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二章:最初的燕王-(2)
在皇宫的另一处,皇太孙朱允炆正静静地坐在书房中。他面容清秀,额头稍有一点偏,眼神中透露出一丝聪慧和善良。朱允炆自幼喜爱读书,性格温和,为人仁柔寡断,迁阔懦弱。他知道自己的父亲去世后,自己肩负着沉重的责任,但他心中却充满了恐惧和不安。
这一日阳光明媚,天空湛蓝如宝石,洁白的云朵像棉花糖般飘浮在空中。皇宫中的猎场上热闹非凡,旌旗飘扬,马蹄声呼喊声交织在一起,仿佛奏响了一曲激昂的乐章。
朱元璋身着华丽的龙袍,端坐在高台之上,龙颜威严,目光深邃。他的身边围绕着众多大臣和皇子,每个人都身着盛装,神情肃穆。朱允炆站在朱元璋身边,他身着一袭淡黄色的长袍,面容清秀,眼神中透露出紧张和不安。他知道,今天的这场考验对他来说至关重要,关乎着他在皇爷爷心中的地位。
猎场上,骏马奔腾,扬起一片尘土。阳光洒在马背上,闪耀着金色的光芒。朱元璋看着这一幕,心中感慨万千。他深知自己年事已高,大明的江山需要一个合适的继承人来守护。朱允炆善良聪慧,但性格过于柔弱,他担心朱允炆无法承担起这份重任。于是,他决定在禁中观看打猎时,让朱允炆赋诗,以此来考验他的才华和能力。
“今日阳光明媚,猎场之上,骏马飞驰,实乃美景。允炆,朕出一上联,你来对下句。”朱元璋的声音沉稳而有力,回荡在猎场之上。
朱允炆心中一紧,他微微低下头,恭敬地说道:“皇爷爷请出题。”
朱元璋微微眯起眼睛,看着猎场上飞扬的尘土,缓缓说道:“风吹马尾千条线。”
朱允炆听到这个上联,心中开始紧张地思索起来。他知道,这个上联看似简单,实则蕴含着深意。他必须想出一个既符合意境,又能展现自己才华的下联。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朱允炆的额头上渐渐冒出了细密的汗珠。
终于,朱允炆抬起头,眼神中透露出一丝坚定。他缓缓说道:“雨打羊毛一片膻。”
朱元璋听了朱允炆的对句,微微皱起了眉头。他觉得这个对句太过平淡,缺乏气势和意境,不符合他的心意。他轻轻摇了摇头,没有说话。
朱允炆看到朱元璋的反应,心中顿时一沉。他知道自己的对句没有让皇爷爷满意,但他也不知道该如何修改。他紧张地站在那里,等待着朱元璋的评价。
朱元璋沉默片刻后,转头看向燕王朱棣。朱棣身材高大,面容英俊,眼神中透露出一股果敢和坚毅。他身着一袭黑色的长袍,腰间系着一条金色的腰带,显得威风凛凛。
“棣儿,你来对下句。”朱元璋的声音中带着一丝期待。
朱棣听到朱元璋的话,微微一笑,眼神中透露出自信和从容。他向前迈出一步,微微躬身,说道:“皇爷爷,孙儿斗胆一试。”
朱元璋点了点头,示意朱棣继续。
朱棣抬起头,看着猎场上的骏马和飞扬的尘土,缓缓说道:“日照龙鳞万点金。”
朱元璋听后,眼睛一亮,连声夸奖道:“对得好,对得好!”他心中对朱棣的才华和机智感到非常满意。他不禁想起了改立太子的想法。
然而,这个想法刚刚出现,就遭到了大臣刘三吾的反对。刘三吾是一位德高望重的老臣,他深知朱元璋的心思,但他也考虑到了国家的稳定和长治久安。
刘三吾上前一步,说道:“陛下,不可改立燕王为太子。如果改立燕王为太子,那么又将如何安置秦王晋王呢?”
朱元璋听了刘三吾的话,陷入了沉思。
又是三年后,时间来到了1395年,历史的车轮在缓缓转动,天下局势暗流涌动。这一年,大明王朝的各个角落都弥漫着一种既紧张又微妙的氛围。
初春的时节,大地渐渐从寒冬中苏醒过来,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然而,在这看似宁静的表象之下,一场关乎王朝未来走向的风云变幻正在悄然酝酿。
当初,诸侯王被分封就藩之时,朱元璋这位雄才大略的开国皇帝,以其深谋远虑的目光,为每一位诸侯王精心挑选了一位名僧,意在辅佐诸王,确保大明江山的稳固。在这众多的名僧之中,有一位名叫道衍的僧人,他独具慧眼,智谋过人。道衍心中早有预感,燕王朱棣应当继承大位,于是他常常自语道:“下臣侍奉大王,先赠大王一顶白帽子。”这白冠者,所指乃是唐文皇,寓意着朱棣将成就一番伟大的帝业。
燕王朱棣,身材高大挺拔,面容英俊,眼神中透露出一股果敢与坚毅。他身着华丽的服饰,举止之间尽显王者风范。此时的朱棣,心中虽有壮志雄心,但对于道衍的话语,他既感到震惊,又充满了期待。他深知自己的才能与抱负,却也明白在这复杂的局势下,要实现心中的理想并非易事。于是,他向道衍索取更多的解释和谋划。
道衍见燕王有意,便决定为燕王引荐一位奇人。此人便是鄞州的袁珙。袁珙精通相术,有着非凡的洞察力和判断力。道衍深知,若有袁珙辅佐燕王,必将如虎添翼。
燕王朱棣听闻袁珙之名,心中好奇,便决定派人召他前来。使者领命而去,踏上了寻找袁珙的征程。一路上,使者历经千辛万苦,终于找到了袁珙。使者向袁珙传达了燕王的旨意,邀请他前往燕王府,共同辅佐燕王成就大业。
袁珙心中一动,他早就听闻燕王的威名,也对自己的相术充满自信。他知道,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于是毫不犹豫地答应了使者的邀请。
使者带着袁珙来到了一家小酒店,准备在此稍作休息,再一同前往燕王府。这家小酒店虽然简陋,但却充满了人间烟火气。店内客人不多,环境略显嘈杂。
燕王朱棣为了试探袁珙的能力,决定身着卫士服装,偕同九名卫士也来到了这家小酒店饮酒。朱棣刻意隐藏身份,神色淡然,心中却暗自思忖:“且看这袁珙是否真如传闻中那般有非凡洞察力。”他与卫士们谈笑风生,仿佛真的只是普通将校士兵。九名卫士亦是神色如常,配合着燕王的伪装。
此时,袁珙正独自坐在桌前饮酒,心中思绪万千,思索着未来的命运走向。他的眼神不经意间扫过门口,那一瞬间,他的目光被朱棣所吸引。袁珙心中猛地一震,一种与众不同的气场扑面而来。他微微眯起眼睛,仔细观察着朱棣。只见朱棣虽身着卫士服装,但那身姿挺拔如松,眉宇间自有一股威严之气,举手投足间难掩王者风范。
袁珙毫不犹豫地趋身跪拜,声音沉稳而恭敬:“殿下您为何如此自轻自己?”
朱棣佯装不省,心中却暗暗吃惊。他微微皱眉,眼神中闪过一丝疑惑,随即恢复平静,说道:“我和他们一样都是作护卫的将校士兵,你莫要认错了人。”
袁珙没有马上回答,他的眼神中充满了坚定和自信。他缓缓站起身来,目光始终未从朱棣身上离开。他知道,自己的判断不会错。“殿下,您身上的气质与众不同,虽着卫士之服,却难掩王者之气。您的眼神深邃而威严,绝非普通将校士兵所能拥有。”
朱棣沉默片刻,心中念头急转。他再次否认道:“你定是看错了,我不过是一名普通卫士,何来王者之气?”
袁珙微微一笑,并不为朱棣的否认所动。“殿下,您的气场强大,周围之人皆受您影响。您的一举一动,皆有王者风范。我袁珙一生阅人无数,绝不会看错。”
此时,店内其他客人纷纷投来好奇的目光。朱棣心中一紧,担心被人疑心。他的眼神瞬间变得凌厉起来,大声说道:“大胆狂徒,竟敢胡言乱语!我定要降罪于你。”
袁珙心中明白燕王的顾虑,他没有丝毫的畏惧和不满。他知道,燕王此举是为了保护自己,也是为了未来的大业。“殿下息怒,小人只是实话实说。若有冒犯之处,还请殿下恕罪。”
朱棣冷哼一声,转身对卫士们说道:“将此人带下去,严加看管。”
卫士们领命,上前将袁珙围住。袁珙面色平静,任由卫士们带走。
离开小酒店后,朱棣心中对袁珙的洞察力越发惊叹。他深知此人若能为己所用,必能助自己成就大业。行至通州,朱棣便让袁珙立刻上船,秘密召入王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