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二章:严嵩与夏言的矛盾-(2)
为了表示对严嵩的信任和嘉奖,朱厚熜下了一道百余言的诏书。诏书中,他对严嵩的功绩进行了肯定,称赞他“忠勤敏达”。同时,他还赐严嵩银匾“忠勤敏达”,并赐他家的储藏盖有皇帝印章文书之楼为“琼翰流辉”信奉道教玄功做法事之阁为“延恩堂”,曰“忠弼”。
又过了两个月,寒风凛冽,吹得皇宫的琉璃瓦瑟瑟作响,似乎在预示着即将到来的激烈政治风暴。在这压抑的气氛中,给事中童汉臣伊敏生喻时等人心忧国家,决心再次向严嵩发起挑战。
童汉臣,这位正直的官员,眼神中透着坚定与无畏。他站在自家的书房中,烛光摇曳,映照着他那严肃的面容。他紧握着毛笔,心中思索着严嵩的种种恶行,笔下的弹劾奏章如行云流水般一气呵成。“严嵩祸国殃民,若不除之,朝堂将永无宁日,百姓亦将受苦受难。”童汉臣喃喃自语,眼中闪烁着愤怒的火花。
伊敏生和喻时也同样愤慨,他们与童汉臣一同商议,决定再次联名上疏。三人齐聚一堂,气氛庄重而严肃。
“此次弹劾,定要让严嵩受到应有的惩处。”伊敏生握紧了拳头,目光坚定。
“没错,我们不能让他继续为非作歹。”喻时点头表示赞同。
他们的奏章如同一颗颗重磅炸弹,投向了严嵩所在的权力堡垒。奏章中详细列举了严嵩的贪污受贿结党营私欺上瞒下等诸多罪行,言辞犀利,证据确凿。
与此同时,远在四川的巡按御史谢瑜也在密切关注着朝堂局势。他深知严嵩的危害,虽身处偏远之地,但那颗为朝廷除奸的心却从未动摇。谢瑜在简陋的官衙中,面对堆积如山的卷宗,眉头紧锁,苦苦思索着如何才能让皇帝看清严嵩的真面目。终于,他下定决心,提起笔来,写下了一封言辞恳切的上疏。
“尧舜执政相继一百四十年,诛四凶,方保天下太平。而陛下数月之间,转身功夫,四凶已诛其中两个,如郭勋胡守中。而另两个是张瓒严嵩。请陛下鼓起勇气,当机立断,赶紧治两人罪以快人心。”谢瑜的上疏如同一把利剑,直指严嵩的要害。
当这些弹劾奏章呈送到朱厚熜面前时,朝堂上的气氛顿时紧张起来。朱厚熜坐在龙椅上,面色阴沉,仔细阅读着奏章。他心中清楚,严嵩在朝堂上确实有诸多非议,但严嵩对他的顺从和迎合,又让他有些难以割舍。
严嵩得知又被弹劾,心中大惊失色。他匆匆赶到皇宫,跪在朱厚熜面前,涕泪横流。“陛下,臣冤枉啊!臣对陛下忠心耿耿,日月可鉴。这些人是嫉妒臣受陛下宠爱,故意陷害臣啊。臣愿乞求罢官,以证清白。”严嵩一边哭诉,一边偷偷观察朱厚熜的表情。
朱厚熜看着严嵩的样子,心中有些犹豫。他缓缓说道:“严嵩,你先起来吧。朕会仔细考虑此事。”
严嵩感激涕零地站起身来,说道:“多谢陛下信任,臣愿听候陛下处置。”
回到府中,严嵩如热锅上的蚂蚁,坐立不安。他召集亲信党羽,商议应对之策。
“大人,如今形势危急,我们该如何是好?”一名亲信焦急地问道。
严嵩沉思片刻,说道:“我们必须想办法让皇上相信那些弹劾之词都是无中生有。你们去打听一下,看看能不能找到这些弹劾官员的把柄,将他们扳倒。”
亲信们领命而去,开始四处活动。
朱厚熜在权衡利弊之后,决定再次安慰诏谕挽留严嵩。他下旨给严嵩:“朕深知卿之忠诚,这些弹劾之词,朕不予采信。卿无需担忧,继续为朕效力。”
严嵩接到圣旨,松了一口气。
然而,这场政治斗争并没有就此结束。不久之后,谢瑜童汉臣因他事被罢官。
到了1543年四月,京城的春天本应是繁花似锦生机勃勃的景象,但在宫廷与朝堂的权力漩涡中,却弥漫着压抑和阴谋的气息。
严嵩终于解除了礼部事务,这看似是一个普通的人事变动,实则是他迈向权力巅峰的重要一步。当这一消息传出,朝廷内外百官们的心中都泛起了不同程度的波澜。一些善于钻营的官员,眼中闪烁着狡黠的光芒,他们仿佛看到了新的晋升机会;而那些坚守正义的官员,则暗暗担忧,深知这可能预示着朝堂将陷入更深的黑暗。
严嵩进入内阁后,犹如一条蛰伏已久的毒蛇,开始慢慢展露它的毒牙。他深知权力的滋味,更懂得如何运用权柄来为自己谋取最大的利益。内阁之中,原本的权力平衡被彻底打破。严嵩凭借着皇帝的宠信,迅速建立起自己的权威。
在那庄严肃穆的内阁议事厅里,阳光透过雕花的窗户洒在地上,形成一片片光影。严嵩端坐在自己的座位上,眼神中透着一股傲慢与贪婪。每当有官员前来商议事务,他总是微微仰着头,用一种居高临下的眼神审视着对方。
“大人,这是关于北方边境防御的计划书,请您过目。”一位官员小心翼翼地将奏章递上,声音中带着一丝敬畏。
严嵩接过奏章,随意地翻阅着,嘴角时不时泛起一丝冷笑。“就这点东西,也敢拿来呈给皇上?去重新拟一份,要详细些,明白吗?”严嵩的话语中充满了不耐烦,官员唯唯诺诺地退下,额头满是冷汗。
内外百官们很快就明白了新的规则:有所建议报告什么,都必须先通报严嵩允许,然后才能上报朱厚熜。于是,严嵩的府邸前顿时热闹非凡,登门为他送礼行贿者盈门不断。那些怀揣着各种目的的官员们,带着金银财宝奇珍异宝,排着长队等待着严嵩的接见。
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严嵩府第的大门前早已人满为患。官员们穿着华丽的朝服,却不顾形象地挤在一起,低声下气地与门房交谈着,希望能尽快见到严嵩。
“劳烦小哥通报一声,我有要事相商。”一位胖胖的官员满脸堆笑,手中紧紧握着一个精美的礼盒。
“去去去,没看到这么多人吗?大人岂是你想见就能见的?”门房不耐烦地呵斥着,眼睛却紧紧盯着官员手中的礼盒。
胖官员心领神会,连忙将礼盒递上,陪着笑脸说:“小哥辛苦,这点小意思,不成敬意。”
门房接过礼盒,脸色稍缓,说道:“等着吧,我去看看大人有没有空。”
在这一片阿谀奉承之中,大学士翟銮显得格格不入。翟銮出身名门,学识渊博,一向以清正廉洁刚正不阿著称。他的声望地位在朝廷中本就比严嵩高,但他为人正直,不屑于使用阴谋诡计,因此在势力上却无法与严嵩竞争。
翟銮站在自己的书房中,望着窗外的景象,心中充满了忧虑。他深知严嵩的所作所为必然会给朝廷带来灾难,但他又无力阻止。“难道就任由严嵩如此胡作非为吗?”翟銮喃喃自语,眉头紧锁。
而严嵩也视翟銮为眼中钉,肉中刺,决心要将他排挤出去。两人之间的矛盾日益加深,最终发展到互不相容的地步。
给事中周怡,一位年轻气盛充满正义感的官员,他目睹了严嵩的种种恶行和翟銮的困境,心中的怒火再也无法抑制。他坐在书房中,奋笔疾书,写下了一篇言辞激烈的上疏。
“陛下,今之朝堂,严嵩专权,结党营私,内外百官皆受其制。翟銮大人清正廉洁,却被其打压。如此下去,朝廷将忠奸不分,国将不国。望陛下明察,严惩严嵩,还朝堂清明。”周怡的上疏中,毫不留情地揭露了严嵩的罪行,言语中冒犯严嵩之处很多。
当周怡的奏书送上朝堂时,引起了轩然大波。严嵩看到奏书后,气得脸色铁青,他愤怒地咆哮道:“周怡小儿,竟敢如此诋毁我!我定不会放过他!”
朱厚熜看到奏书后,心中有些不悦。他虽然对严嵩的一些行为有所耳闻,但他更看重严嵩对自己的顺从和迎合。“周怡此举,未免有些过激。”朱厚熜心中想着,下令将周怡下狱。
周怡被押往大牢的路上,昂首挺胸,毫无惧色。“我虽入狱,但我相信正义终将战胜邪恶。”周怡大声说道,他的声音在街道上回荡,让许多百姓为之动容。
不久之后,翟銮因为第二子非法占有房产被人揭发。严嵩抓住这个机会,大肆渲染,在朱厚熜面前添油加醋。朱厚熜听信了严嵩的话,最终取消了翟銮的官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