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张士诚之死-(1)
1367年二月,江南大地依旧被战争的阴霾所笼罩。姑苏城,这座曾经繁华的城市,如今却成为了战争的焦点。朱元璋的大军已经围困姑苏很长时间,但却始终没有攻下。
徐达,这位朱元璋麾下的猛将,此刻正站在姑苏城外的军营中,望着眼前这座坚固的城池,心中充满了焦虑。他知道,这场战争的胜负关系到朱元璋的霸业,也关系到天下百姓的命运。他必须尽快找到攻破姑苏城的方法。
徐达沉思片刻,决定派人从军中前往朱元璋处请事。他知道,朱元璋是一位英明的君主,他一定会给自己一个满意的答复。
使者带着徐达的书信,快马加鞭地向朱元璋的驻地赶去。一路上,他心中充满了紧张和不安。他知道,自己肩负着重大的使命,必须尽快将书信送到朱元璋手中。
朱元璋此刻正在他的宫殿中,与群臣商议着国家大事。他的脸上充满了忧虑,他知道,姑苏之战的胜负关系到他的霸业能否成功。当他听到徐达派人前来请事时,心中微微一动。
朱元璋接过使者带来的书信,仔细地阅读起来。他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他知道,徐达是一位忠诚的将领,他一定会为了国家的利益而努力奋斗。
朱元璋亲自拿起笔,写下了一封回信。他在信中慰劳了徐达。朱元璋写完信后,将信交给使者,让他尽快送回徐达手中。他知道,徐达接到信后,一定会更加努力地作战,为国家的统一做出更大的贡献。
使者带着朱元璋的回信,马不停蹄地赶回姑苏城外的军营。徐达接到书信后,心中充满了感动。他知道,朱元璋对他寄予了厚望,他不能辜负朱元璋的信任。
徐达叩头接受了命令,他的心中充满了斗志。他知道,这场战争必须取得胜利,否则他将无颜面对朱元璋和天下百姓。
徐达写信通知俞通海率军一起进攻姑苏。俞通海接到徐达的书信后,心中充满了兴奋。他知道,这场战争是他为国家建功立业的好机会。
俞通海率领着他的军队,如同一股钢铁洪流,向着姑苏城坚定地进发。俞通海骑在一匹高大的战马上,身披闪亮的铠甲,眼神中透露出无比的坚毅和自信。他的身后,是一支纪律严明士气高昂的军队,士兵们个个精神抖擞,眼神中燃烧着战斗的火焰。
俞通海的心中充满了信心,他深知自己肩负着重大的使命。他相信,他和徐达一定能够攻破姑苏城,为朱元璋的霸业奠定坚实的基础。他的脑海中浮现出一幅幅胜利的画面,仿佛已经看到了姑苏城被攻克后的辉煌景象。
军队在行进中,扬起阵阵尘土。阳光洒在士兵们的铠甲上,反射出耀眼的光芒。俞通海不时地回头望向自己的军队,心中涌起一股强烈的自豪感。他知道,这些士兵们都是他最忠诚的战友,他们将一起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奋勇拼搏。
当俞通海的军队到达灭渡桥时,气氛瞬间变得紧张起来。敌军早已严阵以待,他们的身影在桥的另一端若隐若现。俞通海勒住战马,凝视着前方的敌军。他的眼神中没有丝毫的畏惧,只有坚定的决心。
“兄弟们,敌军就在眼前,我们不能退缩!为了主公的大业,为了我们的家园,冲啊!”俞通海大声呼喊着,他的声音如同一道惊雷,在空气中回荡。
士兵们也纷纷呐喊着,他们的声音汇聚成一股强大的力量,仿佛能够冲破一切阻碍。他们紧紧地握住手中的兵器,眼神中充满了斗志。
俞通海一马当先,率领着士兵们冲向敌军。他的身影如同一道闪电,瞬间冲入了敌阵。他手中的长枪挥舞着,如同一把锋利的宝剑,所到之处,敌人纷纷倒下。他的勇气和决心让敌人胆寒,敌军在他的攻击下节节败退。
士兵们看到将军如此勇猛,也都奋勇向前。他们与敌军展开了激烈的战斗,兵器的碰撞声喊杀声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首悲壮的战争交响曲。鲜血染红了大地,尸体堆积如山,但士兵们没有丝毫的退缩,他们心中只有一个信念,那就是战胜敌人。
在俞通海的指挥下,军队逐渐占据了上风。敌军开始混乱起来,他们纷纷向后撤退。俞通海趁机率领士兵们发起了更猛烈的攻击。他们如同一群饥饿的狮子,扑向了已经失去斗志的敌军。
最终,俞通海的军队成功击败了敌军,占领了灭渡桥。士兵们欢呼雀跃,他们为自己的胜利感到骄傲和自豪。俞通海站在桥上,望着远方的姑苏城,心中充满了期待。
军队继续前进,进入了桃花坞。这里是敌军的军营所在地,俞通海知道,这里将是一场更加艰苦的战斗。他冷静地观察着周围的地形,制定了详细的作战计划。
“兄弟们,敌军的军营就在前面。我们要小心谨慎,一举摧毁他们的防线。”俞通海说道。
士兵们纷纷点头,他们紧握着兵器,准备迎接即将到来的战斗。
当军队冲入桃花坞时,敌军立刻做出了反应。他们从军营中冲出来,与俞通海的军队展开了激烈的战斗。俞通海亲自指挥战斗,他的身影在战场上穿梭着,不断地鼓舞着士兵们的士气。
士兵们奋勇杀敌,他们用自己的生命和鲜血,为了胜利而拼搏。敌军的防线逐渐被突破,他们开始陷入混乱。俞通海趁机率领士兵们扫荡了敌人的军营,将敌军的物资和装备全部缴获。
然而,就在俞通海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中时,一支流箭突然射中了他。俞通海感到一阵剧痛,他的身体摇晃了一下,差点从马上摔下来。他低头看着自己的胸口,只见一支箭深深地插在那里,鲜血不断地涌出。
“将军!”士兵们看到俞通海受伤,连忙围了过来。他们的脸上充满了关切和担忧。
俞通海的脸色苍白,他知道自己的伤势非常严重。他强忍着疼痛,对身边的部将说道:“我不行了,你们继续战斗,一定要与徐达将军会师,为主公大业做出贡献。”
部将们含着眼泪,点了点头。俞通海的部将率领着军队,继续向姑苏城进发。他们与徐达的军队会师后,一起向姑苏城发起了最后的攻击。
朱元璋得知俞通海受伤后,心中非常担心。他亲自来到俞通海的住处看望病情。
朱元璋走进俞通海的房间,看到俞通海躺在床上,脸色苍白,心中充满了悲痛。
“平章你知道我来看望你的病情吗?”朱元璋大声问道。
俞通海听到朱元璋的声音,微微睁开了眼睛。他想要说话,但却发不出声音。
朱元璋看着俞通海的样子,心中充满了愧疚。他知道,俞通海是为了国家而受伤的,他应该为俞通海做更多的事情。
朱元璋挥泪而出,他知道,俞通海的伤势非常严重,他可能到了生命的尽头了。
朱元璋回到宫殿后,心中充满了感慨。他知道,这场战争是一场残酷的战争,许多人都为了国家的利益而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最初,徐达围困姑苏城时,朱元璋不想劳烦士兵攻城,只想围困使敌人投降。他知道,战争会给百姓带来巨大的痛苦,他希望能够通过和平的方式解决问题。
然而,等到这时久攻不下,朱元璋决定改变策略。他写信给张士诚,向他赞许了窦融钱俶的故事,希望张士诚能够效仿他们,投降朱元璋,为国家的统一做出贡献。
张士诚接到朱元璋的信后,心中充满了矛盾。他知道,自己的势力已经越来越弱,无法与朱元璋抗衡。但是,他又不甘心投降朱元璋,他希望能够继续抵抗下去。
张士诚没有回信,他决定继续坚守姑苏城,等待时机。
四个月后,江南的天空中乌云密布,仿佛预示着即将到来的风暴。姑苏城,这座曾经繁华的城市,如今却被战争的阴霾所笼罩。张士诚,这位曾经的一方霸主,此刻正陷入了深深的困境之中。
张士诚已经被朱元璋的大军围困了很久。他站在城墙上,望着城外严整的明军阵营,心中充满了焦虑和不安。他知道,自己的处境十分危急,但他又不甘心就这样投降。他的心中充满了矛盾和挣扎。
“主公,如今我们该如何是好?”张士诚的部下们围在他身边,脸上都露出了担忧的神色。
张士诚沉默不语,他的目光紧紧地盯着城外的明军阵营,心中在思考着突围的办法。他知道,自己必须尽快做出决定,否则等待他的只有灭亡。
“主公,我们不能再这样坐以待毙了。我们必须想办法突围出去,寻找一线生机。”一位将领说道。
张士诚微微点头,他知道将领说得有道理。他决定亲自带领一支军队,寻找突围的机会。
张士诚带领着军队,悄悄地来到了城的左面。他望着城外的明军阵营,心中充满了紧张和不安。他知道,这是一次冒险的行动,但他已经没有其他选择了。
然而,当他看到明军的营阵严整时,心中不禁涌起了一股寒意。他知道,自己无法突破明军的防线。他无奈地叹了口气,带领着军队悄悄地退了回去。
张士诚又转至盘门,他想突击常遇春的营地。他知道,常遇春是朱元璋的得力将领,如果能够击败常遇春,或许还有一线生机。
常遇春早已察觉到了张士诚的进攻。他站在营地中央,指挥着士兵们严阵以待。他的脸上露出了自信的笑容,他知道,张士诚的进攻不会得逞。
“兄弟们,张士诚来了。我们要让他知道我们的厉害!”常遇春大声喊道。
士兵们齐声高呼:“杀!杀!杀!”他们的声音在空气中回荡,充满了斗志。
张士诚的军队与常遇春的军队展开了激烈的战斗。双方你来我往,互不相让。战斗进行得十分激烈,一时之间难以分出胜负。
张士诚看到战斗陷入了僵局,心中十分焦急。他决定派遣一千多名士兵前去助战,希望能够打破僵局。
张士诚亲自从山塘出兵前去增援。然而,山塘的道路狭窄,阻塞无法前进。张士诚无奈地命令部队稍向后撤。
常遇春看到张士诚的军队后撤,心中大喜。他知道,这是一个机会。他抚摸着王弼的肩膀说:“军营中都说你是员猛将,能不能为我夺取此战的胜利?”
王弼听到常遇春的话,心中充满了斗志。他应声跃马猛冲,挥舞着双刀冲向敌阵。他的眼神中充满了坚定和果敢,他知道,自己必须为了胜利而战。
王弼的勇猛让敌军稍有退却。常遇春见时机已到,便乘机率众出击。明军的士兵们如同猛虎下山一般,冲向敌军。敌军被打得大败,纷纷逃窜。
敌兵溺死在沙盆泥潭中的人非常多。张士诚原来有异常勇敢并经常获胜的军队号称“十条龙”,常身披银色铠甲锦衣,出入阵中。这次,他们都被淹死了。
张士诚因马惊而掉入水中,差点没救上来。他被士兵们用桥子抬进了城。他的心中充满了绝望和无奈。他知道,自己的失败已经不可避免了。
这时,降将李伯升得知张士诚形势日渐紧迫,想要说服他归命投降。他派说客到张士诚营门前告急。
张士诚召入说客,问道:“你想说什么?”
说客说:“我为您讲讲兴亡祸福之计,希望您能静心听听。”
张士诚说:“想讲什么?”
说客说:“您知道天命吗?昔日项羽叱咤风云,百战百胜,却顷刻间在垓下败北,天于归于汉高祖。为什么呢?这便是天命啊。您起初仅凭十八个人攻入高邮,元兵百万前来围攻,这时如同虎掉入陷井,生死只在朝夕之间。有朝一日元兵溃乱,您率孤军,乘胜追击,向东占据三吴,有土地上千里,士兵数十万人,在南面称王,形成了当年项羽所面临的形势。如果能在这时不忘昔日在高邮时的险情,苦心劳志,收拢召集天下的英雄豪杰,根据他们每人的才能,任以相适的职务,抚慰百姓,训练军队,约束将帅,对有功者赏,战败者杀,使号令严明,百姓乐意归附,那么不只是三吴可以保存,天下也不难平定的。”
张士诚听了说客的话,心中充满了感慨。他知道,说客说得有道理。但他又不甘心就这样投降。他说:“你当时不说,现在说它干什么!”
说客说:“我当时即使说了,你也是听不进的。为什么呢?你的当将帅子弟的亲属们充斥朝廷内外,他们美衣玉食,听歌观舞,每天畅饮达旦。带兵的把自己比作韩信白起,出谋划策的把自己比作萧何曹参傲然渺视天下,认为不会再有人比得上自己。而就在当时您深居宫内,打一次败仗不知道,丢失了一块地也不知晓,即使知道也不闻不问,所以才到了今天这步天地。”
张士诚长叹一声说:“我也痛恨他们这些人。可是来不及了!”
说客说:“我有一策,恐怕您不能听从。”
张士诚说:“不过死路一条。”
说客说:“假使死的有益于国家,有利于子孙,那么死也是值得的;但若不是这样,那就自己找苦了。况且您没听说陈友谅吗?跨有荆楚之地,兵甲百万,与江左之兵在姑孰作战,鏖战在鄱阳。陈友谅举火,想要烧江左的船,没料到风突然变向结果反而将自己的船烧毁。陈友谅兵败身亡。为什么呢?这便是天命,人力是无法阻止的。现在对我们进攻的越来越猛烈。您依靠湖州增援,湖州失守;依靠嘉兴增援,嘉兴失守;依靠杭州增援,杭州又失守了。现在您独自困守此尺寸之地,发誓要拼死抵抗。我私下观察看到形势向极端发展就有可能生患,突然有变故从内里发生,您那时想死不得,活着又没有归依。所以我私下认为不如顺从上天的安排,为自己多谋求一些福,可命一位使者,迅速去金陵,表明您为救百姓而归顺的意思,您打开城门,头戴幅巾待命,也不会不被封为万户侯,何况朱元璋曾向您赞许窦融钱俶的故事呢!而您所有的土地,就如同赌博一般,只不过是得之于别人又失去了而已,又有什么损失呢!”
张士诚低头沉思了很长时间。他的心中充满了矛盾和挣扎。他知道,说客说得有道理。但他又不甘心就这样投降。他说:“您先请去休息,等我好好考虑这件事。”
然而,张士诚始终怀疑,没有做出决定
几天后,天空中乌云密布,仿佛预示着即将到来的风暴。张士诚站在姑苏城的城墙上,望着城外严阵以待的明军,心中充满了焦虑和不安。他知道,自己已经被围困了很长时间,城中的物资也越来越匮乏,如果不能尽快突围,等待他的只有灭亡。
“主公,我们不能再这样坐以待毙了。必须想办法突围出去,寻找一线生机。”张士诚的部下们围在他身边,脸上都露出了焦急的神色。
张士诚微微点头,他的目光紧紧地盯着城外的明军阵营,心中在思考着突围的计划。他知道,明军的实力非常强大,如果贸然突围,很可能会遭到惨重的失败。但是,如果不突围,城中的百姓和士兵们将会面临更加艰难的处境。
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张士诚决定从胥门突然杀出,给明军一个措手不及。他亲自率领着一支精锐部队,悄悄地来到了胥门附近。他的眼神中透露出坚定的光芒,他知道,这是一场生死之战,只有勇敢地面对,才能有一线生机。
“兄弟们,我们已经没有退路了。今天,我们要为了我们的家园,为了我们的亲人,奋勇杀敌!”张士诚大声喊道。
士兵们齐声高呼:“为了家园,为了亲人,奋勇杀敌!”他们的声音在空气中回荡,充满了斗志。
张士诚一声令下,士兵们打开城门,如潮水般涌出。他们的气势非常猛锐,仿佛要将明军一举击败。
常遇春,这位朱元璋麾下的猛将,此时正在城外指挥着明军。他看到张士诚的军队突然杀出,心中微微一惊。但是,他很快就冷静下来,他知道,这是一场考验他指挥能力的战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