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八章:镇江投降燕王-(2)
郡主默然不作声,她知道燕王的决心。她看着燕王,心中充满了无奈。她知道,战争已经无法避免。
郡主告辞返回。燕王将她送出,又说道:“替我感谢皇上,我与皇上至亲相爱,没有别的意思,有幸不始终被奸臣所迷惑。更替我向众弟妹问候,我个人之所以免于一死,全仗祖宗神灵保护,才有今日,我想兄弟姊妹相见的日子不远了。”
郡主带着沉重的心情返回京城。她将所闻听的全都告诉了皇上。皇上便对方孝孺说了这事,并又问他说:“眼下该怎么办?”
方孝孺答道:“长江天堑可阻挡百万兵马。如今江北的船已被所派遣的人烧尽了,北军难道能插翅飞越长江天堑?”
一个月后,骄阳似火,大地被烤得滚烫。天空中没有一丝云彩,仿佛整个世界都在这酷热中变得寂静无声。
燕王朱棣站在瓜州的高地上,眼神坚定地望着远方。他的身后,燕军将士们整齐地排列着,士气高昂。燕王下令都指挥吴庸在瓜州召集高邮通州泰州的船只,为即将到来的大战做准备。
吴庸接到命令后,立刻行动起来。他带领着一队士兵,穿梭在各个城镇之间,忙碌地组织着船只。每一艘船都被仔细地检查和准备,确保在战斗中能够发挥最大的作用。
与此同时,内官狗儿(后赐名彦回)率都指挥华聚作为前哨,先行出发。狗儿身材矮小,但眼神中透露出一股机灵和勇敢。他骑着一匹快马,带领着华聚和一队精锐士兵,迅速向浦子口进发。
当燕军到达浦子口时,盛庸等众将早已率军在此等候。那是一片宽阔的战场,双方的军队犹如两片巨大的乌云,对峙着,气氛紧张而压抑,仿佛空气中都弥漫着硝烟的味道。盛庸站在南军的阵前,他宛如一座坚毅的山峰,身穿的铠甲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冷硬的金属光泽,那层层叠叠的甲片如同鱼鳞般紧密排列,像是在诉说着主人的坚韧不拔。他手持宝剑,宝剑的剑身犹如秋水般清澈寒冷,剑柄上的装饰在微风中轻轻晃动,发出细微的声响。他面容严肃,那严肃的神情下隐藏着复杂的情绪,他的目光深沉而忧虑,心中充满了担忧。燕军的实力越来越强大,就像一头不断成长且日益凶猛的巨兽,而自己的军队却在一次次的战斗中逐渐疲惫,如同被不断磨损的刀剑,锋芒渐失。
“将士们,今日之战,关乎国家存亡。我们必须全力以赴,保卫朝廷!”盛庸大声喊道,他的声音如同洪钟大吕,在整个南军的阵地上空回荡。那声音中充满了力量,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威严,也饱含着对国家的忠诚和对胜利的渴望。这声音仿佛是一把火,试图点燃南军将士们心中渐渐熄灭的斗志之火。
南军将士们齐声高呼:“保卫朝廷!保卫朝廷!”那呼喊声汇聚在一起,如同汹涌澎湃的海浪,一浪高过一浪,在空气中掀起一阵强烈的声浪。士兵们的眼神中重新燃起了火焰,他们握紧手中的武器,那武器因为长时间的使用而有了磨损,但此刻在他们手中却仿佛有了新的生命。他们的身体站得笔直,如同林立的标枪,每个人都准备为了保卫朝廷,奉献出自己的一切。
燕王看着对面的南军,他骑在高大的战马上,那匹马如同他的亲密伙伴,感受到主人的豪情壮志,不安地刨着蹄子。燕王的目光坚定而炽热,心中涌起一股豪情。他就像一个站在命运十字路口的勇士,面前的道路充满了未知和挑战,但他毫不畏惧,心中只有勇往直前的信念。
“燕军将士们,今日我们要为了正义而战!为了清除奸臣,恢复国家的安定,我们必须奋勇向前!”燕王高呼道。他的声音如同雷鸣般响亮,在燕军的阵营中激起一阵狂热的回应。那声音中蕴含着一种强大的号召力,仿佛有一种魔力,能让燕军将士们毫不犹豫地追随他,哪怕是走向死亡的深渊。
燕军将士们也齐声高呼:“为了正义!为了正义!”他们的呼喊声如同咆哮的狮群,充满了力量和斗志。燕军将士们个个勇猛无比,他们如同一股钢铁洪流,冲向南军的阵地。他们的脚步整齐而有力,每一步落下都像是在大地上敲响战鼓。骑兵们骑在战马上,战马奔腾着,马蹄扬起的尘土如同巨大的黄龙,在军队的后方飞舞。骑兵们的身姿矫健,他们身体前倾,手中的长枪直指前方,眼神中透露出一股一往无前的决绝。步兵们紧跟在骑兵后面,他们手持刀剑盾牌,盾牌在身前排列得密不透风,如同移动的城墙。他们的口中喊着激昂的口号,冲向南军。
南军也不甘示弱,他们顽强抵抗,试图阻止燕军的进攻。盛庸一马当先,他挥舞着宝剑,冲入燕军的阵中。他的宝剑每一次挥舞都带起一片寒光,精准地刺向燕军士兵。他的动作敏捷而迅速,就像一只在森林中穿梭的猎豹。南军的骑兵们也分成几个小队,从不同的方向冲向燕军。他们的战马嘶鸣着,骑兵们在马背上做出各种战术动作,有的侧身挥剑,有的俯身用长枪刺杀。南军的步兵们则坚守着自己的阵地,他们将盾牌重重地砸在地上,形成一道道坚固的防线,然后从盾牌的缝隙中伸出武器,与燕军进行着激烈的搏斗。
战场上,刀光剑影交错纵横,喊杀声震天动地。刀剑相交的声音如同密集的雨点打在金属板上,清脆而刺耳。每一次碰撞都迸发出耀眼的火星,那些火星在阳光下闪烁,瞬间又消失在混乱的战场上。燕军将士们如猛虎下山,他们的攻击迅猛而激烈。一个燕军骑兵如同旋风般冲入南军步兵的阵营,他手中的长枪如同毒蛇出洞,瞬间刺倒了几个南军士兵。南军士兵们也毫不退缩,他们迅速围拢过来,用刀剑砍向燕军骑兵的战马。战马受惊,高高跃起,燕军骑兵在马背上努力保持平衡,但还是被南军士兵的武器划伤。
燕军的弓箭手在后方不断地放箭,箭矢如同漫天的飞蝗,密密麻麻地向南军飞去。箭矢在空中划过一道道黑色的弧线,发出尖锐的呼啸声。南军的盾牌手们迅速举起盾牌,盾牌上顿时响起一阵“砰砰”的箭矢撞击声。有的箭矢穿透了盾牌,射中了后面的士兵,被射中的士兵发出痛苦的惨叫,身体摇晃着倒在地上。南军的弓箭手也不甘示弱,他们同样向燕军回射着箭矢。双方的箭矢在空中交错飞过,形成了一片危险的箭幕。
然而,南军在燕军的猛烈攻击下,逐渐陷入了困境。燕军的攻击如同汹涌的潮水,一波接着一波,永不停歇。南军的防线开始出现漏洞,士兵们的伤亡数字不断攀升。盛庸看着自己的军队节节败退,他的心中充满了绝望。
燕王在战斗中表现得非常英勇,他亲自率领精锐骑兵直冲向盛庸的阵地。他挥舞着宝剑,如同一尊战神,无人能挡。盛庸的军队在燕王的攻击下,稍稍后撤了一点。
就在燕王准备继续进攻的时候,他突然想到了一个计策。他决定暂且与朝廷议和,然后率军北撤,等待时机。
“停止进攻!”燕王大声喊道。
燕军将士们听到命令,立刻停止了攻击。燕王看着盛庸,说道:“盛将军,今日之战,双方都有损失。我不想再看到更多的人死去。我愿意与朝廷议和,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盛庸看着燕王,心中充满了疑惑。他不知道燕王的真实意图是什么,但他也不想继续战斗下去了。
“燕王,你的议和条件是什么?”盛庸问道。
燕王说道:“我只希望朝廷能够清除奸臣,恢复我的爵位,让我能够回到北平,继续为国家效力。”
盛庸沉默了片刻,说道:“我会将你的议和条件转达给朝廷。但我不能保证朝廷会同意你的条件。”
燕王点了点头,说道:“好,我等待朝廷的答复。”
就在燕王准备率军北撤的时候,高煦率领骑兵赶到了。燕王看到高煦,心中大喜。他急忙起身,柱着斧钺,抚摸着高煦的脊背说:“你要多帮助世子啊!他有许多疾病。”
高煦听了燕王的话,心中充满了感动。他暗暗发誓,一定要为燕王效力,即使赴汤蹈火也在所不辞。
“父王放心,儿臣一定不负您的期望。”高煦说道。
燕王点了点头,说道:“好,我们继续战斗。”
燕王亲率精锐骑兵直冲向盛庸的阵地。盛庸的军队在燕王的攻击下,再次陷入了混乱。南军将士们看到燕王如此勇猛,心中充满了恐惧。他们纷纷后退,不敢再与燕军对抗。
此时,朝中大臣中有许多人派遣使者来到燕军营中,对如今如何渡江及以后进入京城献计献策。燕王看着这些使者,心中充满了喜悦。
建文帝刚要派遣都督佥事陈瑄率水军前去增援盛庸,可陈瑄已向燕军投降。陈瑄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将领,他深知燕军的强大。
当陈瑄率领水军向燕军投降时,燕王非常高兴。他亲自迎接陈瑄,对他表示了欢迎和赞赏。
“陈将军,你的到来,让我军如虎添翼。我一定会重用你。”燕王说道。
陈瑄感激涕零,说道:“多谢燕王。我愿为燕王效力,共同为国家的安定而努力。”
当时兵部侍郎陈植率水师于长江,部下议谋要向燕军投降。金都督首先想要叛变,陈植以忠孝大义斥责他,遂为其所害。陈植是一位忠诚的将领,他不愿意背叛朝廷。他的部下们却被燕军的强大所震慑,想要投降。金都督为了自己的利益,决定背叛陈植。
“陈将军,你何必如此固执呢?燕军如此强大,我们根本无法抵抗。不如投降燕军,还能保住性命。”金都督说道。
陈植听了金都督的话,非常愤怒。他指着金都督骂道:“你这个叛徒!你忘记了自己的职责和忠诚吗?我们是朝廷的将领,应该为国家而战,而不是为了自己的利益而投降。”
金都督恼羞成怒,他拔出宝剑,刺向陈植。陈植躲闪不及,被金都督刺中要害,倒在了地上。
金都督率众向燕军投降,并且主动要求奖赏。燕王闻后,非常愤怒。他认为金都督是一个不忠不义的人,不能容忍他的行为。
“将金都督斩首!”燕王大声说道。
燕军将士们立刻将金都督抓起来,斩首示众。燕王又派人用棺材收敛好陈植的尸首,派兵护送安葬在白石山。
几天后,陈瑄坐船从江上前来归降。燕王乃祭典大江之神灵,誓师要渡过长江。江面上,燕军船只相连,旌旗蔽日,金鼓大作。微风轻拂,江面上万里无波。燕军将士们士气高昂,他们准备迎接即将到来的战斗。
盛庸所率领的水军,在长江南岸列阵长达二百多里。全军士卒皆惊恐无措。他们看到燕军的阵势,心中充满了恐惧。他们不知道自己能否抵挡住燕军的进攻。
燕军渐渐逼近南岸,盛庸等整众待敌。燕王率众击鼓登岸,以数百精骑直冲入盛庸军中。盛庸的军马顿时溃散,被燕军追杀数十里之远。盛庸单骑落荒而逃,余下的将士全都解甲归降。
众将请求率军直捣京城,燕王说:“镇江乃是咽喉要地,若不把它攻下,往来都不方便。若是先能攻下镇江,那么敌军的形势便更加危机了。”
于是,燕王令归降的船只系上黄旗,往来江中。镇江守城士兵望见后,皆惊恐地说:“水师都已投降了,我们怎么办呢?”
守城将领童俊看到燕军的威势,心中充满了恐惧。为了避免更多的人死去,他决定率众献城投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