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七章:于谦之死-(2)
此言一出,朝堂上一片寂静。大臣们面面相觑,有人惊讶于于谦的直言不讳,有人则在心中暗暗佩服他的勇气和担当。于谦深知,自己的这番话可能会引起轩然大波,但他早已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在他心中,国家的安危高于一切,哪怕为此背负千古骂名,他也在所不惜。
也先本以为俘虏了朱祁镇,就可以要挟大明王朝,获取无尽的财富和土地。然而,于谦的坚定立场让他的如意算盘落了空。朱祁镇在蒙古王庭,虽然身处险境,但也先却发现自己手中的这个人质如同鸡肋,毫无用处。正因为于谦的刚正不阿,朱祁镇才得以在各方势力的博弈中还朝。然而,也正是这一决定,为于谦埋下了杀头之祸的种子。
朱祁钰对于谦的功绩心知肚明,他为了表彰于谦,赏赐给他馆舍府第。于谦听闻此消息后,赶忙进宫谢恩。他跪在朝堂之上,眼中满是感激与坚定。
“陛下,汉朝霍去病当初不过是一个毛孩子,尚且知道这是什么意思,有什么值得特殊于别人的,而敢于贪图这样的赏赐!”于谦的声音微微颤抖,他的双手紧紧地握在一起,显示出他内心的坚决。他抬起头,望着朱祁钰,眼神中充满了忠诚与谦逊。
朱祁钰看着于谦,心中既感动又无奈。他知道于谦一心为公,从不贪图荣华富贵。“于爱卿,你为国家立下赫赫战功,这是你应得的赏赐。”朱祁钰试图说服于谦接受这份恩赐。
然而,于谦却连连摇头,他再次叩头谢恩:“陛下,臣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国家和百姓。如今国家多事,臣怎能安心享受这些赏赐?臣愿将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保卫国家的事业中去。”说完,于谦缓缓站起身来,他的身影在朝堂的烛光下显得格外高大。
于谦不仅拒绝了朱祁钰的赏赐,还将朱祁钰前前后后赐给他的玺书战袍铠甲弓箭刀剑帽子衣带之类的东西,小心翼翼地放在他的正屋大堂里。每一件物品,他都仔细地包好加封,上面工工整整地写着皇帝于何时所赐何物的字样。每逢过年遇节,他都会独自一人来到正屋大堂,恭敬地一一加以检看。
在那些动荡的日子里,于谦深感国家多事,责任重大。他常常夜间住宿在值班房里,不肯回家。值班房里,烛光摇曳,于谦坐在书桌前,眉头紧锁,专注地审阅着各种公文。他的眼神中透露出疲惫,但更多的是坚定。他时而拿起毛笔,在公文上批注着自己的意见;时而起身,在房间里来回踱步,思考着应对之策。
窗外,寒风呼啸,吹得窗户嘎吱作响。于谦却仿佛没有听到这一切,他的心中只有国家和百姓。自己肩负着保卫国家的重任,一刻也不能松懈。
于谦与皇帝内宫太监曹吉祥等人共掌兵事。曹吉祥等人本就是心胸狭隘之辈,他们嫉妒于谦的才华和威望,常常在背后搞小动作。于谦对这些人的行为深恶痛绝,他常常由于生气加以凌辱。
在一次军事会议上,曹吉祥提出了一个荒谬的建议,于谦当场予以驳斥。“你这是什么建议?简直是拿国家的安危开玩笑!”于谦的声音严厉而愤怒,他的目光如利剑般射向曹吉祥。
曹吉祥的脸色变得十分难看,他恼羞成怒地说道:“于谦,你不要太过分!我们也是为了朝廷着想。”
于谦冷笑一声:“为了朝廷着想?你们这些人只知道争权夺利,何曾真正为国家和百姓考虑过?”
从此,曹吉祥等人对于谦恨之入骨,他们在暗中勾结,企图寻找机会报复于谦。
时光荏苒,历史的车轮无情地向前滚动。终于,一场阴谋降临在了于谦的身上。
在一个阴暗的清晨,天空中阴云密布,不见天日。整个京城仿佛被一层厚厚的阴霾所笼罩,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来。于谦被诬陷入狱,罪名是莫须有的。
狱中,于谦的面容憔悴,但他的眼神依然坚定。他静静地坐在角落里,回忆着自己一生的所作所为。他不明白,自己一心为国,为何会落得如此下场。但他并不后悔,因为他知道,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国家和百姓。
“我于谦一生光明磊落,对得起天地良心。”于谦自言自语道。他的声音虽然微弱,但却充满了力量。
当于谦被杀头的消息传遍京城时,整个城市都沉浸在悲痛之中。街道上,人们默默地走着,眼中噙满了泪水。天空中,阴云仿佛也在为于谦的死而哭泣,寒风呼啸着,吹得人们的衣衫猎猎作响。
曹吉祥麾下,有一个指挥官叫朵耳。他听闻于谦被杀,心中悲痛万分。他来到于谦的刑场,一边以酒洒地表示祭奠,一边放声痛哭。他的哭声在寂静的街道上回荡,仿佛是在向这个世界诉说着于谦的冤屈。
曹吉祥看到朵耳的行为,气得暴跳如雷。他手持朴刀,冲到朵耳面前,用刀背狠狠地打他:“你这个叛徒,竟敢为于谦哭泣!”
朵耳却毫不畏惧,他抬起头,怒视着曹吉祥:“于谦是忠臣,他为国家立下了汗马功劳。你们这些小人,迟早会遭到报应的!”说完,朵耳继续一边祭奠,一边放声痛哭。
天下臣民,无不为于谦被杀感到冤枉。人们纷纷为于谦鸣不平,他们怀念于谦的忠诚和正直,怀念他为国家所做出的一切。
都督范广,为人勇武,而且得礼义,是于谦任命他为都督的。石亨因为嫉妒范广的才能,又因为他是于谦的亲信,便将他也杀了头。
在那金碧辉煌的皇宫大殿之中,阳光透过雕花的窗棂,洒下斑驳的光影。朝廷的大臣们身着华丽的朝服,神色庄重地齐聚一堂,论议着迎接朱祁镇还朝与复辟皇位的功劳。
武清侯石亨,身材魁梧,面容刚毅,此刻他昂首挺胸地站在大殿之上,眼中闪烁着难以掩饰的兴奋与自豪。他身着绣有华丽图案的侯爵服饰,那金色的丝线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仿佛在诉说着他的荣耀。石亨的心中充满了喜悦和得意,他回想起自己在这场风云变幻中的种种谋划与行动,觉得自己终于迎来了人生的巅峰时刻。
“陛下圣明,臣等幸不辱命,迎回太上皇,复辟皇位,此乃大明之幸,天下之幸。”石亨恭敬地向皇帝朱祁镇行礼,声音洪亮而坚定。他的眼神中透露出对皇帝的忠诚和对未来的憧憬。
朱祁镇坐在龙椅上,面带微笑,目光温和地看着殿下的群臣。他的心中也充满了感慨,经历了被俘和复辟的波折,他更加珍惜这来之不易的皇位。“石爱卿功不可没,朕当重重赏赐。”朱祁镇微微点头,示意太监宣读诏书。
太监手持诏书,尖声细语地念道:“封武清候石亨为忠国公,都督张軏为太平侯,张輗为文安侯,都御史杨善为兴济伯。石彪封定远伯,出任大同副总兵。以袁彬为锦衣卫佥事。夺大同总兵郭登的定襄伯爵位,而改任为南京都督佥事。从定羌驿召回廖庄,并恢复其原来的官职,仍为大理少卿。赠官已经死去的御史钟同为大理寺左丞,谥号恭愍,荫其子入太学读书。”
诏书宣读完毕,大殿内顿时响起一阵欢呼声。石亨等人纷纷跪地谢恩,他们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石亨心中暗自得意:“从今往后,我便是忠国公,位高权重,看谁还敢小瞧我。”他抬起头,看着皇帝,心中充满了感激之情。“陛下如此厚爱,臣定当肝脑涂地,为陛下效命。”石亨暗暗发誓。
都督张軏,身材较为矮小,但眼神中却透露出一股精明之气。他穿着崭新的侯爵服饰,心中充满了喜悦。“此次立下大功,终于得到了应有的赏赐。”他心中想着,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张軏向石亨投去了一个感激的眼神,他知道若不是石亨的谋划,自己也不可能有今天的荣耀。
张輗则显得较为沉稳,他静静地站在那里,心中虽然也很高兴,但却没有像石亨和张軏那样表现得过于激动。他深知,这一切来之不易,自己必须更加谨慎地行事,才能保住这份荣耀。
都御史杨善,一位年过半百的老者,他的脸上布满了皱纹,但此刻却焕发出一种别样的光彩。他心中感慨万千,自己一生为官,终于在晚年得到了如此殊荣。“这都是陛下的恩赐,我定当尽心尽力,为朝廷效力。”杨善心中默默说道。
石彪,石亨的侄子,年轻气盛,他得知自己被封为定远伯,并出任大同副总兵,心中兴奋不已。“我一定要在大同好好表现,不辜负叔父和皇帝的期望。”石彪心中暗暗下定决心。他身着崭新的铠甲,英姿飒爽,眼中透露出一股自信和骄傲。
袁彬,这位曾经陪伴朱祁镇在蒙古王庭度过艰难岁月的忠诚之士,此刻被封为锦衣卫佥事。他的心中充满了感慨,回想起在蒙古的日子,他不禁流下了激动的泪水。“陛下终于复辟了,我也算是没有辜负陛下的信任。”袁彬心中想着,他向皇帝深深地鞠了一躬,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
而大同总兵郭登,得知自己的定襄伯爵位被夺,改任为南京都督佥事,心中充满了无奈和失落。他站在大殿的一角,默默地看着石亨等人接受赏赐,心中暗自叹息。“我为朝廷守卫大同,立下赫赫战功,却落得如此下场。”郭登心中充满了委屈,但他却不敢表露出来,只能默默地接受这一切。
在定羌驿的廖庄,接到朝廷召回的消息,心中百感交集。他回想起自己曾经的遭遇,心中充满了感慨。“终于可以回到朝廷了,我一定要好好为朝廷效力。”廖庄心中想着,他立刻收拾行李,踏上了回京的路途。
已经死去的御史钟同,他的家人得知皇帝赠官,并谥号恭愍,荫其子入太学读书,心中充满了感激和悲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