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5章:侯显是什么档次???-(2)
所以对于海鱼,朱棣吃的其实也不多,再加上别院厨师高超的厨艺,这条对于后世来说,没个几十万都拿不下来的大黄鱼,也着实把朱棣吃的很美了!
而一旁的朱高炽更是不用说了,这位大明的太子爷,说起来哪哪都好,可以说绝大多数人基本上挑不出来毛病,但是唯独两点,不可否认的则是,一是好色,二则就是好吃了。
虽然太子府现在也有了商会那边特意培训出来的厨师,但是张氏可能是以前穷怕了,虽然现在富裕了,但是整个太子府其实本质上还是十分节俭的,更不要说如朱瞻基这般大费周章的从沿海将海鱼活着运到应天了,就是朱高炽稍稍奢侈一些,都难免会被念叨几句,自然的,这一顿朱高炽也是吃的可谓是酣畅淋漓了。
“行了,饭也吃了,该讲的也讲了,时间也不早了,来的时候,我已经让侯显把乾清宫收拾了出来,你回去后,见见胡氏和吴氏,再和你娘说说,然后以后就住在乾清宫吧!”
吃完饭,放下筷子,朱棣美美的擦了擦嘴,然后瞥了一眼兴致勃勃还打算带他们参观一下大别墅的朱瞻基,直接开口道。
正所谓国不可一日无君。
朱棣和朱高炽接下来需要在城南别院进行“修养”,皇宫这边自然也是需要人镇守的。
而这也是之前就安排好的,朱瞻基对此也没办法再反驳什么。
不过话虽如此,朱瞻基听到朱棣的话,嘴角依旧狠狠地抽抽了几下,他就没见过翻脸这么快的人,前脚和你坐在一张桌子上吃吃喝喝,美滋滋的,下了饭桌直接就开始撵人了。
而且,他没记错的话,这南城别院还是他的吧?
心里一阵腹诽,朱瞻基刚准备告辞,不过又想到了什么,转过身看向朱棣问道:“对了,爷爷,郑和那边有什么消息穿回来吗?”
算算时间,景蒙跟着郑和下西洋也超过一年了,朱瞻基本来以为,自己这次北伐应该耽搁的时间要比下西洋久一些的,不过中途倒是没想到胡善祥和小吴同学居然会一起怀上,因此本来应该还在草原上待上一段时间的朱瞻基也提前回来了。
不过算算时间,大明下西洋的时间虽然长短不定,但是一般短则几个月,长也就一年半载的,这次也就是朱瞻基有任务,让景蒙尝试一下去寻找一下美洲,可能会需要更久一些,但是应该也到了快要回来的时候才对。
但是下西洋的船队毕竟是在大海上飘着,远离陆地,朱瞻基也没办法得到消息,不过朱瞻基倒是相信,自家爷爷这边肯定有渠道能联系到船队,或者说船队肯定有办法能把消息送回大明。
毕竟船队不管怎么在海上漂,肯定也有靠岸补给的时候,西洋各国臣服大明的不在少数,想要通过陆地提前把消息送回大明也不是什么难事。
果然听到朱瞻基的话,朱棣立即就点了点头道:“郑和三天前就让把消息快马加鞭传回了应天。”
“真的?”朱瞻基闻言眼睛一亮,立即有些迫不及待的就追问道:“那爷爷,郑和是怎么说的?”
“想知道?”看到朱瞻基一脸急迫的样子,朱棣得意一笑,故意拿捏道:“我听说你之前给侯显送了一块那什么怀表?就巴掌大一块的那个钟表?”
朱瞻基:“………”他没记错的话,之前自己还没回应天,自家这爷爷就已经下旨要走了商会这边生产的一百座钟表。
钟表本身材质虽然不值钱,但是做工的工艺毕竟摆在那里,想要生产一座合格,计时准确的钟表,其实也不是那么容易,商会那边能够生产合格钟表的工匠,满打满算也不到二十个,这一百座钟表,差不多就需要这二十个工匠大半年的时间了。
导致到现在为止,商会生产的钟表名声虽然一直在大明的上层社会之间流传,但是真正拿到实物的,整个大明加起来都不超过十个,而这最大的罪魁祸首就是眼前自家这个爷爷的那一道旨意。
朱瞻基也没想到,自家爷爷有了这一百座钟表居然还不满足?
看这样子,明显是又看上了商会那边弄出来的怀表了。
但是……
想到景蒙跟着郑和下西洋的事情,更是极有可能事关美洲,甚至可能景蒙已经带回来橡胶和橡胶种子这件事情,想到现在各项工艺都已经成熟,就差气密性问题的蒸汽机。
蒸汽火车通行大明似乎就已经在眼前了。
朱瞻基咬了咬牙,算了算了,就当是花钱买消息了。
换个角度想想,以后钟表早晚也要成为商会又一大现金奶牛产品,现在给自家爷爷一些,也算是打了广告,到时候那些大臣一看皇帝都脖子上挂着怀表,必然会有许多人开始跟风,这样子一来,他说不定到时候直接就可以先搞个大明的大金劳,而且有永乐大帝代言的大明版金劳,不知道档次得提高多少个层次?
这么一想的话……
朱瞻基眼睛一亮:“爷爷,侯显什么档次啊?你要怀表的话,怎么能和他用一个档次的怀表?要是让人知道了,还以为我对爷爷您不敬呢?这样……”
朱瞻基话语一顿,立即道:“我这就让商会的钟表工匠给您专门设计几款绝对符合您身份地位的钟表,到时候您平日里用一款,处理政务的时候用一款,上朝用一款,打仗也用一款,不同的时候带不同的钟表,保管不带重样的!”
朱棣:“???”