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添加书签(永久书签)
听书 - 如果这是明史
00:00 / 00:00

+

-

语速: 慢速 默认 快速
- 9 +
自动播放×

成熟大叔

温柔淑女

甜美少女

清亮青叔

呆萌萝莉

靓丽御姐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A-
默认
A+
默认
绿色
蓝色
日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如果这是明史》 1/1
上一页 设置 下一章

  第二百八十四章:倭患中的宋素卿事件-(2)

   “传朕旨意,判宋素卿死罪,即刻执行。放瑞佐回本国,让他带话给日本方面,今后若再有此类扰乱朝贡之事,绝不轻饶!”朱厚熜的声音在御书房中回荡。

   当判决下达的那一刻,宋素卿面如死灰,瘫倒在地。他知道自己的生命即将走到尽头。而瑞佐则松了一口气,心中暗自庆幸能够逃过一劫。

   到了1546年,宁波与台州的沿海地区,海风呼啸,海浪汹涌地拍打着岸边的礁石,发出震耳欲聋的轰鸣声。天空中乌云密布,仿佛一块巨大的黑色幕布笼罩着大地,给这片本就不安宁的海域增添了几分阴森恐怖的气息。海边的渔村,房屋错落有致地分布着,渔民们的船只停靠在港湾里,随着海浪轻轻摇晃。

   在村子里,渔民们结束了一天的劳作,正围坐在一起谈论着近日来倭寇的频繁活动。一位白发苍苍的老渔民皱着眉头,忧心忡忡地说:“这倭寇越来越猖獗了,真不知道什么时候是个头啊。”

   “听说他们在海上漂泊久了,没了食物,就上岸来抢夺。”一个年轻的渔民握紧了拳头,“我们可不能坐以待毙啊。”

   自从取消市舶司之后,这里的贸易秩序陷入了混乱。在宁波的一个繁华港口附近,一群日本商人正站在码头,望着堆积如山的货物,满脸愁容。他们的首领,一个名叫龟田的中年男子,焦急地踱步。

   “这可怎么办?我们的货物都托付给那些商人了,可现在他们都躲起来了。”龟田无奈地说道。

   旁边的一个年轻商人抱怨道:“那些商人太可恶了,欠了我们这么多债,多的达万两银子,少的也有几千两。我们只是想要回我们的钱,怎么就这么难呢?”

   “哼,我们当初真是太轻信他们了。现在倒好,我们连回家的路费都成问题了。”另一个商人也愤愤不平。

   在港口的另一边,几个奸商正躲在一个阴暗的角落里,偷偷地观察着日本商人的动静。其中一个尖嘴猴腮的商人小声说:“那些倭人肯定还会来找我们讨债的,我们得想个办法躲起来。”

   “可是躲得了初一,躲不过十五啊。我们欠了这么多钱,他们不会善罢甘休的。”另一个商人担忧地说。

   随着时间的推移,日本商人无奈之下,只好将货物托付给当地的权贵之家。然而,权贵之家更加贪婪,欠债比商人更多。在一个豪华的府邸里,一位身着华丽绸缎的权贵,正坐在太师椅上,对着一群手下大声呵斥。

   “你们这些笨蛋,这点小事都办不好。那些倭人的货物怎么处理的?”权贵不耐烦地问道。

   一个手下战战兢兢地回答:“大人,我们已经收下了货物,但是现在实在没有钱还给他们。”

   “没钱?那就拖着呗。他们能把我们怎么样?”权贵不屑地说道。

   日本商人在近海岛屿上苦苦等待,却始终收不到债。他们的食物逐渐匮乏,饥饿和愤怒在心中不断蔓延。

   “我们不能再这样下去了,我们要想办法拿回我们的钱。”龟田对着同伴们喊道。

   “可是我们能有什么办法呢?那些权贵之家根本不把我们放在眼里。”一个商人沮丧地说。

   “既然他们不仁,就别怪我们不义。我们干脆出海为盗,抢夺他们的金银珠宝,这样才能弥补我们的损失。”龟田眼中闪过一丝决绝。

   于是,这些原本是商人的日本人,开始出没于海上,成为了倭寇。他们驾驶着船只,在海上肆意游荡,寻找着猎物。

   “看,那边有一艘商船!”一个倭寇兴奋地喊道。

   倭寇们迅速靠近商船,挥舞着武器,登上了船。商船上的人们惊恐万分,四处逃窜。

   “把值钱的东西都交出来!”倭寇们大声喊道,手中的长刀在阳光下闪着寒光。

   “求求你们,放过我们吧。”商人们哀求着,但倭寇们毫不留情,抢走了船上的货物和金银财宝,还杀伤了许多人。

   沿海地区的权贵之家开始感到恐慌,他们担心倭寇的骚扰会影响到自己的利益和地位。在一个豪华的宴会上,几位权贵围坐在一起,商量着对策。

   “这些倭寇太可恶了,必须想办法把他们赶走。”一位权贵皱着眉头说道。

   “可是我们又不能亲自去对付他们,得找个借口让官府出兵。”另一位权贵阴险地笑了笑。

   “有了,我们就夸大事实,说倭寇在近海岛屿杀人掠夺,官府不出兵就是失职。”一位肥胖的权贵拍着大腿说道。

   于是,他们编造了各种谎言,向地方官施压。地方官听闻后,决定派出军队。然而,这些权贵之家却暗中与倭寇勾结,在军队出兵之前,将消息泄露给倭寇,让他们提前做好准备,自己则从中获利。

   在一次出兵行动中,明军按照计划前往倭寇盘踞的岛屿。将领李将军骑在马上,手持长枪,威风凛凛地指挥着军队。

   “将士们,我们一定要消灭这些倭寇,保卫沿海百姓的安全!”李将军大声喊道。

   士兵们齐声响应,士气高昂。然而,当他们到达岛屿时,却发现倭寇早已做好了防御准备。

   “怎么回事?倭寇好像知道我们要来。”李将军皱起了眉头。

   战斗开始后,明军发现倭寇的抵抗异常顽强,而且他们似乎对明军的行动了如指掌。明军陷入了苦战,伤亡惨重。

   “将军,我们中计了!这些倭寇肯定有人通风报信。”一名士兵焦急地说道。

   李将军心中充满了愤怒和无奈,他知道这次行动失败了。而那些权贵之家却在暗中偷笑,他们又可以从倭寇那里得到更多的好处了。

   他日,当倭人货物再次运到时,一切又如旧戏重演。权贵之家继续欠债,倭寇继续为盗,地方官继续出兵,却始终无法解决问题。

   长期如此,倭寇们心中的忿恨越来越深。龟田站在船头,望着茫茫大海,咬牙切齿地说:“我们带着国主的货物来到这里,却得不到货款。我们一定要夺取他们的金银珠宝作为补偿,否则绝不回去!”

   于是,倭寇们更加疯狂地盘据在海岛中,不断侵犯沿海各郡县。他们与当地一些生活贫苦的渔民勾结在一起,这些渔民为了生计,为倭寇提供情报和帮助。

   “只要跟着倭寇,我们就能有饭吃,有衣穿。”一个渔民无奈地说。

   甚至一些被罢官的士大夫及不得志的儒生也与他们勾结,为他们作向导。这些人心中充满了怨恨,他们认为自己的遭遇是社会不公造成的,于是不惜与倭寇合作,来报复社会。

   在这些人中,汪五峰徐碧溪毛海峰之徒,都是华人,他们伪称王号,带领着倭寇四处掠夺。而他们的宗族妻子儿子田产房屋,却都安全地留在原藉中,无人敢动。

   “哈哈,我们在这里逍遥自在,官府也拿我们没办法。”汪五峰得意地笑道。

   巡按浙江的御史陈九德深知问题的严重性,他日夜忧心忡忡,在书房中来回踱步。

   “这样下去,沿海地区将永无宁日。必须采取果断措施。”陈九德心中想道。

   于是,他向朱厚熜请求:“设置大臣,同时巡视浙江福建海道。开军门练兵捕讨,听从军法从事。”

   朱厚熜坐在皇宫的龙椅上,听着大臣们的汇报,面色凝重。他意识到海防问题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准奏。”朱厚熜说道。

   于是,朱纨被任命为右副都御史,巡抚浙江兼理福州兴州泉州与漳州。朱纨是一位正直有抱负的官员,他接到任命后,立刻着手准备赴任。

   朱纨骑着马,率领着一队随从,踏上了前往浙江的路途。他望着远方,心中充满了使命感。

   “我一定要整顿海防,消灭倭寇,还沿海百姓一个太平。”朱纨暗暗发誓。

   然而,朱纨未到,而停泊于宁波台州等地近海岛屿中的倭寇已登岸,攻掠郡县不计其数。官民房舍被焚毁达成百上千区。百姓们四处奔逃,哭声喊叫声响彻云霄。

   “倭寇来了,快跑啊!”一位妇女抱着孩子,惊慌失措地奔跑着。

   “救命啊!”一位老人摔倒在地上,无助地呼喊着。

   巡按御史裴绅看到这一幕幕惨状,痛心疾首。他立刻弹劾防海副使沈翰,守土参议郑世威也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请求“命朱纨严厉查禁出海交通倭寇,暗中勾结窝赃之人”。朱厚熜听从了他们的建议。

   朱纨到任后,深知问题的根源在于沿海的贸易混乱和权贵之家的勾结。他发布禁海令,凡是双樯海船,一律销毁,违令者斩。他亲自来到海边,监督禁海令的执行。

   “把那些违禁的船只都给我销毁!”朱纨大声命令道。

   士兵们纷纷行动起来,将一艘艘双樯海船拖到岸边,放火焚烧。火焰熊熊燃烧,照亮了整个海面。

   朱纨日夜练兵,严格纠察,他亲自训练士兵,传授他们作战技巧。

   “将士们,我们要保卫家园,就必须要有过硬的本领。”朱纨对士兵们说道。

   在朱纨的努力下,明军的战斗力逐渐提高。他几次找到停泊海盗的聚居地,果断进攻诛灭他们。在一次战斗中,朱纨身先士卒,率领士兵们冲向倭寇的营地。

   “杀啊!”朱纨挥舞着长剑,大声喊道。

   士兵们紧随其后,奋勇杀敌。倭寇们被打得措手不及,纷纷逃窜。

   朱纨又上奏说:“除掉外国强盗容易,除掉中国强盗难。除掉中国一般强盗容易,除掉中国衣冠之盗难。”他上报了横暴的贵官之家几个头目的姓名,请朱厚熜训戒他们,但却没有得到回音。

   在福建海道副使柯乔都司卢镗捕获九十多名勾结倭寇之人上报后,朱纨于演武场审核后立即处决。这一举动引起了轩然大波,那些被触犯之家纷纷大哗。

   “朱纨太过分了,他竟敢动我们的人!”一位权贵愤怒地说道。

   “我们一定要想办法扳倒他。”另一位权贵阴险地说。

   于是,他们开始暗示御史周亮给事中叶镗上奏改朱纨为巡视官。周亮和叶镗收受了权贵之家的贿赂,便按照他们的意思上奏。

   不久,朱纨又上奏:“长屿诸处大侠林参等人,号称‘刺达总管’,勾结倭寇进入港口作乱。更有大奸,擅自制造海船,逃入贼品为之作向导,蹂躏沿海地区。经审间证据确凿,应该正法。”

   奏章下交兵部,侍郎詹荣覆奏:“中国对待外国人,不以归顺与否要求他们,以此表明我们天地一样广阔的度量。朱纨所议论判处的都涉及重刑。请将此事下交都察院复核。”朱厚熜听从了这个意见。

   于是,御史周亮等人弹劾朱纨“办事不合常规,擅自杀人引起事端”,并牵涉到福建海防副使柯乔都指挥使卢镗“与朱纨结党擅自杀人,应该法办”。朱厚熜在权贵之家的压力下,罢免了朱纨,命他回原藉等候审判。

   朱纨得知这个消息后,悲愤交加。他站在海边,望着波涛汹涌的大海,泪流满面。

   “我一心为了国家,为了百姓,却落得如此下场。这世道还有公理吗?”朱纨仰天叹息。

   最终,朱纨在悲愤中自杀,舆论为之惋惜。同时,朝廷取消巡按御史一职,不再设置。

网址:www.kxs.me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
next
play
next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