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一章:朱高炽即位和他的施政举措-(2)
朱高炽听后,陷入了沉思。他的内心开始权衡利弊,一方面,他知道大枣的供应确实数量庞大,可能会给百姓带来沉重的负担;另一方面,他又担心减少供应会影响皇宫内廷的香火之用。
蹇义夏原吉在一旁静静地听着,他们的脸上也露出了思考的神情。蹇义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大臣,他深知国家财政的紧张,也明白百姓的疾苦。他微微点头,对杨士奇的话表示认同。
夏原吉则是一位善于理财的大臣,他考虑的更多的是财政的平衡。他说道:“陛下,大枣的供应确实数量较大,但如果突然减少一半,可能会对惜薪司的工作产生一定的影响。我们是否可以逐步减少供应,以避免不必要的麻烦?”
朱高炽听了夏原吉的话,点了点头,说道:“夏爱卿所言有理。但杨爱卿的话也有道理,大枣的供应确实应该减少。我们可以先减少一半的供应,看看情况如何,如果有需要,再进行调整。”
杨士奇听到朱高炽的决定,心中松了一口气。他再次跪地行礼,说道:“陛下圣明。臣以为,减少大枣的供应不仅可以减轻百姓的负担,还可以为国家节省开支。我们可以将这些节省下来的资金用于其他更重要的地方,比如水利建设赈灾救济等。”
朱高炽微笑着点了点头,说道:“杨爱卿所言极是。朕这些天来,宫中的事情实在太多都挤在一起了,对这件事是在急促中答应的,没有时间详加考虑。”
朱高炽当即下令减去大枣常年供应额的一半。又对蹇义等人说:“你们三人,都是朕所倚重的,应当知而尽言,朕有做得不合适的地方,多所匡正才是。”
蹇义夏原吉和杨士奇齐声说道:“陛下圣明,臣等定当竭尽全力,为陛下分忧解难。”
此时,朱高炽的心中又想起了另一件事情。他说道:“如今国家官员众多,有些部门存在着冗官现象,这不仅浪费了国家的财政资源,还影响了政府的工作效率。朕决定下令吏部裁汰多余官员。”
杨士奇等人听了朱高炽的决定,纷纷表示赞同。他们知道,裁汰冗官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但也是必要的改革措施。
过了一个月,京城的天空格外湛蓝,洁白的云朵如同柔软的棉花糖飘浮在空中。微风轻拂,带来丝丝凉意,让人感到心旷神怡。
皇帝朱高炽身着明黄色的龙袍,端坐在御书房中。他微微皱着眉头,手中拿着一份奏折,眼神中透露出深深的思索。
此时,朱高炽的心中正想着京城地区的山林与河川之利。他深知这些自然资源对于百姓的重要性,也明白应该让百姓能够充分利用这些资源来改善生活。他放下奏折,站起身来,缓缓走到窗前,望着窗外的景色。
御书房外,是一片美丽的花园。绿树成荫,花朵绽放,五彩斑斓的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朱高炽看着这美丽的景色,心中涌起一股感慨。他想到了百姓们,他们也应该能够享受到大自然的恩赐。
朱高炽转过身来,对身边的太监说道:“传朕旨意,从居庸关以东到天寿山这一片山林禁止樵采,其余山林河川不得禁止民人利用。”
太监恭敬地应道:“遵旨。”
朱高炽微微点头,他的心中充满了对百姓的关爱。这片山林是京城的重要生态屏障,但也不能因此而剥夺百姓利用其他山林河川的权利。他希望通过这样的举措,既能保护生态环境,又能让百姓受益。
与此同时,在河南地区,黄河泛滥,洪水肆虐,百姓们的生活陷入了困境。朱高炽得知这个消息后,心中十分焦急。他立刻下令右都御史王彰前往抚恤军民,免除当年粮食税收。
王彰接到旨意后,不敢有丝毫怠慢,立即带领着一队人马奔赴河南。王彰是一位正直廉洁心系百姓的官员,他深知此次任务的重要性。他骑在马上,心中充满了使命感。
一路上,王彰看到了许多受灾的百姓。他们的房屋被洪水冲毁,田地被淹没,生活陷入了绝境。王彰的心中充满了同情,他暗暗发誓,一定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帮助百姓度过难关。
当王彰到达河南后,他立即投入到工作中。他走访了受灾的村庄,了解百姓的需求。他看到百姓们无助的眼神,心中十分难过。他安慰百姓们说:“陛下心系百姓,派我来抚恤你们。大家不要担心,朝廷一定会帮助你们重建家园。”
百姓们听了王彰的话,心中充满了感激。他们纷纷跪地,高呼:“陛下圣明!”
王彰扶起百姓们,开始组织救援工作。他调派粮食和物资,发放给受灾的百姓。他还组织人员修复被洪水冲毁的房屋和道路,帮助百姓恢复生产生活。
在王彰的努力下,河南的灾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百姓们的生活逐渐恢复了正常,他们对朝廷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而在京城,工部奏称修理军器须从民间征收漆布。朱高炽听了这个奏报后,陷入了沉思。他想起了百姓们的疾苦,深知不能再给百姓增加负担。
朱高炽对工部官员说道:“修理军器固然重要,但不能以牺牲百姓的利益为代价。下令一律给钱收买漆布,不得从民间征收。”
工部官员们听了皇帝的话,心中十分敬佩。他们纷纷表示,一定会按照皇帝的旨意去办。
朱高炽接着说道:“古时征收土地赋税,是随着土地产什么收什么,不强收其所不产的东西。近些年来,比如丹漆石青这一类东西,有关衙署不管当地产与不产,一概下令郡县进行征收。小民为此拿出多年积蓄的金币,到处购求还须缴纳各种税款,掌理这方面事务的小吏又从中沾奸取巧。所有这一切都应禁止。”
官员们纷纷点头,表示赞同皇帝的观点。
此时的大地笼罩在一片宁静之中。然而,在苏州松江常州杭州嘉兴湖州六府,一场水患却打破了这份宁静。
左通政使乐福正焦急地站在朝堂之上,他微微皱着眉头,手中拿着一份奏折,上面详细记录了六府水灾的情况。
乐福深吸一口气,稳定了一下自己的情绪,然后缓缓开口道:“陛下,苏州松江常州杭州嘉兴湖州六府发生水灾,百姓受灾严重,田地被淹,房屋倒塌,无数百姓流离失所。臣恳请陛下等到来年一并征收这些地方的赋税,以缓解百姓的压力。”
朝堂之上,气氛凝重。皇帝朱高炽端坐在龙椅上,微微皱着眉头,眼神中充满了关切。朱高炽身材略显富态,面容和善,给人一种亲切感。他的眼神中时常闪烁着智慧的光芒,让人感受到他的睿智和深思熟虑。
朱高炽听了乐福的奏报,心中十分沉重。他深知水灾给百姓带来的痛苦,也明白减轻赋税对于百姓的重要性。他微微点头,说道:“朕深知百姓之苦,此次水灾确实给六府百姓带来了巨大的灾难。朕同意等到来年一并征收这些地方的赋税,同时,朝廷不得令用钱钞布帛代交赋税,以确保百姓的利益。”
乐福听了皇帝的话,心中松了一口气。他跪地谢恩,说道:“陛下圣明,臣代六府百姓谢陛下隆恩。”
与此同时,在直隶广宗县,洪水肆虐,百姓们的生活陷入了绝境。房屋被冲毁,田地被淹没,人们四处逃窜,寻找着安全的地方。
朝廷得知广宗县的灾情后,立即下令发放赈济。一队队官兵带着粮食衣物和药品,奔赴广宗县。他们不顾洪水的危险,挨家挨户地发放赈济物资,帮助百姓度过难关。
在广宗县的一个小村庄里,一位老人正坐在废墟上,眼神中充满了绝望。他的房屋被洪水冲毁了,所有的财产都被冲走了。他不知道该如何生存下去。
就在这时,一群官兵来到了村庄。他们带来了粮食和衣物,递给老人。老人接过物资,眼中流下了感激的泪水。他颤抖着声音说道:“感谢陛下,感谢朝廷。在我们最困难的时候,朝廷没有忘记我们。”
官兵们安慰老人说:“老人家,不要担心,朝廷会一直关心你们的。我们会帮助你们重建家园,让你们过上好日子。”
在朝廷的努力下,广宗县的灾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百姓们的生活逐渐恢复了正常,他们对朝廷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而在朝堂之上,皇帝朱高炽心中始终牵挂着百姓。他深知民力是否匮乏对于国家的重要性,也深怕废弃农桑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