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章 鱼和熊掌不可兼得-(1)
“朕问你,今日检查所开业之后,一共调解了多少起案件?”
“陛下请稍等,草民这就去查阅记录。”
唐鲂当即就去了档案处,没过多久,便带着一份记录本走了回来。
“陛下,从开业至今,一共接待了一百六十三位百姓,涉及案件大部分为民事纠纷。民事纠纷一百五十四件,刑事案件九件。”
“现已调解完毕的,一共有一百零二件。剩余五十二件未调解,九件刑事案件需要经过监察司审判才行。”
“什么?!”
杨恭仁听到这话,顿时瞪大眼睛。
多少?!
“已经调解完一百零二件纠纷,剩余六十一件未解决。”
唐鲂又简单的重复了一遍。
“有这么多?”
杨恭仁差点都怀疑,自己手底下那些官员,究竟是干什么吃的。
一年到头解决不了多少案件。
可这检查所,开业多久?
不过两个时辰。
便已经解决了一百件纠纷!
就这效率,可以说是吊打他手底下那些官衙的人了。
不仅杨恭仁如此,就算是李世民。
也饶是被这数字,给惊住了。
开业不到一上午,就已经解决了这多的案件。
李世民已经可以想象到,过一段时间。
长安城是何等和睦的场景。
矛盾哪有天天有的?
“你这办事效率,当真有这么快?”
长孙无忌有些怀疑的问道。
他之前也去看过官衙处理,一整天下来,能处理个几十件就已经算多了。
可这才多久?
不到两小时,就已经解决了一百件。
这如何能不让长孙无忌产生怀疑。
有一瞬间,他差点以为唐鲂说的是假的。
但转念一想,天子面前,他唐鲂恐怕没有这个胆量。
霎那间。
众人的目光,全部落在了唐鲂的身上。
他们并非听不出长孙无忌的言外之意。
“如此高的办事效率,具体是如何办成的?”
李世民话语急促,满是迫切。
这么高的办事效率,若是真实的,那他完全可以推广到全天下。
如此高的效率,省钱又省力。
何乐而不为呢?
唐鲂开口道:“陛下,这次改革试点,一共涉及到了几个方面。”
“哪几个方面?”
“一个是官府里面的许多小吏,甚至是一县县令对于百姓不上心。百姓来找官府,肯定是受到了不公平亦或者委屈。”
“而官府那边是怎么做的?好一点的,就做个记录让百姓回去等着,等个十天半月,仍旧没有处理。甚至有一些,连百姓的需求都听不进去。”
“试问陛下,这样的官吏,办事效率又能高到哪里去?”
“是这样?”
李世民看向杨恭仁。
他虽然知道,在底层官吏那里,办事效率没有这么积极。
可完全没有想到,居然会是这样一番场景。
“陛下,臣愿以人头担保,雍州牧绝不会出现这种情况。”
杨恭仁抱拳,语气坚决。
“行了,朕知道你的为人。”
李世民摆摆手。
杨恭仁的为人,他很清楚。不然也不会让他担任雍州牧。
房玄龄开口道:“陛下,唐鲂说的,倒是没有什么太大问题。世人常说,小鬼难缠,而这些小吏便是小鬼。”
“在雍州牧的管辖范围内,或许不会出现这种情况。可我大唐的疆土何其庞大,小县小城数不胜数。在一定程度上,这种情况存在的概率很大。”
杨恭仁也是点头:“房相说的没错,地方小吏一般都以捞油水为主。对于百姓的生活,丝毫不关心。”
他说的是事实。
要不是雍州牧管辖的地方,包括了整个京畿道。
他也不会一直严格约束手底下的那些小吏。
天子脚下,无论干什么事情,都要慎之又慎才行。
一不小心,便会招惹祸端。
但那些小县城不一样。
地形崎岖,又远离长安。
这种情况,并不少见,甚至有一些连圣旨都阳奉阴违。
前朝前代,这种事情并不少见。
李世民暗暗点头。
房玄龄和杨恭仁说的,他都知道。
但是又没有什么太大的办法。
就算罢免了一个官员,也不能保证下一个不会维持原状。
所以李世民也一直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只要不闹出什么大乱子。
就随他们而去。
不仅李世民是此想法,前朝很多皇帝,也是如此。
“你说的很不错,还有哪些方面?”
李世民再度看向唐鲂。
眼神中满是欣赏。
简练又精简。
此子,将来或许能成器。
“陛下,这只是第一个方面。针对这个原因,先生曾说过,需要对大唐官吏进行新思想的洗礼。”
“怎么个洗礼法?”
房玄龄好奇道。
“进行思想教育,并且运用新型的官员考评制度。在官员固定的俸禄基础上,加上一小部分效率提成。而效率提成,又和百姓的满意程度所挂钩。”
“等等,你说的这个提成,是不是额外发钱?”
长孙无忌开口道。
“正是。”
唐鲂点头。
“这不现实,就算每一个官吏多发五十文钱的俸禄,对于户部来说又是一大笔支出。”
长孙无忌摇头说道。
开什么玩笑。
大唐的官员数量何其之多,稍微增加一点俸禄都是巨大的一笔开支。
“这个,先生曾说过。有得必有失,鱼和熊掌不可兼得,想必齐国公并不陌生。”
唐鲂开口道。
李世民赞同点头。
要是处处都有这个办事效率,每个月奖励几十文钱,并不为过。
人家拼了命的帮你做事。
你连一餐饭都留人家吃一下,说的过去吗?
可现在的问题是,没钱。
大唐的官吏太多,就算只多发十文钱,都是一笔不小的支出。
“这个老夫自然知晓,只是这钱,该从何而来?”
长孙无忌沉声道。
“既然是提成,就该有一个限,几十文钱看似不多。但在数量的加持下,就显得有些过于庞大了。”
“这一点,先生也说过。”
唐鲂说道:“往往办事的高峰,一般都只会维持一段时间。只要事情得了解决,百姓无事又岂会成天去报官?”
“还有一个,效率提成。是和百姓好评所挂勾的,也就是说只有达到了一定的案件数量,才会又这个提成。”
“这个数量,可以是十件,也可以是百件。”
房玄龄听到这话,顿时要眼前一亮。
对啊,这提成是由朝廷制定的。
“可你将提成定位一百件,若是那些小吏对于这些提成不感冒,又该如何?”
房玄龄问道。
这又是一个问题。
解决一百件的时间,那些小吏,为何不从别处捞油水?
“很简单,建立好评排名制度。每月底依据排名前后给与奖励和惩罚,排名靠前者奖励,靠后者惩罚。”
“若是惩罚达到了一定的次数,便可加重惩罚。”
“例如一年十二月,若是有小吏连续六个月排名在后面,便可揭了他的乌纱帽。”
李世民听到这话,脸上大喜:“好主意!”
他怎么就没有想到这个方法呢?
一年十二个月,他不要多了。
只要你半年时间排名靠后,你就别想继续当官了。
连百姓的需求,都不能满足。
留着你干什么?吃白饭不干事?
再一个。
既然有惩罚,那就有奖励。
有一些官吏,为了得到那些奖励。
会拼了命的去解决百姓的需求,需求是有限的,越到后面,需求越少。
提成奖励也会逐渐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