。
朱厚熜听了郭勋的话,微微皱起了眉头,他没有立刻回应,而是陷入了沉思。他的内心在权衡着利弊,一方面,聂贤等人的审讯结果似乎确凿无疑;另一方面,郭勋的话也让他产生了一丝疑虑。
郭勋见皇帝没有立刻驳斥自己,心中暗自庆幸,以为自己的话起了作用。他决定进一步为李福达争取机会,于是他让李福达的儿子李大仁申诉,请求为父昭雪明冤。
李大仁接到郭勋的指示后,立刻写了一份奏折,言辞恳切地为父亲喊冤。他在奏折中声称父亲是被冤枉的,是被人蓄意陷害,请求皇帝重新审查此案。
朱厚熜收到李大仁的奏折后,把它转到了下边。聂贤和原来主持审讯的御史高世魁看到这份奏折后,心中立刻明白了这是郭勋指使的。他们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愤怒和坚定。
“陛下,此奏折分明是郭勋在背后指使,意图为李福达脱罪。臣等请求陛下不要理睬。”聂贤上书奏道,他的语气坚决,不容置疑。
高世魁也在一旁附和道:“陛下,臣等在审讯过程中已经非常谨慎,证据确凿,李福达绝无冤枉之处。郭勋此举实在是公然挑战朝廷的法律和公正。”
郭勋得知聂贤和高世魁的上书后,心中更加害怕。他知道自己必须想办法应对,否则一旦李福达被定罪,自己也将难逃罪责。他把李大仁叫到身边,焦急地说道:“如果不能解脱,你们要姑且逃走,不要走上一起被杀的死路。”郭勋的眼神中充满了恐惧,他已经开始为自己的后路做打算。
与此同时,给事中刘琦程辂王科沈汉秦祐郑自璧,御史高世魁郑一鹏,南京御史姚鸣凤潘壮戚雄等人纷纷上书弹劾郭勋。
刘琦站在朝堂上,义愤填膺地说道:“郭勋勾结逆贼,接受贿赂。李福达即使被杀掉之后,郭勋也没有被赦免罪责的理由。他的行为严重危害了朝廷的安全和稳定,必须受到严惩。”刘琦的眼神中燃烧着愤怒的火焰,他的声音在朝堂上回荡,引起了众多大臣的共鸣。
给事中常泰也上书说:“郭勋借认罪为名,实际上是在替李福达喊冤请求申明理由,判他知情不举之罪,看他怎么说?郭勋为李福达作间谍,为李大仁等人出谋划策,说等事情紧急就逃命,判他故意纵容叛贼之罪,他还有什么话说?”常泰的言辞犀利,一针见血地指出了郭勋的罪行。
给事中张逵等人也上书说:“凡是谋反这类大逆,应施以重刑。知情而故意纵容,也应该从重处罚。现在郭勋上书求情,庇护叛逆,不宜从轻处置。”张逵的表情严肃,他的话语如重锤般砸在朝堂上。
聂贤也奏书说以连坐法惩处郭勋。他深知郭勋的罪行不容小觑,如果不加以严惩,将会给朝廷带来极大的危害。“陛下,郭勋的行为已经触犯了朝廷的底线,必须依法严惩,以儆效尤。”聂贤的语气坚定,他的眼神中透着对正义的执着追求。
然而,朱厚熜对这些弹劾奏章却置若罔闻。他的内心有着自己的考量,他与郭勋之间有着复杂的关系,郭勋在一些事情上曾经支持过他,他对郭勋的信任并没有完全消失。而且,他对李福达一案也存在着疑虑,他不希望因为一时的冲动而错杀无辜。
郭勋见皇帝没有对自己采取行动,心中松了一口气。他决定继续为自己辩护,于是他累次上书,极力为自己辩解。他在奏书中声称自己是因为议礼触犯众怒,才被人诬陷与李福达有勾结。他的言辞恳切,仿佛自己真的是一个无辜的受害者。
朱厚熜看到郭勋的奏书后,心中的疑虑更加深了。他开始相信郭勋的话,认为此案或许真的存在冤屈。不久,他命令锦衣卫千户戴伟取李福达案件讼词及囚犯证人,下镇抚司会审。
给事中常泰秦祐,御史任孚邵豳,郎中齐仕得知这个消息后,又上奏章弹劾郭勋。他们认为皇帝此举是在偏袒郭勋,是对正义的亵渎。
江潮马录仍然会同上书,极力说:“李福达不冤,请皇帝治罪。”他们的态度坚决,不希望看到李福达逃脱法律的制裁。
郭勋与张璁桂萼等人合力制造流言蜚语,试图混淆视听。他们在朝堂内外散布谣言,说:“朝廷大臣内外勾结,借此案陷害郭勋,渐渐地牵连审案大臣,使自己的阴谋得逞为快乐。”他们的目的是为了引起皇帝的同情,同时也为了打压那些弹劾他们的大臣。
朱厚熜听到这些流言蜚语后,深信不疑。他开始对那些弹劾郭勋的大臣产生了不满,认为他们是在故意为难郭勋。然而,大臣们并不知道皇帝的想法已经发生了变化,他们依然坚持自己的观点,继续为正义而战。
朱厚熜命令立即押送李福达到京听审。刑部尚书颜颐寿,侍郎王启刘玉,左都御史聂贤,副都御史张闰刘文庄;大理寺卿张;少卿徐文华顾佖,寺丞毛伯温汪渊和锦衣卫镇抚司各官在北京城按察使司会审。
会审现场,气氛紧张而压抑。李福达被押解到庭,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丝惶恐,但仍然强装镇定。告发者薛良和几名证人李景全等一起指证李福达,他们的言辞确凿,证据充分。李福达面对众人的指证,无言以对,他的脸色变得苍白,额头上冒出了冷汗。
毕昭引进戚广,声称戚广是能够证明薛良诬陷李福达的证人。然而,当审问戚广时,戚广却却说:“我以前从来就没有受官员审理过,怎么说过这样的话呢!”这句话让在场的所有人都大为震惊,案件顿时陷入了混乱。
颜颐寿等人把戚广的这句话告诉朱厚熜,朱厚熜心中的疑云更加浓厚。他觉得此案似乎真的存在问题,于是他下令:“斋戒过后,亲自审问。”他的决定引起了大臣们的强烈反应。
大学士杨一清站出来说道:“民事案件不必麻烦圣上劳神,请求仍让审判官会审。”杨一清深知皇帝亲自审问可能会带来诸多不便,而且他也担心皇帝会受到郭勋等人的影响,做出不公正的判决。
刑部主事唐枢也说道:“李福达罪行很明确,判他死刑不冤。”唐枢的语气坚决,他坚信自己的判断。
朱厚熜听了杨一清和唐枢的话,心中十分生气。他认为大臣们是在质疑自己的权威,于是他罢唐枢为民。颜颐寿等人看到皇帝的态度如此坚决,心中害怕,他们担心自己会因为此案而触怒皇帝,于是他们亲自核实前后审讯记录,定为疑案。
朱厚熜得知颜颐寿等人将案件定为疑案后,斥责了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