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一章:燕王东昌之战大败-(2)
燕军悄悄地接近大名,士兵们小心翼翼地行动,尽量不发出声响。
“一定要迅速行动,不能让南军有反应的时间。”燕王下令道。
燕军如猛虎下山般冲向大名,焚掉了南军的粮草军饷。
几天后,冬日的阳光洒在大地上,却无法驱散空气中的寒意。燕王朱棣率领着浩浩荡荡的燕军行至汶上,这座古老的城镇在燕军的铁蹄下微微颤抖。
“吾军士气正盛,今日必取济宁!”燕王大声说道,声音中充满了自信和威严。
燕军将士们个个精神抖擞,他们身着黑色战甲,手持长枪大刀,迈着坚定的步伐向前挺进。他们的脸上洋溢着胜利的喜悦,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
很快,燕军便占据了济宁。这座城市的百姓们惊恐地看着燕军的到来,他们不知道自己的命运将会如何。燕王下令不得扰民,燕军士兵们严格遵守命令,静静地驻扎在城市中。
而此时,盛庸和铁铉得知燕王的行动,心中充满了忧虑。他们知道,燕王的势力越来越强大,如果不加以阻止,后果不堪设想。
“燕王势大,我们必须尽快采取行动。”盛庸说道,他的脸上露出凝重的神情。
“没错,我们不能坐以待毙。”铁铉点头表示同意。
于是,盛庸和铁铉率军紧跟其后,在东昌安营扎寨。先锋将孙霖则驻扎在滑口,准备随时迎击燕军。
孙霖是一位年轻勇敢的将领,他身材高大,面容英俊,眼神中透露出坚定的信念。他率领着自己的部队,日夜警惕地守卫着滑口。
燕王手下的将领朱荣和刘江得知孙霖的驻地后,决定袭击他的阵地。他们率领着一支精锐部队,悄悄地接近滑口。
朱荣身材魁梧,满脸胡须,他手持一把大刀,威风凛凛。刘江则身材瘦小,但眼神中却透露出机智和勇敢。他们相互配合,带领着士兵们小心翼翼地前进。
当他们接近孙霖的阵地时,突然发起了攻击。孙霖的士兵们措手不及,被打得节节败退。
“冲啊!杀了他们!”朱荣大声喊道。
士兵们奋勇向前,与孙霖的士兵展开了激烈的战斗。孙霖见势不妙,急忙组织反击。但朱荣和刘江的攻击非常猛烈,他的部队渐渐陷入了困境。
最终,朱荣和刘江将都督唐礼活捉,孙霖则带着残兵败将逃走了。
过了几天,天空阴沉,寒风呼啸。燕王朱棣率领着燕军行至东昌。盛庸和铁铉等人闻听燕王大军就要杀到,心中充满了紧张和不安。
“燕王来势汹汹,我们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盛庸说道。
“没错,我们要让燕王知道我们的厉害。”铁铉坚定地说道。
于是,他们宰杀牛羊设宴犒赏三军将士,誓师鼓舞众将士。盛庸站在高台上,看着下面的士兵们,心中充满了感慨。
“兄弟们,燕王野心勃勃,妄图篡位。我们作为朝廷的将士,必须保卫国家,保卫百姓。今日之战,关乎国家的命运,关乎我们的荣誉。我们要奋勇杀敌,不畏生死,为了国家,为了百姓,为了我们的荣誉而战!”盛庸大声说道。
士兵们听了盛庸的话,心中充满了斗志。他们高举武器,大声呼喊:“为了陛下!为了荣誉!”
盛庸挑选了一些骁勇士兵组成敢死队,背靠城墙列阵,盛庸神色凝重地挑选出一群最为骁勇的士兵,组成敢死队。这些士兵们背靠着古老而坚实的城墙,坚毅地列阵以待。他们手中紧握着火器毒箭,那冰冷的金属在阳光下闪烁着森寒的光芒。每一个敢死队员的眼神中都透露出坚定无比的神色,他们深知自己此刻肩负着保卫家园守护荣誉的重大使命。他们的身躯紧绷,如同蓄势待发的猎豹,只等敌人的到来。
与此同时,燕军在经历了一连串的胜利之后,士气高昂,却也不免生出了一丝轻敌之意。他们的队伍浩浩荡荡地开来,旌旗飘扬,战鼓震天。当他们望见盛庸率军列队迎战时,燕军将领们脸上露出了轻蔑的笑容。
“哼,盛庸小儿,竟敢与我军对抗。今日就让他们见识见识我们燕军的厉害!”一位燕军将领挥舞着手中的长剑,大声说道。燕军士兵们听到将领的呼喊,也纷纷跟着大声呼喊起来,那声音如雷霆般在战场上回荡。他们迈着坚定的步伐,击鼓前进,迅速迫近敌人。他们的铠甲在阳光下闪耀着光芒,手中的兵器散发着阵阵寒光。他们仿佛一群饥饿的猛兽,迫不及待地想要将眼前的敌人撕成碎片。
然而,他们却没有想到,盛庸的军队早已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当燕军如潮水般冲过来时,盛庸的军队立刻发射火器毒箭。火器的轰鸣声如同惊雷一般在战场上炸响,毒箭如雨点般射向燕军。燕军士兵们被火器所伤,纷纷倒地。他们痛苦地呻吟着,鲜血染红了大地。
“不好,有埋伏!”燕军将领大喊道。但此时已经来不及了,燕军陷入了混乱之中。他们惊慌失措地四处逃窜,躲避着火器毒箭的攻击。一些士兵被同伴撞倒在地,被后面的人踩踏而过。战场上一片混乱,燕军的士气瞬间降到了冰点。
就在这时,正值平安率军赶到,同盛庸的兵马汇合。平安是一位勇猛善战的将领,他骑着一匹高大的战马,身披银色铠甲,手持长枪,威风凛凛。他的到来让南军士气更高。
“兄弟们,杀啊!”平安大声喊道。他的声音如洪钟一般,在战场上回荡。南军士兵们听到平安的呼喊,顿时热血沸腾。他们奋勇向前,与燕军大战。他们的兵器相互碰撞,发出清脆的声响。战场上刀光剑影,喊杀声震天。
燕王朱棣见势不妙,心中暗暗吃惊。他没有想到盛庸的军队如此顽强。他的眼神中闪过一丝忧虑,但很快又被坚定所取代。
“不要惊慌,稳住阵脚!”燕王大声喊道。他的声音充满了威严,让燕军士兵们心中稍定。燕王率领精锐骑兵冲入敌军左翼,杀入其间。他手持长枪,左冲右杀,如入无人之境。他的身影如同闪电一般,在战场上穿梭。他的长枪每一次挥动,都能带起一片血雨。
盛庸的军队排列密集,将燕王包围数层。燕王左冲右杀却无法冲出包围。他的心中充满了焦虑和愤怒。
“难道今日我朱棣就要命丧于此吗?”燕王心中暗暗想道。
就在这时,朱能和周长率领少数民族组成的骑兵奋力从东北角杀入重围。朱能身材高大,面容刚毅,他手持一把大刀,勇猛无比。周长则身材瘦小,但眼神中透露出机智和勇敢。他们带领着骑兵们奋勇向前,与盛庸的军队展开了激烈的战斗。
盛庸见朱能和周长杀来,心中大惊。他急忙令撤回在西南角围攻燕王的部队前去抵御。围攻燕王的攻势才稍稍缓解。
朱能即率军冲入敌阵,奋力拼死搏战,帮助燕王冲出重围。他大声呼喊着,挥舞着大刀,与敌人展开了殊死搏斗。
“大王,快走!”朱能喊道。
燕王看着朱能,心中充满了感激。
“朱能,今日之恩,我朱棣铭记在心。”燕王说道。
燕王冲出重围后,张玉却不知燕王已经杀出。他又率军冲入重围去救燕王。张玉是燕王的得力将领,他身材魁梧,面容英俊,眼神中透露出坚定的信念。
“大王,张玉来也!”张玉大声喊道。
张玉带领着士兵们奋勇向前,与盛庸的军队展开了激烈的战斗。然而,不幸的是,张玉在战斗中战死沙场。
盛庸率军乘胜追击,擒斩燕军一万多人。燕军被打得大败,遂掉头向北逃去。盛庸敦促大军继续追杀,又斩杀了无数燕军。
东昌战场上,硝烟弥漫,喊杀声震天。燕王朱棣身处乱军之中,多次陷入极度危险的境地。南军众将奉建文帝诏书,没有人敢真正地去砍杀燕王。燕王也明知此事,所以才敢与南军短兵相接地搏杀。
燕王尤其精于骑射,他的箭术如神,追击的人每每为他所射杀。每当箭矢离弦,在空中划过一道优美的弧线,准确地命中目标时,燕王的心中便涌起一股强烈的自信。
随着战斗的进行,燕军逐渐陷入劣势。后来大败向北撤退时,燕王只身一人独自殿后。他的眼神中透露出坚定的决心,仿佛一座不可撼动的山峰。追击他的南军有一百多人,但没有一人敢逼得太近。他们畏惧燕王的威名,也担心违抗诏书带来的后果。
燕王骑在战马上,目光冷峻地扫视着周围的南军。他的身姿挺拔,散发着一种威严的气息。此时,正值高煦与指挥华聚等人率军赶到。高煦年轻英俊,眼神中充满了斗志。他率领着士兵们冲向盛庸的追兵,如猛虎下山一般。
“父王,儿臣来也!”高煦大声喊道。
士兵们奋勇作战,击退了盛庸的追兵,俘获敌几名副将而去。燕王见后非常高兴,他看着高煦,心中充满了欣慰。又因高煦长得像自己,特意慰劳了他。
“吾儿英勇,不愧是我朱棣之子。”燕王说道。
薛禄也多次击退南军的追军。他身材魁梧,力大无穷,挥舞着大刀,如战神一般。他的勇猛让南军士兵望而生畏。
燕王闻听张玉战死的消息后,心中如同被重锤击中一般。张玉是他的得力战将,跟随他多年,立下了无数战功。燕王的眼眶瞬间湿润,泪水夺眶而出。
“胜败乃是兵家常事,不足以忧虑。可如今正值艰难之际,却失去了张玉这样的良将,实在令人悲痛欲绝啊!”燕王痛哭着说。他的声音中充满了悲伤和无奈。
战场上的风依旧凛冽,吹在燕王的脸上,仿佛在诉说着战争的残酷。燕王的心中充满了对张玉的思念和愧疚。他后悔自己没有更好地保护张玉,让他在这场战争中失去了生命。
后来率军撤回与众将平时谈论时,每每提及东昌战事,燕王便陷入深深的悲痛之中。
“自从东昌一役失去张玉之后,我至今仍寝食不安。”燕王涕下不已,声音颤抖。众将也全都跟着落泪,他们深知张玉的重要性,也为失去这样一位战友而感到痛心。
在论功行赏时,燕王对侍臣说:“若论救难之功谁最大,当数张玉为最大。”遂追封其为荣国公河间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